即將改變的成都投資觀:讀懂23個新城價值,是投資者必上的新一課

“進城逛街?感覺已經沒必要了。”


家住中和的小楊,最近在和同事的聊天中突然發現,自己與身邊很多人的生活習慣,在悄然間發生著改變——許多住在三環外,又在三環外上班的人,沒有特殊情況,幾乎很難得會進一次城。在她們的口中,三環乃至繞城外的生活環境完全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甚至相比起住在一二環,還會有一種“新城區”的優越感。


隨著成都的加速發展,這種觀念更新基本每三四年就會在成都人身上集體發生一次:關於成都主城區的範圍,大家早已記住是13個分區;除了郫縣豆瓣,“郫都區”三個字喊起來同樣朗朗上口;關於城鄉結合部的界定,從二環外,到三環外,再往繞城外推進,能住進大成都,就已經很讓人滿足了……深究之下,我們不難發現,這種變化其實與城市擴容、新城崛起有著巨大的關係。


全國首位度最高的成都

新城正呈井噴式爆發


2014年,成都的新城建設集中拉開序幕。



那一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作為“三個1億人”的主要承載地的城市,擁擠、公共資源供給不足、資源環境壓力大等問題開始凸顯。而成都,作為中國首位度最高的省會,人才吸附力、新經濟活力最高的城市之一,問題也最為顯著。



雖然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成都目前的常住人口為1633.00萬人,但是早在2014年底,成都實有人口就達1707萬人,到2017年時,這一數據就已經刷新為2030萬人。而且在上一輪工業空間佈局的工業集中發展區中,90%工業用地已經出讓。(數據綜合自成都商報和第一財經)


人口和產業加速集聚中下,2017年,成都又爆發了新一輪城市擴張。成都宣佈了“東進、南拓、西控、中優、北改”的十字方針,確定了城市新的發展方向;同年,成都宣佈中心城區擴容,由原來的5+2擴容為11+2,新都、青白江等城市納入中心城區範圍。


新城

其實是一座城市的全新增長極


不過,城市擴容,建設新城、新區,也並非是成都的被迫之選。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課題組認為,新城新區建設吸納了大量人口居住就業,改善了城市人居環境,推動了城市產業轉型升級,提升了城市發展質量與效益,有效地疏解了城市功能。例如杭州的錢江新城就經過17年發展,從昔日的灘塗農田,轉身為城市CBD,引領杭州從西湖時代進入錢江時代。


所以說,未來,新城就是成都的新增長極。



那麼成都那麼大,究竟有多少新城呢?據不完全統計,成都眼下規劃和在建的新城、新區有23個,位居全國第二。重要的是,在四川產城匯產業孵化器發起人林森看來,成都的新城發展邏輯與造產業園、造睡城等人-城-產分離的傳統模式不同,每個新區不是簡單的造城或造園,而是人、城、產融合的新區。


那麼,這些新城發展近況如何?近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分別在東、南、西、北實地走訪調查了幾個新城的發展現狀:我們發現,成都的“城市新城”群,正深踩油門,從藍圖變為現實,高度兌現城市價值。



NO.1

青羊新城:新城中的領頭羊



11月28日,青羊新城又迎來了一場土拍。一宗33畝地塊一走上拍賣臺,就迎來40輪叫價,最終以15000元/㎡的樓面價成交。


即將改變的成都投資觀:讀懂23個新城價值,是投資者必上的新一課

宗地位置


不過,這還算不上青羊新城的最好成績。早在6月,青羊新城的土地成交價就達到了18512元/㎡,截止目前,位列全城第二。


青羊新城能在土地市場上保持高位穩定,與其巨大的城市潛力分不開。先來看產業,青羊總部經濟集聚區以總部經濟為引領,大力發展科技服務、創新設計、生命健康三大主導產業,產業聚集度高。截至目前,這裡已入駐近400家總部企業,其中不乏多家世界500強。就算與城南的新區相比,青羊新城的產業能級和產業後勁也毫不遜色。未來,這裡不排除將吸引巨獸級企業第二總部集中落地的可能性。


目前,青羊總部經濟基地、創新設計產業園都取得了實質性的建設進展。而且,區域內居住成熟度高,人口密度大。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整個青羊新城的辦公人數超過4萬人,常住人口超過17萬。在地鐵4號線蔡橋站周邊,人口密度約為1.77萬人/平方公里,大於成都核心區1.4萬人/平方公里的的平均人口密度。


即將改變的成都投資觀:讀懂23個新城價值,是投資者必上的新一課

青羊萬達

產業、人口雙優的青羊新城,未來,必將有不俗的表現。


NO.2

蜀都新城:新城的“樣板”


繼續向西,便是蜀都新城。當我們抵達時,它的城市界面遠超出我們的想象:這裡道路寬敞、交通順暢、圖書館、文化館、體育館、商業中心、城市公園等配套應有盡有,已經出落成一座繁華大城。



即將改變的成都投資觀:讀懂23個新城價值,是投資者必上的新一課

郫都區文化館


有項目置業顧問告訴我們,蜀都新城現在已經全面進入改善時代,幾個知名開發商新拿地塊,推出的全是改善產品,部分房源售價甚至已經邁過2萬元大關。


在當地產業園上班的人看來,蜀都新城完全能支撐起這樣的價位。據悉,目前,蜀都新城雲集了大數據、無人機應用研發、新材料、生物醫藥、VR&AR、文化創意等一批蓬勃發展的產業。共入駐了新型孵化器38家,聚集了公共技術服務平臺38個;創投基金22支,近130億;創客12000餘人。此外,蜀都新城緊鄰高新西區,也吸引數十萬的就業人口入住該區域。


這些先進的產業和高淨值的產業人口,就是澎湃的城市動力和不小的購買力。


NO.3

空港國際城:新時代的機會之城


機場不是一個簡單的交通節點,而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動力源。


《航空大都市》作者、臨空經濟之父卡薩達博士表示:20世紀是城市打造機場的世紀,21世紀是機場打造城市的世紀。有研究表明,大型樞紐機場客運量每增加100萬人,將拉動地方經濟增長0.5個百分點,增加就業崗位1萬個。荷蘭阿姆斯特丹航空城,區域經濟70%到80%來自與空港有關的產業;法國戴高樂機場,其服務的地區創造了法國GDP的30%。由此可見,機場不僅僅是一個交通樞紐,更為周邊區域發展帶來無可匹敵的競爭優勢。


而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目前通航航線達354條。據省機場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近5年來,雙流機場以平均每年近9條的速度新開國際航線。預計到2020年底,雙流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預計將突破6000萬人次大關。

可見,以雙流機場為核心的空港國際城擁有著無限大的爆發力。


即將改變的成都投資觀:讀懂23個新城價值,是投資者必上的新一課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


NO.4

北部新城:一匹不容小覷的黑馬


記者的第四站,來到了城北的北部新城。有業內人士表示,它應該是在未來幾年裡,所有成都新城中躥升速度最快的區域。


今年5月,成都露天音樂公園就迎來了首秀。它能夠同時容納4萬多人觀看演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全景聲半露天半室內雙面劇場。


即將改變的成都投資觀:讀懂23個新城價值,是投資者必上的新一課

成都露天音樂公園



距離北三環鳳凰立交約4公里的鳳凰山國際體育中心,塔吊林立,一派繁忙景象。根據規劃,這個3年後竣工的國際化體育中心,由“一場一館”組成,包含了一座滿足FIFA標準、6萬座的專業足球場,以及一座滿足NBA標準、1.8萬座的綜合體育館。它的規格比東安湖體育公園還高。這就意味著,未來,成都球迷守在家門口,即可欣賞到梅西、C羅等超級巨星真刀真槍踢球的風采。


即將改變的成都投資觀:讀懂23個新城價值,是投資者必上的新一課

鳳凰山國際體育中心


不過,家住大豐的王先生告訴記者,其實最令他們興奮的,是交通條件的改善,城北的居民進出城有了更多的選擇。除了鳳凰山快速公交K3線開通、北星大道改造通車外,北部新城捷報頻傳,12月底,地鐵5號線即將開通。屆時,補齊軌道交通短板的北部新城,行將迎來新一輪爆發。


在重點產業方面,北部新城還落地了國際商貿城、中鐵軌道高科技產業園、西部北斗產業園等三個國家級產業中心。其中,國際商貿城,是西南規模最大、輻射力最強、現代化水平最高的商貿平臺;中鐵軌道高科技產業園,已吸引60餘家軌道交通和泛軌道交通類企業和機構入駐;西部北斗產業園,更是國家級地理信息產業示範園區。


北部新城已經成為了城北人口聚集地。據政府統計口徑數據,這裡已經聚集了50萬以上的人口。而且,隨著幾大產業園的推進和周邊配套的進一步升級,這一數據還將刷新。據悉,中鐵軌道高科技產業園和西部北斗產業園,預計將引進10萬產業高精尖人才。


正如林森所說,重點產業、人才、交通集聚的地方,都會被看好。北部新城三年內已翻倍的房價,無疑就是生猛未來的預示。2016年,區域內一項目初次開盤,均價約6200元/㎡,今年5月再次開盤時,均價已經達到了1—1.2萬元/㎡,房價直接較初次開盤漲了一倍,中籤率僅49.8%,仍有一半的人空手而回。這也反映出購房者對該片區的認同與看好。


NO.5

城東地標經濟圈:新城生力軍



最後一站,記者一行選擇的是城東的地標經濟圈。


壓軸的,必然是分量最重的。在這裡,我們看到的是成都的重要一極。


“現在區域內的二手房,掛牌均價最低為16000元/㎡,最高已經達到了43000元/㎡。”區域的中介人員如此表示,而且在他看來,這只是當前水平,區域房價還有上漲空間。


在業內人士看來,城東迎來蝶變式發展,與綠地的全力押注息息相關。


綠地緊跟市政“五中心一樞紐”定位和“東進”戰略,充分發揮其產城一體化的帶動作用,綜合開發與文創產業並重,再賦予“城市地標”綠地中心·468項目城市綜合體典範與西部文創產業高地兩大內涵。2019年1月25日,入駐綠地中心·468的亞洲最大伊藤旗艦店已正式開業,深刻改變了城東的商業格局。


即將改變的成都投資觀:讀懂23個新城價值,是投資者必上的新一課

綠地中心·468藤旗艦店


此外,在三環路、錦江大道、驛都大道、成龍大道等交通網絡之外,如今又新增一條路網——天府國際機場高速公路,它將和新機場同步建成投用。根據成都市東部新城發展委員會公佈的數據,屆時近期4000萬人次/年、遠期9000萬人次/年的客流,都將從這裡開始上高速,跨越繞城高速、二繞後就可直抵新機場。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匯聚,城東或將成為成都全新商務經濟高地。


當前,“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已成為成都一項重要的城市戰略,而在文創產業上,以綠地中心·468為主的城東揹負了城市眾多的期待。因為與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相比,文創產業具有更大的爆發力。譬如今年暑期檔《哪吒之魔童降世》,成為一匹票房黑馬,累計票房已經突破49億,人均GDP相當高。這樣的經濟能級,並不需要多大的生產線,僅一個工作室便可完成。


未來,以綠地中心·468為中心的城東,是成都的希望所在。


即將改變的成都投資觀:讀懂23個新城價值,是投資者必上的新一課

綠地中心·468


值得注意的是,在實踩中,我們發現,這幾個全面步入快車道的新城新區裡,綠地都是最為重要的城市股東之一。而這些項目也確實印證了“綠地所至,皆為中心。”的鐵律。從青羊新城的新裡城、蜀都新城的國際花都、空港國際城的T7國際空港中心,到北部新城的綠地城、城東地標經濟圈的綠地中心·468,無一不是區域核心,代表著整個城市的價值高點。


過去,第一批相信綠地、跟定綠地的置業者,如今已賺得缽滿盆滿,實現了財務自由。



而現在,還有機會嗎?



答案是肯定的!綠地星寓,可能就是收割城市紅利的最佳選擇了。


綠地星寓

投資硬核新城的最佳選擇


作為商辦專家,綠地創造性地提供了超越客戶期待的產品——星寓2.0。


何謂星寓2.0?2018年,綠地星寓品牌首發,其創新的“產品+服務+配套+運營”模式讓業界眼前一亮,這時的星寓還處於1.0版本。爾後,綠地針對市場痛點、客群需求進行深入剖析,緊扣業主需求,從三大子品牌入手,依託“共享空間”、“優生活平臺”等特色板塊,進一步強化服務體驗、提升配套資源、優化運營內容、增強圈層交往,推出了升級版的星寓2.0。


在我們看來,星寓2.0有三個價值點值得重點關注。



首先,擁有3個子品牌,能全面滿足不同人群的多元化需求。“星逸”擇址城市發展核心區,是綠地為城市新青年量身打造的夢想空間。

目前,成都的“星逸”產品位於蜀都新城的綠地·國際花都。


即將改變的成都投資觀:讀懂23個新城價值,是投資者必上的新一課

綠地·國際花都—星逸效果圖


城市菁英品牌“星朗”,是綠地針對城市新中產群體的需求,在城市成熟核心區域呈現的“精神空間”。目前,成都的“星朗”項目共4個,分別位於打造全球商貿港的綠地·新裡城、城北新地標·綠地城、“空港不夜城”綠地·T7國際空港中心以及成都地標綠地中心·468。


即將改變的成都投資觀:讀懂23個新城價值,是投資者必上的新一課

綠地·新裡城—星朗效果圖


城市國際品牌“星曜”,是星寓的高端系產品。該產品系主要面向企業高管,為他們提供一處高圈層社交場所。目前,“星曜”系產品僅為成都綠地中心·468星曜一家。


即將改變的成都投資觀:讀懂23個新城價值,是投資者必上的新一課

綠地中心·468—星曜效果圖


其次, 每棟星寓都有共享空間。共享書吧、影音室、健身房、洗衣房等生活服務空間是標配。針對不同的品牌,在共享空間上,還有共享辦公等商務服務,以及會議室、接待室、紅酒雪茄吧等高端商務功能的區別。有業內人士認為,如此豐富的配套,解決了這些年輕人的後顧之憂,為他們創造更高產值保駕護航。


第三,“綠地優生活平臺”,賦予星寓業主更多特權。綠地西南星寓2.0為業主搭建了“綠地優生活平臺”,聚合了全球涉及5大洲12個國家200多間酒店的會員權益,以及綠地西南產業聯盟多維生活品牌如樂仕堡、伊藤洋華堂、鉑濤等專享權益。無論身在哪座城市,作為手持“鉑金黑卡”的星寓業主均可一卡專享全國範圍內星寓的“共享空間”使用權、圈層活動特邀權等定製服務。


即將改變的成都投資觀:讀懂23個新城價值,是投資者必上的新一課

綠地西南聯盟多維生活品牌


據最新消息,綠地中心·468、綠地城、國際花都、新裡城、綠地·T7國際空港中心,5個落子成都不同區域、特色分明的綠地盤,將共同推出千餘套房源,致敬成都樓市。



所以,你完全有理由相信,投資綠地星寓,就能收割硬核新城的城市紅利,就是按下了財務自由的啟動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