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春:央行發行數字貨幣和人民幣國際化沒任何關係

11月30日、12月1日,由鳳凰網、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東方明珠聯合主辦的“變革與夢想·2019鳳凰網財經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辦,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長、上海金融數字化研究中心主任劉曉春出席論壇併發言。

劉曉春:央行發行數字貨幣和人民幣國際化沒任何關係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長、上海金融數字化研究中心主任劉曉春

劉曉春在談到“區塊鏈的應用問題”是表示,區塊鏈有兩個層面的概念。一個是中央講的,區塊鏈作為戰略技術的層面;另一個是目前市場上宣傳的,應用技術的層面。

劉曉春表示,中央講的戰略技術層面實際上是指的底層技術。相當於我們現在的互聯網,未來的5G,或者相當於我們北斗系統,這是一個底層技術的問題。以後大家都要使用這個技術,比如說我們現在都在互聯網上進行各種各樣的創新,交易,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要掌握核心技術,掌握標準的制定,這是一個概念。

另外一個概念,可能都是市面上在宣傳的也好、在呼籲的也好,是指應用層面的實現。在底層上面的,中層和上層應用層面的事情。到目前為止或者市面上在做的都是指上面。底層技術我們現在並沒有,所以我們現在要做好底層技術問題。

另外,劉曉春與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副秘書長楊農的觀點是一致的。他同樣認為,技術是有兩面性的,技術不帶有道德品質。所以怎麼應用,都必須在監管下。區塊鏈技術的許多功能,到底哪些可以應用到哪一個方面的金融領域?並不是所有金融領域,所有業務都需要區塊鏈賬戶。所謂的不能篡改等等這些東西,是不同的領域不同的需要。

“還有就是對於技術本身的解釋宣傳。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分步式賬戶的問題。這個所謂分步式賬戶指信息存儲方式的問題,也就是信息存儲同時在不同結點進行儲存,和銀行要講的賬戶是兩個概念。銀行講的賬戶是一整套的會計體系。我們李行長(李禮輝)是非常專業的,他說一整套會計體系,會計規則,這個不管應用什麼存儲方式都需要按照這一套規則。就像打算盤也好,用計算器也好,運算始終是運算不會改變。這個在宣傳方面我們要把技術問題弄清楚,哪些技術應用到哪些領域。我現在跟許多年輕人接觸,他們不理解這些業務,簡單從這個概念出發去開發,最後浪費青春浪費財富,然後沒有解決問題。”

“還有一個關於技術的,就是人的問題,人永遠是最重要的。在這個當中,特別是我們金融來講,我們金融是基於風險,從理論上來講,風險是不可能被消除的,只能分散或者只能想辦法避開風險。所以金融技術應該是幫助金融來避開風險,而不是通過金融技術能夠解決客戶的風險,這是不可能的。金融技術不可能解決融資難的問題,也不可能融資貴的問題,不可能提高借款人的信用水平,道德水平,也不可能解決或者提高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和經營能力,只能更好的幫助我們識別不能貸款的,我更加不能讓他貸款。” 劉曉春說到。

隨後,劉曉春還談到了中國的法定數字貨幣問題。

劉曉春表示,“有幾個概念要搞清楚。我們講法定貨幣,還有所謂數字貨幣。數字貨幣指技術問題或者一套加工的代碼,它是不是貨幣的幣是兩個概念。第二個我們有許多金融工具,有些金融工具能夠作為價值儲藏的手段,有些金融工具可以作為支付手段使用。比如說支票,匯票,本票都是金融工具,但是他們不是貨幣。這就好比一張白紙,我可以把它印成人民幣。這個時候是貨幣,我也可以把它印成支票,這個時候只是貨幣代表,不是貨幣本身。所以我們如果說講金融科技,就要講你要了解金融是怎麼回事,金融工具是怎麼回事,你的工具怎麼適應這些金融的需求,而不是你就一定是什麼,這一定什麼,一定不是你說的,而是金融說的。”

“反過來講,今天在座各位拿到百元大鈔,你會關心用什麼紙製作的麼,會關心用什麼印刷技術印刷的麼,你不會關心。你只能關心能不能花出去或者拿在手上幣值是否穩定。作為現實貨幣不在於用什麼製作。我們央行發行數字貨幣只是人民幣的一種製作材料。就像我們現在人民幣有紙幣,有硬幣,有銀行帳戶上記賬貨幣,今後可能多一個用數字技術發行的數字貨幣,從這個角度來講和人民幣國際化這些可以說沒有什麼關係。我們可能發行這個貨幣有什麼好處,我覺得應該探討的是,它是不是更有利於商品交換,更有利於金融的創新,更有利於貨幣的流通,同時又能夠減低貨幣流通的管理成本。因為紙幣流通是有它的管理層面,包括我們講的紙幣的遺失,破損,發行回籠,都是社會層面。如果無紙化這些都能降低,數字貨幣在這個上面比電子貨幣還要好,我相信我們央行會大力推進。如果在這個上面並沒有太好,從需求角度是不是一定好,我覺得不一定,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很多數字貨幣想法都是從技術特點角度想象推論的,並不是從現實需求角度看問題。所以能不能成功我真的不能說一定行,也不能說一定不行。這是一個概念。”

劉曉春表示,“所有喊數字貨幣的去中心化,除了學者研究以外,基本上都是想把現在中心去了自己作為中心。去中心化是偽命題,Libra如果只是作為在臉書上面使用代價券就相當於澳門新浦京裡面用的賭博籌碼,也就是那個範圍內可以使用,不能劃出來,除非幹違法的事情,不違法是不可能的。”

最後,劉曉春還講到了金融創新和金融改革問題。

他表示,“在金融創新當中,我們需要兩個技術。一個是我們現在大家都在講的金融科技也好,科技技術也好,還有自身的金融技術。比如說資產證券化是金融創新。如果科技能夠幫助這個,就更加往前發展,是技術怎麼迎接金融創新的挑戰。你不能拉著金融適合你技術的要求。如果說你技術那麼好,在同樣的監管下面,你不能賺錢還要監管。別管我,讓我自己創新,說明技術根本沒有跟上金融的水平。剛剛錢軍教授也講了,所有的金融業務就是應該在相應同樣的監管原則下面進行經營,不管是打算盤還是什麼,有本事就應該這樣做,你就應該申請牌照經營,在這個過程當中怎麼使用成熟的技術,更快來進行金融的創新。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應該科技適應金融的創新,跟上金融的創新,而不是讓金融本身適應。前面之所以一地雞毛就是違反金融的規律,把應該掌握的風險標準往下降低讓金融適應科技的要求,為了流量降低風險的標準,所以才產生一地雞毛。不是因為金融本身有什麼問題而是技術沒有應用好金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