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都要嚴肅認真對待,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都要堅決糾正

(原標題:把承擔的任務一項一項落實到位——關於治理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的調研思考)

凡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都要嚴肅認真對待,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都要堅決糾正。按照主題教育部署,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牽頭,會同15箇中央國家機關以及有關派駐紀檢監察組,緊盯對群眾關心的利益問題漠然處之、空頭承諾、推諉扯皮,以及辦事不公、侵害群眾利益的問題進行專項整治。雷霆萬鈞、重拳出擊,許多長期困擾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得到有效解決,老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本刊記者在跟隨採訪報道中,既為專項整治取得的豐碩成果歡欣鼓舞、倍感振奮,同時也通過與一線黨員幹部群眾面對面進行交流座談,對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的現實表現、背後原因、破解路徑等作了一定調研和思考。


凡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都要嚴肅認真對待,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都要堅決糾正

河南省漯河市源匯區紀委監委督促水利等職能部門破解群眾生產生活難題。圖為該區相關部門深入田間地頭幫助群眾利用新能源加強麥田管理。尤亞輝/攝

問題:長期存在、表象明顯

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主要發生在扶貧、民生和涉黑涉惡腐敗及“保護傘”三大領域,主要表現為一些黨員幹部面對上級決策部署拖沓懶散,面對群眾利益受損無動於衷,甚至面對違法亂紀行為縱容包庇。

平時表態調門高、具體落實差。“非常重要”“堅決落實”“馬上就辦”“決不過夜”……面對群眾反映強烈問題和上級指示要求,有的黨員領導幹部會上“堅決保證”、會下轉頭就忘,有的嘴上喊得震天響、行動卻是“毛毛雨”,有的紙上標榜勤政愛民、實際民生項目一拖再拖。比如,貴州省三都縣原縣委書記梁嘉庚信誓旦旦表態,“帶領全國63%的水族人民脫貧就是天大的事”,辦公室牆上高掛“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作戰圖”,實際卻把精力和資金集中到與脫貧攻堅工作無直接關係的“養生谷”“千神廣場”等“高大上”綜合開發項目上,本人“很少進村,就算來也只是帶著商人看項目,在村委會開個會就走了”。“決心”掛在嘴上、“打算”只在會上、“落實”躺在紙上的表現,在一些幹部身上不同程度存在。

對群眾缺乏感情,對問題見怪不怪。“一直是這樣”“已經比以前好多了”……對群眾疾苦和呼聲熟視無睹、麻木不仁,是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的另一大表現。記者瞭解到,西部一些山區的群眾反映喝不上水,當地雖然修建水池進行了整改,但遇到枯水期老百姓喝水還是困難。對此,一位當地基層幹部表示:“我就在這村子裡長大,小時候喝的水、走的路比現在差多了。你們北京來的覺得這是問題,在我們看來都不算什麼大事。”還有一位基層幹部說:“現在群眾的醫保、低保問題都解決了,還有啥可苦的,真不知道個別老百姓鬧啥。”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治標不治本。“手頭這事急先處理下”“趕緊弄完給上級交差”……面對群眾訴求,有的地方看似“馬上就辦”,實則淺嘗輒止,既不刨根究底找尋根源,更不舉一反三系統解決,把精力都放在做表面文章上,追求立竿見影效果,導致同類問題反覆發生,老百姓怨聲載道,幹部應接不暇。比如中部某市一到雨季就有幾個街區大規模積水,嚴重影響居民正常生活,當地沒有積極解決下水管道老化堵塞等根本問題,只在雨季安排灑水車和消防抽水泵抽水。再如某地在治理河流汙染問題時,沒有認真控制汙染源,反而斥巨資對圍灘河撒藥治汙,結果是“藥”一停汙染又回到之前的水平。

睜隻眼、閉隻眼甚至故意繞開問題走。“這個事放放再說”“那件事沒辦法解決”……一些幹部遇到困難矛盾躲著走,面對群眾訴求拖著辦,怯於擔當,一味規避“風險”。比如東部某省一村民的房屋2017年被洪水沖毀後,就開始跑危舊房建設審批手續,從村鎮幹部到縣市,甚至多次打市長熱線反映情況,但建房手續始終批不下來,兩年來一直“寄人籬下”。一些幹部碰到群眾反映的事,就覺得頭疼、煩心,想的不是怎麼為民解憂,而是怎麼避而遠之,坐視問題由小變大、積重難返。

遇到問題“踢皮球”、誰都不伸頭。“這個問題不歸我們管”“你去找別的部門吧”……對於群眾反映的問題,有的部門“只告知自己不能辦,不指導去哪裡辦”。對需要多部門合作才能解決的,牽頭的不積極負責,配合的不認真推進,彼此互不通氣,問題推來推去、轉來轉去,遲遲得不到解決。比如,西南某縣一名群眾從2008年開始辦林權證,有關部門承認其合法權益,卻一直未採取實際行動。他多次請縣林業和草原局提供材料,該局告知“我們會直接傳給不動產登記中心,什麼時候不動產登記中心能辦了我們就給”;他又多次去縣不動產登記中心,工作人員卻給出了“數據沒整合”“需請示領導”“沒有相關政策”等一大堆理由。各個部門推諉扯皮的結果是,11年辦不出一張林權證。

追責問責雷聲大、雨點小。“幹部也不容易”“能放一馬就放一馬”……面對不擔當、不作為問題,有的領導幹部既想做上級眼中的“好下屬”,又想做下屬心裡的“好領導”,不敢問責、不願追責,要麼高高拿起、輕輕放下,要麼虛晃一槍、避重就輕,致使問責流於形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記者在調研中瞭解到,西部某鄉長期拖欠民生項目補助資金,造成易地搬遷安置工作嚴重滯後,在當地造成惡劣影響,卻僅對該鄉黨政主要領導和紀委書記作批評教育了事,不僅毫無震懾,反而是嬌慣放縱。


凡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都要嚴肅認真對待,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都要堅決糾正

浙江省建德市紀委監委幹部與水務公司赴偏遠鄉鎮供水站,看水量、查水壓、測水質,解決城鄉同質供水“最後一公里”難題。劉霞/攝

癥結:多方面、深層次

上述問題中許多都是痼疾頑症,原因多種多樣,表象背後折射出的東西令人深思。

宗旨意識樹得不牢,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祟。如何對待群眾的急難事,最能體現作風,也最能看出黨性。有的幹部身在基層,感情卻離群眾很遠,遇到棘手問題能推就推、能躲就躲;有的“唯上唯書不為民”,對上級要求“第一時間不過夜”去辦,對群眾困難能拖就拖、漠然視之;有的處理群眾反映的問題,能應付就應付、怎麼省勁怎麼來,為民服務的承諾說在嘴上、貼在牆上,在整改中寫表面文章……凡此種種都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祟,歸根究底就是宗旨意識淡漠、忘記初心使命。

黨性原則培塑不強,好人主義作怪。黨的事業需要擔當的黨員,人民群眾呼喚盡責的幹部。然而現實中,有的幹部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有的以“佛系”自居,不願做“惡人”、不敢“得罪”人,“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凡此種種都是“老好人”思想在作怪,歸根究底就是缺乏黨性原則,小我置前、個人至上,心中無黨無民。

是非觀念模糊不清,熟人社會掣肘。基層熟人社會,抬頭不見低頭見,七拐八彎都能搭上關係,少不了說情打招呼,明辨是非、守住底線尤為重要。現實中有的幹部眼裡只有人情世故,沒有是非對錯,只要親戚朋友相求,就罔顧規定原則“特事特辦”,全然忘記手中權力該為誰服務;有的幹部沉溺於“潛規則”,沒有善惡美醜,不給好處費就不辦事,給了好處費就亂辦事,把基層幹群“魚水關係”變成“油水關係”,全然不顧紀律約束和公平正義……凡此種種,說明一些黨員幹部是非標準扭曲、公私界限模糊。

部門監管空轉缺失,履職盡責不力。有的地方職能部門只管佈置任務、不管成效幾何,熱衷文來文往、不重真貌實情,浮在面上、沉不下去;有的勤於督導檢查、疏於發現問題,工作組一個接一個,聽彙報一場接一場,就是不觸及問題,流於形式、走走過場;有的上報材料,成績大書特書,問題能掩就掩,文過飾非、以假亂真……凡此種種,執行政策走樣、落實工作變形,缺乏制度意識和責任意識,致使層層監管形同虛設,環環把關淪為“稻草人”。

基層監督薄弱乏力,工作短板遞減效應明顯。從現實情況看,基層監督是整個監督工作短板,越往下力度遞減越明顯,全面從嚴治黨在“最後一公里”被打折扣。究其原因,有的地方幹部利用信息不對稱侵害群眾利益,違紀方式更加隱蔽,監督工作難度增大;有的基層幹部思想上牴觸監督、工作中逃避監督,給監督設立重重關卡;有的基層紀檢隊伍力量薄弱,思想認識、能力素質跟不上,不願、不敢、不會監督問題不同程度存在……凡此種種,凸顯強化基層監督還有許多亟待補齊的短板,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凡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都要嚴肅認真對待,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都要堅決糾正

四川省崇州市紀檢監察干部深入開展“大走訪”活動,收集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蔣洋/攝

破題:對症下藥、綜合施治

治理痼疾頑症絕非一朝一夕之功,拿下難啃的“硬骨頭”,既要有一以貫之抓下去的決心恆心,也要靶向治療、多措並舉。

堅持公開透明,讓科技“陽光”照亮惠民扶貧領域,破解“群眾困惑、幹部委屈”問題。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公開不到位,就會讓別有用心的人鑽空子。惠民扶貧領域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頻發,必須學習推廣先進地區經驗,推進陽光透明的制度建設和執行,充分利用網絡等科技手段最大限度推進信息公開,運用大數據比對全方位加強惠民扶貧資金監管,為監督插上科技翅膀,既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又通過線上雙向查詢解除群眾疑慮、還幹部以清白,更進一步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實現時時運行、事事可查、人人監督。

突出績效導向,把工作考核指揮棒、推進器的作用發揮出來,破解“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問題。執政為民是對黨的考驗,維護群眾利益是對每名黨員領導幹部的“考試”。一是要出好“考卷”,本著面向重點工作、突出量化考核、做實衡量指標、用好評比結果的原則,建立具體實在、管用好使的相應考核機制,讓黨員幹部拿著“考卷”,知道該做什麼、該填什麼。二是要選好“判卷人”,既要上級評判,也要實踐檢驗,更要群眾評價。三是要考用掛鉤,真正讓那些幹實事、求實效、出實績的幹部不受委屈往上走,以此進一步壓實黨委(黨組)主體責任、壓擔紀委監委監督責任、壓緊職能部門監管責任。

落實容錯糾錯,為真心幹事、勇於擔當的幹部鬆綁,破解“乾的不如看的”問題。幹事創業總有風險,不能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必須準確把握“三個區分開來”原則,對那些敢於創新、大膽改革、主動幹事、勇於擔當的幹部及時給予鼓勵支持,對那些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幹部必須嚴肅問責。這項工作必須既講又做、落到實處,真正把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為民服務的熱情激發出來。當前,還要注意克服無論何事都拉紀委坐鎮、只要事情難辦就請紀委牽頭的傾向,避免造成在工作上紀委監委單兵突進,替別人幹活、荒自己主業。

狠抓以案促改,用做好監督執紀“後半篇文章”推動工作提質增效,破解對幹部“只管不理、只打不愛”問題。處分幹部不是目的,解決問題才是關鍵。抓好監督執紀“後半篇文章”,既要結合案例開展警示教育,形成強大震懾,體現紀律的硬度;也要對受處分幹部跟蹤回訪,教育引導他們回到正確軌道,對受到第一、第二種形態處理的同志,只要知錯就改、表現良好,影響期限結束後該使用的繼續使用,切實體現紀律的溫度;更要以案為鑑汲取教訓,針對案件暴露出來的短板,及時彌補體制機制、監督管理上的漏洞,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本文刊載於2019年第23期《中國紀檢監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