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著三十年的時光,我理解了我爹

晚上下班回到家,進廚房準備做飯,打開廚房門的一瞬間,我不想做飯了,心中怒火竄起來八丈高,這還是廚房嗎?

回過頭去大聲質問正在電腦前猛敲鍵盤的兒子,這廚房怎麼成這了?還能進去人嗎?這飯我不做了,我也不吃了,你們看著辦吧!

兒子眼盯著電腦屏幕,“廚房咋了?原來就是那樣!”

這個熊孩子,放假回來三件大事,吃飯睡覺看電腦,我早就看他十二分不順眼了,這會兒居然還給我在這兒犟嘴!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病貓啊!

我走過去對著他說,“廚房原來就那樣嗎?你自己看看去,地上多少油,還敢走路嗎?灶臺上也是油,碗裡還放半碗用過的油,你是咋做飯的?”

兒子中午打電話,一會兒問我糖在哪裡一會又問澱粉在哪裡,說要做燒茄子,網上查了做法了,茄子不知道燒好沒,廚房快成油鍋了!

家裡肯定是開了一天的空調,悶著一股奇怪的味道,餐桌上放的亂七八糟,還有切開的西瓜,西瓜旁邊是一灘西瓜水,已經快乾了。

地上也是髒的不敢看,真不知道孩子們在家都幹啥了!

我一邊收拾一邊抱怨,嫌他髒嫌他懶嫌他窩家不動彈。

兒子其實性格還算不錯,不急不躁,天大的事人家也不著急上慌,參加高考也是漫不經心,沒看出一分兒緊張。人送美稱淡定哥!

此時這位淡定哥經不住我進家就開始的狂轟濫炸,要發脾氣了“你進家就開始找事兒,反正我幹啥都不對,我就沒有對過!早知道我就不回來了,反正你看我哪都不順眼”

這貨不僅不承認錯誤,還說個禿對個瞎,氣的我更年期秒到!

曾經的兒行千里母擔憂,成了回家三天不如狗!

隔著三十年的時光,我理解了我爹

其實很多年前的暑假,我也是被百般嫌棄的,我爹常常妙語連珠的數落我,沒眼色,眼裡沒活,大人忙死你閒死,大人累死你歇死!

我要是積極乾點活吧,總是幹不好,乾的越多錯誤越多。喂個雞,雞食兒拌的幹了溼了,多了少了,不是不夠,就是多了撒了一地又被雞們拉上屎。

喂個豬,倒豬食的位置我把握不好,總是離得遠,豬食灑在外邊很多,造成巨大浪費,我不敢走的太近啊,豬們餓的窮兇極惡,大張著嘴嚎叫,那樣子要吃人。

就這樣,我被戴上了幹啥啥不成的帽子,心裡極度不爽,又不敢回一句。只盼著假期快點結束,我好快點逃離。

這才多少年的功夫啊,這樣的大戲在我家也上演了,其實早就上演了,那時候我還沒意識到。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

那一刻,我理解了我爹!

吵歸吵,罵歸罵,飯還得做,我一邊收拾廚房一邊想孩子的好處,他能自己做飯已經不錯了,自己不出去玩,在家幫著看妹妹,好歹比把他妹妹一人扔家裡好得多。

我吵他主要是自己從外邊回來,又熱又累,看見他們窩在空調房裡清閒自在,心裡就來氣了。

火氣來的快,去的也快,我還得熬粥炒菜!

一會兒還得沒事人一樣招呼孩子們吃飯,根據以往的經驗,孩子不會記仇,照樣該吃吃該喝喝啥事沒往心裡擱。

吵了罵了繼續其樂融融也是從小養成,那一刻,我更理解我爹!

我記得我挨批的高峰期都是節假日前後,節日當天不會挨批,不過我爹肯定忍著沒動火。

過節前管理政策稍微寬鬆,壓抑已久的童心,馬上像溫水裡扔了個胖大海,迅速膨脹起來,人一得意,很容易忘形,孩子更是如此。

於是,過節那天大人為了不掃興,竭力壓著心頭的火,節日一過,馬上開始新一輪的鎮壓,如我爹所說,一身的樹叉子,不修剪修剪就王炸不下了!

現在的孩子都有青春期,動不動就叛逆,我不記得我有叛逆的時候,哪有機會叛逆,我們家是大家長作風,說一是一說二是二,容不得有不同的聲音。在那種高壓政策下,別說青春期了,什麼期都是聽話照做期。

就這,我還是落個死犟死犟的美名,大一那年寒假,我到家沒幾天,剛開始被熱情招待,弄得我感覺自己不是回家而是我們家遠來的貴客。

可惜好景不長,那天不知道什麼原因,我爹拍著門要打我,我躲在房間不敢迎戰,我媽死抵著房門示意我不要出聲。

動靜實在太大了,前院的大媽來了,勸了我爹半天,我爹還是不依不饒,都說老嫂比母,我爹對大媽是很尊重的,那天就是不熄怒火。

後來聽見隔壁的五奶來了,我爹不吵了,說,五嬸兒,大冷天你咋披個棉襖出來了,別凍著了,我就是教育孩子呢,沒事兒。

五奶是我們家族中唯一一個和奶奶同輩的老人了,說話很有分量。五奶說,閨女這麼大了,你再大吵大叫的吵她,成啥樣子,傳出去好說不好聽,她又不是不懂事的孩子,有啥不對你說說她就行了,嚷嚷著要打啥呢?趕緊回去睡吧!

我爹只勸著五奶回去休息,自己不走,五奶不同意,說,你回屋睡了我再走。

隔著三十年的時光,我理解了我爹

我當時也是很後悔回家過寒假,氣呼呼中入睡,心裡想著我明天一定不吃飯,誰勸我我也不吃飯,我也是有脾氣的。

第二天早上已經風平浪靜,家像暴風雨過後的天空,美麗而寧靜。

我爹慈愛的笑著說,趕緊吃吃飯去走乾孃家吧,禮條(一長條帶著兩根肋巴骨的豬肉)都給你準備好了,可楞正(好的意思吧)了!

我那時候很不理解,為什麼我爹大動干戈管理我們姐弟的時候,都是過節時候!

等我養了兩隻孩子,才知道,熊孩子們有一種病,叫節前欠揍綜合徵!

尤其是過年的時候,作為在身兼職場和家庭的中年婦女,年前是時間緊迫任務繁重,心裡的煩躁神仙難治。

孩子們偏偏沒一點眼色,幫不上忙不說,還處處添亂,讓大的幫個忙,說說動動,完全就是一個算盤珠子。還有說了半天還聽不見的時候。

小的,你越忙,她的事越多,一天喊成百上千個媽媽,直喊的一個頭兩個大。這個時候,打也沒空打,吵也沒勁兒吵。

過了休閒的大年初一,為了有個祥和的初二,初一晚上做個綜合治理,那是絕對的勢在必行。

隔著三十年的時光,我理解了我爹

我媽脾氣好,我爹雖然脾氣不好,但是生氣時間不長,不用誰開解,自己就好了。所以很少見二老鬧矛盾,如果有,那就是家裡某個孩子生病的時候。

最常見的是給孩子喂藥的時候,過去小孩生病,也是一包藥片。於是小孩兒怕吃藥,大人怕喂藥,偏偏我和妹妹小時候都體弱。我爹說,都差點餵狗!

我自己怎麼在要被餵狗的邊緣掙扎回來的,不記得了,只記得有次吃藥,我爹先把藥片碾碎,兌了溫水,自己嚐了一點,皺皺眉頭,又往裡邊加點糖,說,過來喝了吧,可甜!

我舌頭剛碰著藥,哪裡甜了?苦的拉喉嚨,不喝!我爹又往藥里加點糖,說,這次真是可甜了。

可甜我也不喝!我爹追著喂,我圍著桌子轉圈躲著不喝,餵了半天一口不喝,我爹自己喝了一口,然後嘩啦一聲把藥倒了,碗一扔不管我了。

我媽過來一看,藥沒吃,倒了!也很生氣,但是估計看在我生病的份上,沒吵我,吵了我爹。

他們吵得聲音很大,我嚇得自覺吃了一包藥。

我妹小時候得了百日咳,三天兩頭得用架子車拉著去太和看病。她一生病,家裡陰雲密佈,我察言觀色,小心行事。

為了給妹妹治病,記得用過很多奇奇怪怪的偏方,雞蛋裡裝壁虎燒熟了吃,大夏天用一種什麼草烤西瓜吃,房門口掛個豬苦膽,也是妹妹要吃的。

為了給妹妹治病,我爹學會了打針,自己買個注射器,每次用之前開水一燙。

兩個差點餵狗的孩子,把我爹逼成了赤腳醫生,後來還是聞名鄉里的獸醫,這個跨度有點大了。

也是我們兩個差點餵狗的孩子,一生病就惹得父母起戰火。

後來,我自己有了孩子,我和娃爹的第一場戰役,也是在孩子生病的時候,也是給孩子喂藥的時候。

爹說爹有理,娘說娘有理,就差抱著孩子去換證了。

孩子生病,考驗的不僅是孩子的身體,還順帶著考驗了父母的感情。那次我娃生病輸了八天液,我和娃爹在互相指責互相埋怨中,把對方說成了臭狗屎。

不等孩子的病痊癒,他爹他孃的感情就遇到大坎兒了!

也許,在那個時候,我就該理解我爹,可我愚鈍,那時候感悟還是不夠深刻。

我爹還有一個我認為不可理解的,那就是喝酒。

還經常喝的過量,一般喝醉埋頭大睡,也有借題發揮的時候,鬧得很不愉快。這裡沒有抱怨的意思,只想說,過四奔五的人,理解了我爹的喝酒,甚至喝醉!

那時候家裡的農活多的睜開眼都幹不完,一家七口,將近三十畝責任田,真正可以參與幹活人的不到二分之一,一望無際的莊稼地,三兩個人散佈其間,那是汪洋裡的幾條小船。

家裡老的老小的小,父親體弱,幹活力不從心,每到農閒一鬆勁兒,就會生場病。對現實,他是無力的,對未來,也有很多焦慮。

四下看看,能分擔的人無幾,分擔的力量又是那麼薄弱。

一個人,一歲半喪父,五歲了還常常餓到走不動路,天資聰明,迫於現實原因,只上了兩年半學,在和命運的抗爭中勉勉強強活下來,長大成人。

按如今的心理學研究,這個人的心理陰影面積應該是很大的。

偏偏還要堅強,樂觀,逢人談笑風生,遇事處理有方。

作為這個人本身,我的父親,我爹,內心有多少壓抑呢?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久而久之,可不就有了酒癮了。

我有幾年也是喝酒的,也許是基因強大,開始喝酒就有膽有量。一上酒桌,推杯換盞之間的歡聲笑語,觥籌交錯之時的醉眼迷離,短暫的麻醉過憂心勞頓的神經。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對現實有很多無力改變的無奈,曾經四無傍依,對前程無限焦慮。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那麼,喝酒吧!

有朋自遠方來,開心,喝酒!酒逢知己千杯少,還是喝酒!

照這個方向發展,很快就是一個女酒鬼!馬上懸崖勒馬,回頭是岸,我改喝紅酒了!

紅酒猶如一位千年知己,關鍵,很適合一個人慢慢的品。

於是,多少個夜晚,萬家燈火已滅,一杯紅酒伴時光 。那時候,我想,如果我爹還在,我們可以一起喝一杯。

這一生,我曾是不懂事的孩子,及至在現實中碰的鼻青臉腫,方懂得我爹當年的用心良苦。

隔著三十年的時光,我理解了我爹。

如果我爹這會兒還在,也不過78歲,一個不太老的老人。我希望他還能夠,拍著桌子,指著鼻子罵我,你這妮子,吃嘴怕揍活有你,死懶怕動彈有你,論怕下把兒(幹活怕出力)誰也不如你!老子不管你,你還咋活?

隔著三十年的時光,我理解了我爹

我絕對不生氣不犟嘴,趕緊低頭認錯,是是是,對對對,您老教導的很對,我改,我馬上改,我一定改!


隔著三十年的時光,我理解了我爹


作者簡介:張曉輝,社旗縣興隆鎮羅莊村馬莊人,妙齡大媽一枚,當年瘦小離家到大城市鄭州謀生。熱衷自主創業,匆忙半生,並無建樹。白天忙生存,夜晚碼文,感性和理性並存,一直認為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明天的苟且,但一定有詩和遠方,一直堅信住什麼房子不重要,和誰住一起更重要。堅持吃粗茶淡飯,過簡約生活,寫溫暖走心的文字。鄉土賒旗特約撰稿人。

隔著三十年的時光,我理解了我爹


作者文章導讀:

1.【親情暖文】大伯
2.【他鄉興隆人】 那些年解過的饞,想想都能笑哭
3.那些年坐過的豪車

裝,轟動過鄉村時尚圈
5.那些年住過的豪宅
6.【清明專題】那些年,那些花兒
7.母親節專輯‖往後餘生,把老媽當閨蜜

8.那時那年的高考,說多了都是淚
9.張曉輝‖我減肥路上的阻力,滿滿的都是真愛

10.張曉輝◇陪這位老人聊天,我發現了長壽秘訣
11.張曉輝‖那些暑假,放羊放牛也被放養
12.賣豆角賣雞蛋,那個暑假我做了兩次大生意

13.故鄉憶,常憶熗鍋面

14.滷肉的味道,父愛的味道

15.我和閨蜜Z那些不得不說的事
16.油饃筐,鄉村行走的親情
17.重磅消息,這個地方要拆遷

18.六月六的鄉村往事,你還記得嗎
19.中元節憶公婆,您對我的好我永遠保留!

20.自來水洗手,我再也不說媒了
21.年少不識中秋味,懂時已非少年人

22、願得一菜園,白首不相離
23、今夜,我把憐惜留給這幾個人
24、謝謝你來投奔我,我怎麼捨得放棄你(上)
25、謝謝你來投奔我,我怎麼捨得放棄你(下)

26、那些年,堆在教室裡的柴火垛
27、曾經,有一種雞蛋很萬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