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证实!古埃及人没有飞行器,却亲历宇航员都不了解的神秘世界

现在的人们因空间飞行的频繁而不以为奇,关于空间探索的计划书也足够我们悠悠闲闲地看上一辈子;人们之所以欣赏可多次利用的航天飞机,只是因为它体现出来的节俭潜能,而不是因为它实在是相当的不凡。造成这种似乎有点奇怪的现象的原因是,我们经常亲眼从电视、报纸等传播媒介上看到宇航员在太空飞行,看到无人航天器在其他星球着陆。但这一切——我们能够接受空间旅行和在太阳系内进行联系的这些概念——是怎么开始的?我想,是因为我们以凡人的耳朵听见了一个叫尼尔·阿姆斯特朗(阿波罗11号飞船的指挥官)的同为凡人的宇航员,代表全人类第一次从其他天体——月球传回来的声音:

“休斯敦!这里是宁静海基地。

‘鹰’着陆成功!”

考古证实!古埃及人没有飞行器,却亲历宇航员都不了解的神秘世界

“鹰”不仅是登月舱的名字,也是阿波罗11号飞船的别称,而且还是那三个宇航员的识别符号(见图27)。“鹰”已经飞上太空,走上月球了。在华盛顿史密森学会的国家航空和航天博物馆里,我们就可以看到曾经飞行过的飞行器,或者曾经作为美国宇航项目的后备飞行器。在一个特殊的展区,还可以看到以登月的真实背景为蓝本而仿造的登月过程模型,并且,游客还可以听到录自月球表面的声音:

好了,休斯敦。

“鹰”到达哈德利平原了!

因此,位于休斯敦的飞船控制中心向世界宣布:“大卫·斯科特振奋人心地报道说,阿波罗15号飞船已经到了月球的哈德利平原!”

而在几十年以前,这样一个概念,即一个凡人穿上特制服装进入一个长长的物体的前部,然后慢慢地消失在空中并远离地球,还是极其不合理的。一两个世纪以前,这样的概念压根就没有产生,因为那时候在人们的经验中,还没有什么东西能触发这种大胆的想象。

但是,就像我们描述过的一样,埃及人在5000年以前就能想象到在法老身上所发生的一切:他会到埃及东边的一个发射台去;他会进入一系列复杂的地下通道和屋子;他会很安全地经过原子植物和放射性屋子;他会穿上宇航员的装备以进入一个上升物里面,并且和两个神一起紧紧地坐着。之后,当天堂的双门开了以后,当黎明的天空出现时,发动机就会点燃,而上升物就会变成天梯,把法老带到众神的居所——“永远不灭的星球”。

那么埃及人是在哪个电视频道看到这些事情发生的,以至于他们如此坚信这一切都是可能的?

考古证实!古埃及人没有飞行器,却亲历宇航员都不了解的神秘世界

在没有电视机的情况下,他们唯一的可能就是去过宇航站并且看到过飞船往返飞行,或者参观了太古“史密森”博物馆,并在显示屏上看到了知识性的仿真飞行器和太空旅行。有证据表明,古埃及人真的做过这些事情:他们亲眼看到过航天发射台和发射架以及宇航员们。但是那些宇航员并不是要到其他地方去的地球人:他们更像是从其他地方来到地球的宇航员。

出于对艺术的热爱,埃及人在他们的坟墓里面描绘了他们一生中所看到的和所经历的事情。关于杜亚特的地下走廊和屋子的具有建筑学风格的雕刻和绘画,就来自塞提一世的墓穴。还有一个更令人惊奇的图像描绘来自胡伊的墓穴,胡伊在著名的法老阿蒙统治时期是努比亚(非洲东北部一古王国,即今苏丹以及埃及一部分)和西奈半岛的总督。他的坟墓里墙壁上画有他所辖两区的人物场景、地方和物品,更重要的是墓穴中还有一处保存十分完好的火箭船的生动的图画:火箭船的主体装置在一个地下发射井中,而顶部的主控舱位于地面之上。主体又被细分为几块,就像多层火箭一样。船内底部有两个人在处理着杠杆和软管;他们上面有一排圆形的标度盘。发射井的剖面指明了它周边包围有管状空间,可能是出于热量交换或者其他什么与能量相关的目的。

地面上的半圆形仓部上面被涂成焦色,就像是再次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一样。主控舱——大到足够容下三四个人——是圆锥形的,并且还有几个垂直的“窥视孔”围在其地面的底部。周围是一片棕榈树和一些长颈鹿,还有一些朝圣者在做礼拜。

考古证实!古埃及人没有飞行器,却亲历宇航员都不了解的神秘世界

地下的房间是用豹皮装饰的,这个就和法老的永生之旅有一些直接联系了。豹皮是闪祭师在为法老做开口仪式时的标志性着装。豹皮也是那些将法老的船拉着通过杜亚特的“隐藏之地的秘密通道”的众神的标志性着装——豹皮是一个不断用来强调法老的旅程与发射井里的火箭船密切关系的象征性标志。

正如《金字塔文本》所说的一样,法老转世到永恒的来生之全过程和其他众神都一样。拉、赛特、奥西里斯和何璐斯以及其他神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升到天堂而不朽的。但是埃及人也相信,最初来到地球的伟大众神都是乘坐同一条天船。而且安城作为埃及最古老的圣地,很有可能由大神卜塔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史密森学会”来安置太空飞船,以便埃及人在保护它的同时可以了解它。

那个秘密物件——本本——被供奉在本本之屋里面——“本本神殿”。我们从象形文字对这个地方的名字的描述就可以知道,这个建筑结构像是一个巨大的发射塔,在发射塔里面竖立着一枚指向天空的火箭。

根据古埃及人的说法,本本就是一个从天碟来到地球的固态实体,就是伟大的神拉来到地球时所乘坐的交通工具——“天室”;本(“本”的字面意思是“飘出来的物体”)所表达的双重意思即是“发出光”和“冲上云霄”。

法老皮安希的墓碑上刻的碑文说:

为了看到本本里面的伟大的神拉,国王皮安希上了阶梯向着一个很大的窗户走去。国王独自一个人走上去,把窗户的插销移开,然后推开窗页。接着他就看到了本本屋里面的拉。他看到了迈德──拉的驳船;他还看到了阿吞的驳船。

考古证实!古埃及人没有飞行器,却亲历宇航员都不了解的神秘世界

由《金字塔文本》我们得知,本本神殿是有两组神守护的。外面的守护神只被允许进入神殿最神圣的部分,因为他们的任务是收取朝圣者的贡品并把它们带进神殿。另一组就是主要的守护神,他们不仅是本本的,而且是“本本神庙里面拉的所有秘密物品”守护者。可能就像今天去史密森学会参观的大群游客能欣赏甚至亲手触摸真正的飞船一样,也许那些去安城朝圣的虔诚的古埃及人也那样做了;他们去保护本本并向本本祈祷,犹如伊斯兰信徒向麦加朝圣一样,只不过这些古埃及人朝拜的是卡尔巴(Qa’aba,或写为Kaaba,一个被认为是神的“天室”的黑石仿制品)而已。

今天的空间飞船的指挥舱(或者主控舱),也就是宇航员在飞船中所在位置的上面部分,和本本看起来十分相像。因此两者有相同的目的和功能也不奇怪吧。

在本本已经不存在了的情况下,到底还有没有比墙上的刻画和模型更有力的、安城的神庙留下的真实证据呢?前面我们已经提到,根据埃及古文本所说,还有其他一些拉的秘密物品被陈列在神庙中,或者安全地藏在神庙里的什么地方。在《亡灵书》里,有九件物品与闪的象形描述有很密切的联系,它们的分类和本本神庙里的物品一样;很有可能,在神庙里面陈列有与太空有联系的物体,或者,是另外九件太空飞船的部件之类的物品。

考古学家们也许已经找到了这些小件物品的复制品。他们发现了一个形状很奇怪而且十分复杂的、布有许多弧线形的类似于排气阀的东西(;这个东西自从在1936年被发现后就一直困扰着所有学者专家。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这件东西是在埃及第一王朝国王阿笛杰泊的儿子——萨布王子坟墓中的众多的“普通铜器”中发现的。因此,这意味着那件物品大约是在公元前3000年的时候放进去的。也许还比那个时间更早,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绝不是最近放进去的。

考古证实!古埃及人没有飞行器,却亲历宇航员都不了解的神秘世界

但是在公元4000年前又有什么金属可以用来制造这个物件呢?就算有的话,那么又是怎样的一套打磨工序呢?又有什么样的具有高超本领的冶金专家能打造出结构如此复杂的设计呢?最为重要的一点,打造这个物体到底是出于怎样的一个目的呢?

经过技术鉴定和分析,它的独特造型使我们得到了少量关于这个物品用处或者来源的知识。这个圆形的物体的直径有24英寸,最厚的地方有将近4英寸;显然它是为了和一个杆状物配套使用并绕着轴转动的。那三片奇怪的类似扇叶的东西表明,这个物体在转动的时候可能是浸泡在一种液体里面的。

就像是一个规则一样,飞轮都有很重的辋圈,因为能量要储存在飞轮的周线里面。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洛克希德导弹与空间公司提出了一个与其相反的设计——一种轻辋圈的飞轮,他们称只有这样的设计才能使运输量大的火车更省能源,或者是在往无轨电车储电的时候更省能源。人工研究制造公司继续了这个研究;他们研发的几款飞轮(但是一直都不完美)是用来安置在一个充满润滑油的秘密空间里工作的。他们的革命性的飞轮看起来和有5000多年历史的古埃及“飞轮”差不多,但是令古埃及“飞轮”看上去还要更胜一筹的是,这件在公元前3100年就已经经过完美设计的“飞轮”,似乎正是处于1978年的宇航工程师们正在开发和完善阶段的设备!

考古证实!古埃及人没有飞行器,却亲历宇航员都不了解的神秘世界

古埃及飞轮的铁质原型在哪里呢?除了飞轮,曾经陈列在本本神庙的其他物件又在哪里呢?还有,本本这件物件又在哪里呢?就像许多古代的人工制品一样,它们虽然都毫无疑问地被古人记入了史册,但是它们最终都变得不得而知了——可能是被自然灾害或者战争给毁坏了,也有可能是被拆除之后又被人们藏到了什么地方;还有可能成了战利品或者为了安全起见,被藏进了早就被人们遗忘的地方。也许它们都被带回了天堂;也许它们就在我们身边——说不定就在某个博物馆的地下室而不为人知。正如凤凰神鸟把安城和阿拉伯半岛联系起来的传说所表达的一样:或许就藏在封闭的卡尔巴神屋里⋯⋯

我们可以推测,本本神殿的那些物件的毁坏、消失可能就发生在埃及所谓的“第一过渡时期”。在那个时候,埃及开始四分五裂并开始了完全的君主独裁统治。我们都知道,太阳城赫利奥波利斯的神庙在动乱时期都被毁坏了;也许就是在那个时候,拉才离开了他在赫利奥波利斯的神庙,并变成了阿蒙神——“隐藏之神”。


揭秘人类起源,纵览地球史前文明,尽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