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多數城市建設新區,都會選擇遠離老城區?還是成本

對於城市新區修建的問題在過去幾年各個城市都在紛紛進行,細心的朋友會發現

幾乎所有的新區建設都距離老城區有一段距離,短則20公里,長則50公里範圍。這裡面除去未來城市發展框架的需要外,還跟遠城區本身的建設成本低得多有關係。藉此機會簡單談談我的觀察。

老城區一般來說資源配套健全,拆遷安置成本高,土地增加值不夠是根本

跟大家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前幾年一直火熱進行中的棚改拆遷安置,大家可以看到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就是越是老城區、核心區的拆遷安置房越高,反而是一些郊區或者郊縣的棚戶區拆遷安置費用低的可憐。我身邊就有這樣的朋友,家裡原本是都市村莊的,拆遷安置後不僅僅是按照戶頭給予了幾套房產進行補償,而且還有安家費等費用。當時我還仔細算了筆賬,未來隨著市中心絕大多數的房產都是以20層左右的樓房為主,一棟房產拆遷安置下來的費用起碼得上億。但是如果在一個新的地皮,尤其是遠離市中心的區域進行新區建設,要節約不少成本。幾點觀察:

為什麼大多數城市建設新區,都會選擇遠離老城區?還是成本

老城區

第一、我國城市發展的路徑一般都是一點帶面,很少出現從內到外的自然延伸。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是因為我國絕大多數的城市都不具備“攤大餅”的實力,可以說除去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其他城市發展都是以多核心驅動的,簡單理解就是建設多個城市核心區,然後分別帶來周邊區域發展。大家可以回想下自己所在的城市是不是這樣,擁有多個成熟的商圈或者核心區。

為什麼大多數城市建設新區,都會選擇遠離老城區?還是成本

新城區

第二、無論是招商引資還是地方稅收都講究一個性價比,就是“以小博大”,低買高賣。對於我國絕大城市來說都是很“窮”的,往往需要以幾百億的稅收來進行幾千億甚至上萬億的項目建設,可以說財政壓力是每一個地方都面臨的直接問題。對於地方招商引資來說,為數不多的手段就是政策支持(稅收優惠、所得稅減免等),包括土地支持,只有這幾樣才是地方真正可以自己說的算的,而遠離主城區的郊區土地成本低,開發成本低等優勢是不能忽略的。跟大家分享一個電視劇的情節,上世紀70年代深圳剛開始進行改革開放的時候,深圳市長想要問國家銀行貸款5000萬用來招商引資項目,一開始上級不批准,經過一番解釋後立馬獲得批覆,為何呢?其打算是用5000萬按照當時市場價1萬一畝的標準來徵收農民手中的土地5000畝,然後按照10萬一畝的拍賣價出讓給地產商和招商企業,這樣隨便下來一年就有4.5億的收入。如今很多地方採取的辦法其實跟當初沒有本質區別,低買高賣。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所以,大家需要知道的一個道理是,優化老城區花費的代價要遠遠比新建新區代價高得多,而且效果不明顯,在沒有明顯政績的情況下,說你你會怎麼做?各位覺得呢?原創不易,喜歡記得點贊、轉評、關注,更多優質內容繼續貢獻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