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先秦的政治制度變革,看古人如何治理國家?

高考歷史考點一:先秦政治制度的沿革。

第一部分 原始社會時期:政治制度開始萌芽,父系家長制形成。

原始社會中的社會基層單位是氏族組織,以血緣為紐帶聚居在一起。

觀先秦的政治制度變革,看古人如何治理國家?

(氏族群落)

原始社會末期,習慣與氏族規則逐步向制度轉變,例如婚姻制度與財產分配製度開始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原始社會中後期,群婚狀態結束,母系社會的族外婚到父系社會時期,發展成一夫一妻制,財產由母系繼承發展為父系繼承,父系社會時期,氏族長老決定內部事務,父系家長制形成。

奴隸社會的制度這兩年基本沒有在高考題裡出現,高中的歷史教材也已經不再涉及這部分歷史,不過政治制度是相互沿革的,為了寫清楚後面的政治制度的沿革,就順便介紹一下。

第二部分:奴隸社會的政治制度——貴族政治。

一,兩大階級形成----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形成。

從奴隸社會開始,就有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了,之後的政治制度都是統治階級制定的,所以,無論哪個朝代,制定政治制度的根本目的,都是為了統治階級的利益。

奴隸社會的制度是為了維護奴隸主貴族的利益,封建社會是為了維護地主階級的利益。當兩個階級的矛盾激化時,統治階級會作出一些讓步和調整。

父系社會晚期,氏族之間的戰爭越來越多,戰俘也越來越多,這些戰俘滄為奴隸階層(當然這只是奴隸階層的一個來源而已)。

雖然夏商周被稱為奴隸社會,但"奴隸"一詞其實是在漢代之後才出現的,證明的材料,不用說就是甲骨文了,還有一些出土的圖畫,這個比較有說服力。奴隸制近兩年也沒有在高考裡出現。

觀先秦的政治制度變革,看古人如何治理國家?

(奴隸)

二,公共權力出現。

夏朝出現公共權力。此時的公共權力,說簡單點就是產生了國家機器或政府部門,政府官員掌握了處理公共事務的一些權力。

三,商朝的內服與外服制度。

無論是中國歷史,還是外國曆史,統治階級利用宗教、信仰或者迷信來強化統治都是比較常見的,思想的控制比人身的控制高明多了。

商王直接統治的地區比較少,但他的權力之手已伸到各方國。他直接控制的叫內服,各方國屬於附屬國,附屬國管轄的地區稱為外服。此時還沒有中央集權的說法,所以附屬國的自主權力非常大,經常不聽商王號令,甚至還發動對商王的戰爭。

商朝的統治者利用了百姓的迷信,通過各種頻繁的占卜和求神問祖,與卜人、巫師結成了牢固的利益聯盟。

商王提高了卜人、巫師的社會地位,讓他們成為統治階級的成員,卜人、巫師把商王塑造成為了神在人間的代表,然後殺死大批奴婢來殉葬、祭祖、祭神,對奴隸階層形成恐怖威懾。

不得不說商王這招真的是非常高明,通過與神的結合,商王就成了上帝一樣的角色,主宰著天下蒼生的生死存亡,由此他壟斷了神權,強化了自己的統治。

當然,僅僅把自己塑造成神是遠遠不夠的,想要變成主宰萬物的神,必須得有實力,於是,國家機器慢慢的形成。

從夏朝到這個瀰漫著神權色彩的商王朝,大量國家機器-官僚、軍隊、監獄等已經形成。奴隸社會的國家機器,都是為了維護奴隸主貴族的統治。

觀先秦的政治制度變革,看古人如何治理國家?

(神權色彩的商朝)

四、西周的貴族政治。

(一)西周時的行政制度-分封制。

西周建立後,周公修改了商王朝的內外服制度,把夏朝以來局部推行過的分封制大舉實行。

2,分封制的具體操作:

分封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王室貴族(主要是姬姓貴族)是分封的主體,有晉、衛、魯、燕;分封的還有功臣,功臣姜尚封於齊;先代貴族舜之後媯滿被分封於陳;顓頊之後於楚。

觀先秦的政治制度變革,看古人如何治理國家?

(分封的形勢圖)

3,分封制對行政的影響:

分封后形成周王-諸侯-卿大夫-士的等級系列,此時等級森嚴,這種等級森嚴的情況其實貫穿了整個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等級森嚴的國家,現在雖然沒有等級制度了,但其實人一直還是分三六九等的。

分封之後,周天子對各諸侯國進行有效的控制。由此,西周由內外服聯盟向天下共主的局面轉變,周王確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成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

觀先秦的政治制度變革,看古人如何治理國家?

(分封后的等級)

雖然分封制使得眾國林立,最後導致春秋分裂,但已向著後來的中央集權方向發展。

分封制使西周的統治效果加強,關於西周的強大,近年來在高考裡出現,分封制是各種考試的重點,也是高中必修一的重難點,近年來,與宗法制度等一起出現,要求學會會分析材料。同時,還要能區分分封制下,周王的諸侯國並不等於郡縣,周王對諸侯國的統治不屬於加強中央集權的內容。

(二)西周時的國家政治制度-宗法制。

1,宗法制:

為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確立貴族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原則。西周統治者把原始社會傳承下來的父系家長制與國家制度相結合,形成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以血緣為紐帶,各等級周王、諸侯、卿大夫、士必須按嫡長繼承製的原則來確定自己土地、財產、爵位的世襲順序。

西周通過宗法制確立了相對的大宗小宗體系,周天子肯定是所有人的大宗,其他人對下一等級是大宗,對上一等級來說是小宗。嫡長子是貴族裡的大宗,享有優先祭祀的權利。

觀先秦的政治制度變革,看古人如何治理國家?

(大宗與小宗)

宗法制度是高考的重要考點,這一制度對中國的影響真是根深蒂固!無論國家如何宣傳女兒的重要性,無論教育如何的強調男女平等,廣大偏遠的農村仍然有重男輕女的現象;就算城市裡,同樣有為了生兒子不惜重金送血出國檢測的人;清明祭祖掃墓,血濃於水、認祖歸宗等現象都是宗法制在中華民族身上的烙印,可以說,這種制度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液,世代流淌。

2,與宗法制相輔相成的姓氏制度。

宗法制下,用姓來界定血緣,用氏來區分貴賤。例如,周武王封舜之後媯滿於陳氏部落故地,建立陳國,媯滿被稱為陳胡公。我們稱這種現象為媯姓陳氏,也就是說氏是姓的血緣分支。三代後,氏從祖家分出,形成姓。所以,陳胡公的子孫改姓陳、胡、滿,早期,這些姓氏之間互不通婚,因為是一個血緣裡的。

後來的田氏也是從陳姓分出去的,我們稱為陳姓田氏,春秋戰國時期的田氏代齊的田氏就是這麼來的。田氏代齊後姜姓呂氏從此退出齊國的政治舞臺,西周分封姜尚於齊,呂氏是從姜姓分化出來的。

所以,西周時期,是否是貴族,從姓氏上都可以看得出來。

觀先秦的政治制度變革,看古人如何治理國家?

(田氏代齊)

(三)西周時的選官制度-世卿世祿制。

世卿世祿制也叫世官制,說簡單點就是世代為官,世官制和宗法制互為表裡。

西周通過宗法制度,不僅使得宗族的凝聚力增強,還讓各級貴族世襲土地、財產、爵位,由此確立了貴族的特權。並通過世官制強化了以大宗為代表的貴族特權地位,因此我們稱這一時期的政治為貴族政治。

(四)西周時的監察制度-監國制。

西周還實行監國制:設立三監,分別是管叔、蔡叔、霍叔,主要任務是監視殷商遺民的內服官,同時監視商紂王之子武庚。這種制度類似於後來的監察制度了,主要是控制地方,以防叛亂。

(五)西周時維護宗法分封制的工具-禮樂制度。

周朝制定了各種禮樂制度,簡稱周禮,這是貴族的生活準則。

周禮是規範各級貴族禮儀的典章制度,主要是維護貴族等級制度。名目很多,包含了貴族樂舞規模、列鼎數量等,甚至連各等級的肉食種類都有具體規定。禮樂制度制定之後,任何人不能修改。後來楚王問鼎,其實明擺著就是一種挑戰和僭越。

當然,無論哪個朝代,誰權力大誰說了算,是不是僭越,不是制度說了算,而是勝利者說了算。

曾經孔子主張恢復周禮,實質就是為了維護沒落的奴隸主貴族的利益。在孔子看來,人心不古,世風日下,所以儒家是古非今,非常懷念曾經井然有序的社會狀態。當然,他的“復禮”學說顯然已違背歷史發展的潮流,不可能得到當時諸侯王的重用。

觀先秦的政治制度變革,看古人如何治理國家?

(孔子劇照)

這是人之常情,因為小宗取代大宗的事已經越來越多,傳統的價值觀逐漸被顛覆,使人們喪失安全感。

就如同現在,隨著機器化大生產逐步取代傳統的手工勞動,環境汙染問題越來越來嚴重,我們開始懷念山清水秀的生活,但我們顯然回不去了,只能儘量向好的方向發展,想法解決出現的問題。

參考資料:《左傳》《中國政治制度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