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第一排士兵明知必死,為何還往前衝?換你也會上

在古代那個冷兵器時代,雖然有弓箭這樣的遠程武器,但由於弓箭的射程有限,所以最後,交戰雙方還是必須通過整齊的方陣,相互衝殺,拼個你死我活,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但我們都知道,站在第一排,衝在第一排的士兵,其傷亡率比後面的士兵高得多。

古代打仗,第一排士兵明知必死,為何還往前衝?換你也會上

我們都知道,打仗最重要的就是士氣,正所謂“兵敗如山倒”,一支軍隊沒了士氣,再多的士兵也沒有。因此,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站第一排的都是作戰經驗豐富、打仗勇猛的老兵,而後面的新兵同樣也希望站到第一排,沒有人想過要往後退。而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

一、待遇高

古代打仗,第一排士兵明知必死,為何還往前衝?換你也會上

我們都知道,第一排士兵直接關係到整支軍隊的士兵,所以在打仗時,都是安排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兵站第一排,而且為了激勵他們作戰,他們的待遇會都比一般士兵高很多。就算死了,其撫卹金也會比一般士兵來得高。

二、立功機會多

人都是很現實的,尤其在古代,那些士兵都沒有什麼文化,根本不懂得什麼愛國精神,之所以參軍,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掙錢養家,其次就是立戰功,加官進爵,從而過上更好的生活。

古代打仗,第一排士兵明知必死,為何還往前衝?換你也會上

關於這一點,春秋時期的秦國的軍功制度做得最成功,它打破了平民不能授爵的傳統,只要立戰功,就是授爵位,而且戰功越多,其的爵位就越高,其享受的待遇也越來的。

正是在這種“軍功制度”的激勵下,秦國士兵作戰時,就要比六國的士兵勇猛,這也是六國打不贏秦國的原因之一。

三、後退就是死路一條

雖然站在第一排,待遇很高、立功的機會很多,但其風險也會大很多。是個人都會怕死,因此,為了讓士兵勇猛向前,一般後面都會一些負責督戰的人,一但他們往回退,就會被軍法從事,當場殺死。往前往後都是個死,所以這些士兵只能義無反顧的往前衝。

古代打仗,第一排士兵明知必死,為何還往前衝?換你也會上

綜上所述,在厚賞與嚴苛軍法的刺激及約束下,戰場士兵在戰場上只能絕對服從軍令,無論被安排在什麼位置,都會前赴後繼,無所畏懼的往前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