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名人:金 山

金山,原名趙默,字緘可,沅陵縣人。其父趙錦文在江浙一帶經營辰絹、蠶繭。發跡後定居蘇州。金山出生,三年後錦文去世。

民國12年(1923),他與著名戲劇家章泯組織“上海業餘劇人協會”,先後主演外國名劇《娜拉》、《欽差大臣》,電影《狂歡之夜》、《夜半歌聲》,成為全國著名戲劇家和電影明星。民國21年,金山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   

民國25年,金山組織“四十年代劇社”,主演話劇《賽金花》、《愛與死之角逐》,電影《貂蟬》。“七·七”蘆溝橋事變後,參加上海戲劇、電影界聯合大公演,演出話劇《保衛蘆溝橋》。“八·一三”後,與洪琛共同組織“上海救亡演劇二隊”,任副隊長,到隴海鐵路沿線巡迴演出抗日救亡話劇《放下你的鞭子》等。同年冬,演劇二隊到達漢口八路軍辦事處,見到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來。周恩來令其組建“中國救亡劇團”,金山任團長,帶領劇團,歷盡艱險,遠渡重洋,到香港、新加坡、馬來亞、越南等地向華僑募捐演出。演出節目有《塞上風雲》、《蘆溝橋》、《九·一八以來》等救亡話劇,募得法幣1300餘萬元,全部捐獻抗日前線。

民國31年2月,金山率劇團到達重慶,受周恩來表彰。以後主演話劇《屈原》,連續演出月餘,場場爆滿,轟動重慶山城,激勵人民愛國救亡精神。

抗日戰爭勝利後,金山遵照周恩來的指示,採取多種措施,贏得國民黨內高層人士的信任,以國民政府“接收大員”身份,到東北接收滿洲電影製片廠,(後改名“長春電影製片廠”),金山任廠長。拍攝自編自導的抗日故事片《松花江上》,受到中外觀眾好評,為我國四十年代成功之作。   

民國38年4月,國民政府代總統李宗仁,聘請金山為國民黨代表團顧問,赴北平與中共代表團和平談判。談判期間,他機警地向中共代表團及時傳遞情報,使中共方面掌握談判主動權。當國民黨首席代表張治中得知金山是一位入黨多年的共產黨員時,驚訝不已,風趣地說:“你真是一位出色的演員羅!”。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北京成立“中國青年藝術劇院”,金山任副院長,主演《保爾·柯察金》、《萬尼亞舅舅》等名劇,自編自導並主演話劇《紅色風暴》、導演《麗人行》、《文成公主》等劇,改編《風暴》等電影多部。“文化大革命”期間,金山遭到“四人幫”的殘酷迫害,被監禁七年。1975年徹底平反,恢復名譽。1978年任中央戲劇學院院長。導演話劇《於無聲處》、《屈原》。金山還兼任中國電視劇藝術委員會主任、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文聯委員和中國戲劇協會副主席等職,勤奮工作,直到逝世前一天。

金山一生主演和導演話劇近50部,電影10部。在舞臺和銀幕上塑造了李鴻章、宋丹平、屈原、保爾、萬尼亞、施洋等許多著名人物形象。他在《屈原》劇中的《雷電頌》和《紅色風暴》劇中施洋的《江岸演講》臺詞,被全國各戲劇院校作為臺詞課範本。他編寫話劇和電影劇本15部;撰寫戲劇、電影導演藝術論文數十篇,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了《金山戲劇論文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