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赫那拉氏诅咒,应验在慈禧身上,为何咸丰要“违背”祖训

清朝有个规定 ,就是爱新觉罗氏的后宫,不能让叶赫那拉氏掌权。尽管清朝历代以来,也有过好几位姓叶赫那拉的妃子,可她们始终没有得到很高的地位,以及很大的权力。

这是为什么呢?

爱新觉罗氏与叶赫那拉氏是世仇,最开始爱新觉罗的首领,想要叶赫那拉氏臣服于他,便率先发起了战争。当时叶赫那拉氏更为强大,将爱新觉罗氏打败,成为东北最大的一支部落。而叶赫那拉,也成为满族的大姓。

到了努尔哈赤率领时期,爱新觉罗氏已经愈发强大,他率领的建州女真,最终打败了叶赫部,并将叶赫首领的尸体劈成两半。叶赫首领在死之前,立下一个诅咒:

“吾子孙,虽存一女子,亦必覆满洲!”

叶赫那拉氏诅咒,应验在慈禧身上,为何咸丰要“违背”祖训

从此以后,努尔哈赤便认为“灭满洲者必为叶赫。”可是爱新觉罗氏想要统一中原,他们必须要放下与叶赫的仇恨,一切以利益为重。因此从努尔哈赤开始,他们就不得不与叶赫那拉氏联姻。

虽然叶赫那拉氏,可以成为清朝皇帝的后妃,可出于之前的诅咒,清朝的皇帝,都不敢给叶赫那拉氏的妃子,太高的地位或是太大的权力。但众所周知,清朝晚期的慈禧太后,就正是姓叶赫那拉的。

清朝的灭亡,虽然不是慈禧一手造成,可她加速了清朝的灭亡。也就是说,叶赫那拉氏的诅咒,应验在了慈禧身上。既然清朝历代皇帝,都不敢给叶赫那拉氏太大权力,那为何咸丰要“违背”祖训,让慈禧掌权呢?

笔者认为,这不能全怪咸丰,而咸丰所做的一切,也不能算是违背祖训。因此在上面的“违背”二字上,我才会加上引号。那我为何会说,咸丰并没有违背祖训呢?理由有四个。

叶赫那拉氏诅咒,应验在慈禧身上,为何咸丰要“违背”祖训

一、未立慈禧为皇后

清朝自努尔哈赤起,就有与叶赫那拉氏联姻的传统。可是在众位叶赫那拉氏妃子中,没有一位成为皇后的,她们的儿子,也没办法继承皇位。(光绪的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静芬除外,因为她是由慈禧做主,当上的皇后,并不是皇帝自愿册立的。)

包括慈禧,她也没有当上皇后,当时咸丰的皇后是钮祜禄氏,也就是后来的慈安太后。慈禧虽然受宠,可她最多也就是贵妃。慈禧生下载淳以后,咸丰也只是将其晋升为妃,一年后才晋升为贵妃,并没有想过,要立其为皇后,可见咸丰也没有违背祖训。

二、只有一个儿子

很多人都说,咸丰的确没有立慈禧为皇后,可他立了慈禧的儿子为太子,同样是违背了祖训。笔者却要说,咸丰也没有办法,谁让他在临终之际,只有载淳这一个儿子。他不可能放着自己的儿子不立,改立别人的儿子为储君。

叶赫那拉氏诅咒,应验在慈禧身上,为何咸丰要“违背”祖训

三、咸丰想过杀慈禧

咸丰当初也想过,要效仿汉武帝,杀死钩弋夫人那样,将慈禧赐死。但他念及昔日情分,最终还是没舍得下手。很多人认为,咸丰这一决定是错误的,可笔者想说,这个决定也是人之常情。

钩弋夫人之死,大家都为之感到可惜,认为汉武帝这样做,实在太残忍。如果咸丰真的这样做了,大家难免又会觉得他残忍。再说慈禧今后会如何,咸丰也无法预料,他能够做的,就是尽力制衡慈禧的权力。

叶赫那拉氏诅咒,应验在慈禧身上,为何咸丰要“违背”祖训

四、制衡慈禧权力

为了避免慈禧揽权,咸丰在临终之时,已做了足够的准备。他先是下诏:

“皇长子载淳现为皇太子,著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

也就是任命了“顾命八大臣”,来共同辅佐载淳,有八位大臣在,慈禧一介女子,料想也翻不了天,只是咸丰低估了慈禧的能力罢了。

再者他将“御赏”印章,交给皇后钮祜禄氏掌管,“同道堂”印章交给慈禧掌管。

原本“同道堂”印章,就应该交给太子载淳掌管,可是碍于太子还小,就暂时交给其母慈禧掌管。咸丰的打算是,等到载淳长大,慈禧就会将印章交给他。为了避免在慈禧掌管期间,她会滥用权力,咸丰这才规定,任何诏书,都要两宫同时盖章,才能生效。

叶赫那拉氏诅咒,应验在慈禧身上,为何咸丰要“违背”祖训

综上所述,咸丰为了制衡慈禧,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将来载淳长大,就能自己拿到权力亲政。只是咸丰想不到,他念及旧情,不忍杀掉慈禧,却为清朝留下祸根。

咸丰去世后,慈禧便联合慈安太后以及奕䜣,将顾命八大臣治罪的治罪,处死的处死。之后慈禧渐渐掌控了最高权力,并以自己奢靡的生活作风,加速了清朝的灭亡。叶赫那拉氏的诅咒,终究在她这里应验,或许冥冥之中,这一切早已注定。

(参考文献《清史稿》《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