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IEEE Fellow出炉,哪些国内科学家当选?

2020 IEEE Fellow出炉,哪些国内科学家当选?

今天,2020年IEEE Fellow名单正式揭晓,共有282名科学家新晋Fellow 。华人科学家入围数量接近80位,其中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科学家超过40位。

IEEE Fellow当选难度很大

IEEE致力于电气、电子、计算机工程和与科学有关领域的开发和研究,现已发展成为全球极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组织之一,IEEE目前在全球16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40万会员。

IEEE Fellow是该组织授予的最高荣誉,在学术科技界被认定为权威的荣誉和重要的职业成就,每年由同行专家在做出突出贡献的会员中评选出,当选人数不超过IEEE会员总人数的0.1%。由于每年当选的IEEE Fellow 数量较少,决定了当选科学家基本都是在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内取得重要成就的杰出科学家。

至少40位中国学者当选2020 IEEE Fellow

本年度中国大陆高校有近30位学者当选新一届IEEE Fellow,相比去年持平。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微软亚洲研究院等各有2人当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东南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方电网有限公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大学、台湾清华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科院计算所,以上皆是我国电子信息学科实力较为雄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

当选科学家中,基本都是信息科学领域著名学者,其中包括众多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等各领域知名科学家。除了中国大陆高校30位学者外,中国大陆企业以及中国港澳台高校还有多人当选。

2020年中国新当选的IEEE Fellow名单如下(根据网络公开信息整理,如有遗漏、错误之处,欢迎大家指正):

2020 IEEE Fellow出炉,哪些国内科学家当选?

部分入围2020IEEE Fellow内地科学家简历

陈宝权

2020 IEEE Fellow出炉,哪些国内科学家当选?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本科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获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

入选理由:在空间数据可视化方面做出的贡献

陈山枝

2020 IEEE Fellow出炉,哪些国内科学家当选?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分别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邮电部邮电科学研究院和北京邮电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现任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专家委主任。

入选理由:无线移动系统标准化的领导性贡献

陈卫

2020 IEEE Fellow出炉,哪些国内科学家当选?

微软亚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客座研究员,多个国际顶级数据挖掘和数据管理会议(KDD、 WSDM、 SIGMOD、 ICDE、 WWW等)的程序委员会成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首批成员,《大数据》期刊编委。

入选理由:对社交网络中的最大影响算法的开发做出贡献

高飞飞

2020 IEEE Fellow出炉,哪些国内科学家当选?

清华大学副教授。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硕士就读于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

入选理由:对信道估计和无线通讯中的信号处理方面做出的贡献

和敬涵

2020 IEEE Fellow出炉,哪些国内科学家当选?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毕业于天津大学自动化系。长期以来紧密结合生产实际重大需求和科学前沿,围绕电力系统(含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故障分析、保护与控制领域开展深入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入选理由:在变电站和牵引电源保护等方面的贡献

侯忠生

2020 IEEE Fellow出炉,哪些国内科学家当选?

曾任北京交通大学城市交通研究所教授,现被聘为青岛大学首席教授。于吉林工业大学获学士、硕士学位,在东北大学自动控制系获工学博士学位。曾提出“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理论”和“自校正控制系统的对称相似结构设计构想”等。主持过非线性系统学习自适应控制的收敛性、稳定性及鲁棒性,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

入选理由:数据驱动学习和控制在交通系统领域做出应用贡献

蒋田仔

2020 IEEE Fellow出炉,哪些国内科学家当选?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现任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入选理由:脑神经成像技术方面做出的贡献

彭木根

2020 IEEE Fellow出炉,哪些国内科学家当选?

现任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资助获得者;长江青年学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得2019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入选理由:无线网络中的无线电资源管理方面做出的贡献

王蕴红

2020 IEEE Fellow出炉,哪些国内科学家当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多媒体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王蕴红教授一直从事基于多生物特征的身份识别、遥感信息处理、多媒体安全研究,研究领域为模式识别、信号处理及计算机视觉,具体研究方向包括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笔迹识别、多生物特征融合、遥感信息处理、数字水印、信息隐藏及隐藏检测等。

入选理由:虹膜与人脸识别方面的贡献

熊辉

2020 IEEE Fellow出炉,哪些国内科学家当选?

美国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终身教授、RBS院长讲席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师讲席教授。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毕业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目前为百度商业智能实验室主任,百度人才智库主任。

入选理由:数据挖掘和移动计算方面做出贡献

杨华中

2020 IEEE Fellow出炉,哪些国内科学家当选?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兼职教授,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高级会员,2000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微电子专业,硕士博士就读于清华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

入选理由:传感器应用上的低功耗芯片技术和自动化设计做出的贡献

赵冬斌

2020 IEEE Fellow出炉,哪些国内科学家当选?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本硕博均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致力于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计算智能、智能交通系统、机器人、过程控制的研究。

入选理由:适应性动态编程和强化学习做出的贡献

杨仕文

2020 IEEE Fellow出炉,哪些国内科学家当选?

贡献领域:时间调制天线阵列发展

电子科技大学微波工程系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于1992年、1998年分别获得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硕士学位和物理电子学专业博士学位。

入选理由:在开发调时天线天线方面方面做出的贡献

饶宏

2020 IEEE Fellow出炉,哪些国内科学家当选?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3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长期从事直流输电分析、设计和运行技术研究及应用工作。

入选理由:在交直流输电电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做出贡献

姜斌

2020 IEEE Fellow出炉,哪些国内科学家当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副院长。毕业于东北大学自动控制系,获工学博士学位。分别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法国里尔科技大学、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和美国路易斯安娜州大学做博士后和研究员。

入选理由:在智能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方面做出的贡献

李世华

2020 IEEE Fellow出炉,哪些国内科学家当选?

东南大学教授。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自动控制系,硕士毕业于东南大学自动化所, 博士毕业于东南大学自动控制系,其后留校至今,2003年晋升为副教授,2007年被破格批准为教授。目前担任本科生课程“自动控制原理I”和“智能控制概论”的教学工作。

入选理由:在工业系统中不匹配干扰抑制理论的贡献

李晓峰

2020 IEEE Fellow出炉,哪些国内科学家当选?

现在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任职,主要从事卫星微波遥感在海洋学,自然灾害以及海岸带综合治理方面的研究。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光学系。随后分别在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入选理由:在海洋预警中应用合成雷达的贡献

吴立刚

2020 IEEE Fellow出炉,哪些国内科学家当选?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复杂不确定动态系统的控制与信号处理研究。本硕博均毕业于哈工大。获国家杰青和首批国家优青,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

入选理由:在滑模(sliding mode)控制和鲁棒滤波的贡献

赵军

2020 IEEE Fellow出炉,哪些国内科学家当选?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辽宁大学分别获学士和硕士学位,在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切换系统、混合控制,非线性系统和鲁棒控制。

入选理由:在开关系统与耗散理论方面做出的贡献

邢孟道

2020 IEEE Fellow出炉,哪些国内科学家当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前沿交叉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8)、国家首届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2)、首届国防科技卓越青年人才基金获得者(2018)、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得者、入选中共中央组织部“万人计划”(2019)。主要研究方向为雷达成像技术、稀疏信号处理、激光合成孔径成像、微波光子合成孔径成像。

入选理由:对雷达成像和运动补偿算法的贡献

曾志刚

2020 IEEE Fellow出炉,哪些国内科学家当选?

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教授。本科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硕士毕业于湖北大学,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名单,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入选理由:神经动态系统分析和集成方面做出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