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搞礦的熱土、勘查投入全國第一,資源前景不可限量

這裡,搞礦的熱土、勘查投入全國第一,資源前景不可限量

古稱西域的新疆,礦產資源豐富,發現和利用礦產的歷史悠久,素有“群玉之山、五金之家”的美稱,目前已發現礦產138種,有8種居全國首位、63種居前十位。石油、天然氣、煤、金、鉻、銅、鎳、稀有金屬、鹽類礦產、建材非金屬等蘊藏豐富。

近年來,新疆地質勘查部門發現了坡北超大型鎳礦、卡特巴阿蘇大型金礦、火燒雲超大型鉛鋅礦等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礦床,超過“十五”之前50年資源量的總和,形成了一批新的勘查開發基地。

搞礦的熱土,勘查投入全國第一,找礦潛力巨大!

一、新疆礦產資源概況

新疆礦產資源總的特徵是:礦產種類多,配套程度高,有部分特色礦產,遠景潛力很大,但礦產分佈不平衡,地質勘查程度較低。

目前新疆已發現各類礦產138種,佔全國已發現171種礦產的80.7%,礦產總數在全國各省區中名列前茅。在新疆138種礦產中,除伴生礦產等少數礦種外,大多數礦產都探明瞭一定儲量,其中有54種礦產500處產地列入了國家礦產儲量表。

截止1987年底,探明儲量中有24種礦居全國前五位,居全國第六位到第十位有19種,有33種居西北區前兩位。居全國首位的礦產有鈹、雲母、長石、陶土、蛇紋岩、鈉銷石、膨潤土、蛭石等。居全國和西北區前茅的礦產還有鉻、鎳、銫、鋰、石油、天然氣、煤、石棉、菱鎂礦、鑄石輝綠岩、自然硫等。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礦產資源分佈情況

這裡,搞礦的熱土、勘查投入全國第一,資源前景不可限量

二、十大資源開發基地

8年時間,新疆新發現大型超大型礦床96處,形成火燒雲千萬噸級鉛鋅礦開發基地等10個大型超大型資源開發基地。

10個資源開發基地中有6個分佈在西天山和西崑崙等南疆地區,“改變了以往新疆以東天山和阿爾泰—準噶爾為主的資源分佈格局”,塑造了南疆和北疆資源並重的資源分佈新格局。

這裡,搞礦的熱土、勘查投入全國第一,資源前景不可限量

三、勘查投入全國第一

這裡,搞礦的熱土、勘查投入全國第一,資源前景不可限量

2018年我國地質勘查投入資金173.72億元。勘查資金投入排名前5位的省份分別是:新疆(16.23億元)、內蒙古(10.38億元)、青海(6.71億元)、山西(4.93億元)、貴州(4.65億元)。

這裡,搞礦的熱土、勘查投入全國第一,資源前景不可限量

四、新疆著名大礦

1、火燒雲鉛鋅礦

2016年,新疆地礦局宣佈:在新疆和田地區和田縣境內火燒雲一帶,發現一處資源儲量近1900萬噸的世界級超大型鉛鋅礦。這也是目前我國資源儲量最大的鉛鋅礦。

據介紹,火燒雲鉛鋅礦具備厚度大、埋藏淺、品位高等資源優勢。礦區面積達6.6平方公里,位於海拔5500米以上的崑崙高原“無人區”。

這裡,搞礦的熱土、勘查投入全國第一,資源前景不可限量

2、瑪爾坎蘇優質錳礦

截至2015年,南疆已完成和正在實施的1∶5萬礦地質調查圖幅總計422個,面積約15.8萬平方千米,佔南疆工程調查面積的40%。西崑崙瑪爾坎蘇一帶新發現石炭系穩定含富錳礦巖系,整個含錳巖系東西延伸超過100千米,資源潛力巨大;烏恰縣發現穩定泥盆系含錳巖系,也顯示了良好的找礦前景。

西崑崙瑪爾坎蘇優質錳礦資源量達3000萬噸,平均品位30%~35%,有望成為我國北方最重要的優質錳礦資源開發基地。

這裡,搞礦的熱土、勘查投入全國第一,資源前景不可限量

3、世界級超大鋰礦

2018年11月10日,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調中心南疆工程首席滕家欣發佈消息“截至2018年已探獲氧化鋰資源量200萬噸以上,平均品位1.5%,預測300米以淺氧化鋰礦資源潛力500萬噸。同時,礦床還伴生有鈹、銣、銫、鈮鉭等稀有金屬。”

據滕家欣介紹,這一新突破位於西崑崙大紅柳灘一帶,目前已發現2000餘條偉晶岩脈、8處鋰鈹礦產地,是我國在西崑崙成礦帶發現的首例超大型偉晶岩型鋰礦。平均品位1.5%,伴生鈹、銣、銫、鈮鉭等。同時,在鋰礦帶南部30公里處,還發現了3處苦水湖滷水型鋰礦,累計探獲滷水型鋰礦156萬噸,遠景200萬噸。

“兩類鋰礦已探獲資源儲量達356萬噸,且進一步增儲還有巨大的空間。”滕家欣表示,南疆和田地區已初步具備建成我國又一新能源基地條件。

這裡,搞礦的熱土、勘查投入全國第一,資源前景不可限量

五、新疆礦產資源發展前景

中科院院士劉嘉麒認為,新疆是中國乃至全球的重要成礦域和國家礦產資源的重要基地,礦業在新疆經濟與社會發展中舉足輕重,對國家資源安全至關重要。把礦業作為龍頭企業,是帶動新疆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與此同時,新疆也是聯繫國內多省區和中亞多國家的重要樞紐和主要通道,在‘一帶一路’格局中佔有重要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