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的“破鞋”,能搞吗?

最近邮储银行在A股IPO,又学到了一个新名词:超额配售选择权,俗称“绿鞋”。所谓绿帽,不对,绿鞋,有多绿呢,就像邮储银行的招牌那么绿。有多鞋呢,如果上市就破发,就是破鞋了。

A股的“破鞋”,能搞吗?

本文将带你去A股“搞破鞋”,上半部分简单搞懂绿鞋机制,下半部分从博弈的角度讲讲申购和上市后面的操作空间。

上:绿鞋机制是什么

抛开高大上的金融理论,简单解释,绿鞋机制就是上市公司想多圈一笔钱,券商想多拿一笔佣金,拿韭菜的钱去割韭菜,让韭菜们以为自己被保护了。

画一个资金流向图就明白了。

A股的“破鞋”,能搞吗?

如果没有绿鞋机制,中签缴款后就算募集成功了。在绿鞋机制下,会有一部分超额申购的资金,这些资金全部来自网上发行(网下发行的主体是机构,韭菜们嘛自然就在网上了),如果上市后出现破发便由这部分资金进行维稳,按照不超过发行价的价格,不超过超额配售的数量,30个自然日内在二级市场净买入。

对于发行人来说,结果无非是募集100%,或者超额募集115%;对于承销商来说,自己没出1分钱,就能在二级市场玩两把,不破发赚超额发行的费用,破发赚二级市场的差价;对于申购投资者来说,只有不破发才能有赚头。

那到底会不会破发,什么时候破发呢,下半部分我们来推演一下。

下:上市后的博弈猜想

不管网上声音如何鼓吹邮储银行发行定价的合理性,或者长期投资价值,我们都要认识清楚,来申购的目的就是上市卖出赚差价,而不是当股东。先要摒弃这些杂音,上市后不破发他们会说市场认可了邮储银行的价值,破发了会说市场成熟理性了——有何意义。

也有的说可以参考10年农行上市时的绿鞋,但是10年还是韭菜丰茂的市场,现在只剩镰刀互怼了,参考性还不如最近破发的浙商银行。

A股的“破鞋”,能搞吗?

下面看看上市后参与各方的情况,有一半无锁定期的股份可以上市后跑路,但是绿鞋资金仅能覆盖其中的1/4多一点,而浙商银行上市第一个小时换手率就将近1/4。申购者开盘就跑极有可能造成踩踏的事件,但是跑得不快可能被埋。也有可能在有绿鞋保护的预期下大家惜售,但这帮乌合之众在市场下跌的刺激下大概率纷纷恐慌出逃,形成合力的概率趋近于0。

相对于被动的申购者,绿鞋资金的操作者发行券商一方占主导。但毕竟资金有限,不可能开盘就买,第一天就把子弹打完。所以可能每天买点,尾盘拉一拉,不能太惨面子上挂不住。

还有一部分套利的人想要进来,低价买入,然后卖给绿鞋资金。想得美!谈何容易。想薅券商羊毛要承担自己被薅的风险。何况在破发一致预期形成的情况下,还有活雷锋资金愿意高于发行价进来?

综上,我的结论是没有绿鞋机制可能还好,在有绿鞋机制的情况下,会产生必定破发的囚徒困境。申购者要么跑到最快,要么跑到最后。套利者也要看情况,最好在30自然日的尾声,在价位较低、绿鞋资金没有用完的情况下买入等券商拉最后一把。

当然,神秘的东方力量往往难以琢磨,打败你的不是绿鞋,是"无鞋"。

A股的“破鞋”,能搞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