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末至王莽新朝的義軍首領之一樊崇如何評價?

小龍女5505


樊崇(?—27年),山東莒(jǔ)縣人,是西漢末、“反王莽”赤眉起義軍首領。

他樸實、憨厚、勇敢,是典型的“山東大漢”和農民領袖,多次率部打敗王莽、綠林軍(更始政權)、劉秀部將;可惜最後被劉秀擊敗,以謀反罪處死。

當時“反莽”主力有三:赤眉、綠林(建立更始政權)、劉姓宗室;

樊崇出身山東底層,家境貧寒,識字不多;所以他領導的赤眉大軍,非常“基層、淳樸、英勇”,在三大反莽勢力中,扮演起“攪局者”的角色。


1、樸實的樊崇,只為溫飽、生存而起義,與“黃巾起義”迥然不同的“赤眉起義”


西漢末年有“赤眉、綠林起義”,東漢末年的有“黃巾起義”。但很明顯,赤眉、綠林起義初期並沒想推翻朝廷,只是為了生存:他們既沒有“蒼天已死,黃巾當立”的起義綱領;山東樊崇等也沒河北張角的宗教手段。


這固然是西漢較東漢強,基層人民對朝廷抱有幻想;但也與起義領袖的樸實有關,尤其是樊崇。

(樊崇)

樊崇來自山東莒(jǔ)縣,從新石器時代,那裡就有部落方國——莒部落。因為歷史悠久,所以剝削的傳統也悠久;王莽時剝削更甚,樊崇不得已自號“三老”,率數百名貧苦兄弟起事,隨即轉入泰山地區活動,很快發展到數萬人。


(赤眉起義)

“三老”是什麼官職,漢代中樞可沒有啊?這比百年後張角的“天公將軍”,可差了不少啊?


原來,純樸樊崇的長期在鄉里勞作,起義後不知如何建立官制、組織,只能從自己的宗法制度和勞動經驗出發,模仿普遍實行於農村的鄉官制度:借用“三老”、“從事”、“卒史”三級組織機構,以“三老”最尊,“從事”次之,“卒史”又次之。


至於“文書、旌旗、部曲、號令”等繁複的規章制度,赤眉軍更沒有,他們往往“以言辭為約束”(《後漢書·劉盆子傳》),“殺人者死、傷人者償創”(《漢書·王莽傳》)。為了打仗方面,樊崇還下令手下把眉毛塗紅,以相識別。<strong>


簡單到有些可愛的赤眉軍……


更直接的證據,是初期赤眉軍打了勝仗,還“常思歲熟得歸鄉里\

濤說亂世史


樊崇的身份不大清楚,從其表現來看,很可能就是一個農民。樊崇所領導的這支農民起義軍,被打上了鮮明的階級特性烙印,破壞力十足,建設能力孱弱。在基本的生存權力受到挑戰時,他們可以爆發出驚人的能量,但是面臨一個新秩序構建時,他們往往無所適從,迷失了方向。

樊崇其人並不複雜,他既有農民所特有的質樸、善良,又有農民的眼光狹窄、格局和能力低下。

樊崇質樸善良的天性

1.樊崇的質樸

這支隊伍最大的特點就是組織結構簡單,從上到下,分為三老、從事、卒史三級領導。一直到隊伍發展到擁立劉盆子為帝之前,這種結構就沒改變過。就是靠這種簡單的機構,竟然領導了三十萬大軍,不能不說是個奇蹟。

其實這種結構,正好反映了樊崇的心態——求生存,沒有政治目標!

三老、從事、卒史都是朝廷最低級別的吏員,最基層組織,用這種稱號,既顯示了樊崇的低調與務實,也體現了農民軍的質樸本質。

另外,我們從樊崇的一生經歷,看不到任何關於他如何講求個人享樂,追求外在的描寫,自始至終就是一個農民本色。

2.樊崇的善良天性

雖說能造反的都不是善類,但總的來說樊崇還是算得上不失本性的人。

我們可以看到,赤眉軍從頭至尾,有兩條別的義軍做不到的東西:一是沒有內訌,二是傀儡皇帝沒有被殘害。

別說農民軍,任何一個組織強大到一定程度,內訌幾乎不可避免,而赤眉軍即便達到百萬之眾,也沒有出現內訌。赤眉軍從誕生到發展,經歷了多個部眾的合併,無論哪一個武裝加入,樊崇都能與他們和睦相處,如果沒有一個善良的天性做保證,很難做到。

劉盆子雖是皇帝,卻是傀儡,活得憋屈,可也受到了樊崇等人的優待。即便赤眉軍到了沒落階段,樊崇也沒有拋棄劉盆子,更沒有加害他。這一點,連劉秀都對樊崇大加讚賞。

樊崇的狹隘與低能

樊崇的出身,註定了他的結局,而這個結局,跟他固有的弱點有關:

1.樊崇的狹隘

樊崇的狹隘體現在從來沒有政治目標,從赤眉軍誕生開始,就為生存而戰,即便取得政權後,依然過的是流寇生活。最讓人瞠目結舌的是,他們竟然領著皇帝,四處劫略為生。

這種狹隘性,讓赤眉軍從來就不是一個團隊,而是團伙,什麼離奇的事都能發生。人數少的時候,樊崇尚能要求軍隊做到不侵害百姓,人數發展到很龐大的時候,就處於失控狀態,後期他們把三輔百姓禍害夠嗆,走到哪兒哪兒就是一片赤土,成了人人痛恨的蝗蟲,根子就在這裡。

2.樊崇的低能

樊崇作為一個農民,政治和軍事對他來說都是陌生的,他的“成功”其實是環境造就,跟能力沒多大關係,而他的低能卻隨處可見。

舉個例子,當初攻取山東後,如果他能力足夠,就應該能看到洛陽戰略地位的重要性,就不應該向南打,而是搶在綠林軍之前,西征洛陽,甚至長安。哪怕向北,攻取幽冀二州,建立從東到北的大後方,足以對抗天下任何武裝勢力。

然而樊崇不能看穿著一點,始終在山東和江蘇北部一帶盤旋,錯失了好機會。

更可笑的是,消滅更始政權,佔據長安後,他們徹底迷失,不知道要做什麼,除了挖門盜洞找糧食,什麼也不幹,眼睜睜看著劉秀攻取洛陽,一路打到三輔,把戰火燒到家門口。

3.不識大勢

投降劉秀後不久,樊崇等人又無事生非,第二次造反,結果被劉秀鎮壓,人死燈滅!

這次反叛顯得很無厘頭,百萬大軍都被消滅光了,還能做什麼?如果自己是那塊料,何至於在最輝煌的時候敗得一塌糊塗?已經做了俘虜,且受到監控的情況下,再次造反,只能說他根本不能正確認識自己,更不能清醒地識別天下大勢。

樊崇失敗的根源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就可以看出,樊崇最終的結局是必然的,他只是農民階級的縮影。跟他同時代眾多的農民軍,最後都以失敗告終,而不是個案,原因就在於農民階級的狹隘,以及個人能力的不足。

除了以上兩點,農民階級尚不具備社會優勢資源,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這一點註定了農民只能是社會的配角!

主角是誰呢?豪門士族集團,比如劉秀!劉秀出身豪門士族集團,同時,他又獲得了南陽和河北豪門集團的支持,這些人擁有私家武裝,或者身份就是佔領各地方軍閥,由他們來“搭建”天下,那個資源的優勢,哪是靠樊崇這樣的農民,一點一點啃所能具備的?

不否認劉秀個人的優秀,假如他離開了豪門士族的支持,其結果也跑不掉跟樊崇一個樣!所以,樊崇的出身,註定了他個人的侷限性,也註定他只能做舊秩序的摧毀者,做不了新秩序的建設者!


尋根拜祖


 赤眉軍創始人樊崇,他做了一個最大的錯誤決策,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趣歷史小編一起看下去。

  赤眉軍主要將領樊崇可謂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悲劇式的英雄人物。從帶領一百多人在莒城起兵,到擁有數十萬部眾,讓赤眉軍成為可以左右天下局勢的最重要力量之一,樊崇僅用了數年時間。

  在此過程中,樊崇與新朝王莽、更始帝劉玄以及光武帝劉秀都交過手,表現相當不俗。但在公元27年,樊崇最終還是被光武帝劉秀打敗,赤眉軍全體投降,不久後,樊崇被殺,結束了英雄而又悲劇的一生。

  縱觀其一生,至簡以為,造成樊崇最後失敗被殺悲劇的,主要是因為樊崇沒有根據地意識,未能建立起自己的地盤;在攻破長安後,又放任將士燒殺搶掠。

image.png

  在起兵之初,樊崇便帶領自己的部眾輾轉於泰山一帶,他們也曾試圖攻打莒城,但未能攻下,於是就在青州、徐州一帶流竄,搶掠。

  公元23年,更始帝劉玄派人說降赤眉。樊崇等聽說漢朝復興,便留下部眾,率將領二十餘人,隨同使節來到洛陽。樊崇等都被劉玄封為列侯,卻沒有采邑,而留在原地的部眾又有背叛離去的意向,樊崇等於是又逃回了營地。

  公元24年,樊崇率領赤眉軍進入潁川,但還是流竄作戰,沒有一個可以可靠的根據地。因此,赤眉軍雖然不斷打勝戰,但士兵們已精疲力盡,對戰爭也感到厭倦,日夜哭泣,想要回到東方。樊崇擔心部眾回到東方會一鬨而散,這才決定帶兵向西攻擊長安。

  公元25年,樊崇等擁立劉盆子為帝,帶領赤眉軍攻入長安,推翻了更始政權。

  但遺憾的是,在攻破長安後,樊崇竟然沒有約束部眾,好好經營,反而是放任將士在長安城中大肆燒殺搶掠。

  據《後漢書·劉盆子列傳》記載,赤眉軍攻入長安後,諸將整日大呼小叫地在劉盆子居住的長樂宮內爭功,更有甚者,有人竟敢在長樂宮內“拔劍擊柱”。

  臘祭那天,劉盆子與樊崇等將領在長樂宮內設宴慶賀。酒還沒有開喝,殿下卻已經亂成一鍋粥。

image.png

  原來,有個識字的人拿刀筆寫了名帖準備慶賀,其餘不會寫字的人便都站起來請人代寫,你推我搡擠成一堆。

  大司農楊音見狀,按劍怒罵:“各位公卿都是老夥計!今天設君臣之禮,反而更加混亂,即便是兒戲也不會亂成這樣,你們這些人都該殺。”

  但楊音的按劍怒罵不僅無濟於事,反而激發了赤眉軍將領的野性。他們互相爭吵打鬥,士兵們也越過宮殿、斬斷關卡,闖進宮殿搶奪酒肉,互相殘殺。直到衛尉諸葛稚立即帶兵入殿,擊殺百餘人,這才稍微安定下來。

  另外,更始失敗後,皇宮內還有數百上千的宮女被幽閉在宮內。這些宮女沒有糧食,只能挖掘庭中蘆根蘿蔔和捕捉池魚來充飢,死了就掩埋在宮中。劉盆子知道後,派黃門給她們每人送去幾鬥米。但劉盆子走後,這些人又沒人理會,全都餓死宮裡。

  更加令人心寒的是,劉盆子入住長樂宮後,京都附近各郡縣和營寨的首領原本還滿懷期待,紛紛派使節進貢,但赤眉軍的兵士們竟然在途中劫奪財物。此外,赤眉軍還多次掠奪長安城中的官民,挖人祖墳,其殘暴程度比王莽、綠林軍有過之而無不及。

  面對赤眉軍將士在長安城中的燒殺搶掠、胡作非為,作為赤眉軍的創始人和最高統帥的樊崇,竟然沒有任何想要阻止的意思。

image.png

  劉盆子的哥哥劉恭知道赤眉政權必會瓦解,便暗中教劉盆子交出玉璽綬帶,向樊崇等請求不要再讓他當皇帝——當皇帝,歷來都是爭得頭破血流,劉盆子痛哭流涕叩頭請求不當皇帝,在中國歷史上獨此一份。

  樊崇等數百人聽到劉盆子的話,雖然都表示“請自今已後,不敢復放縱!”但僅僅過了二十多天,赤眉軍又都跑出營門,大肆搶劫照舊。

  這是樊崇一生中最大的決策錯誤。如果他能把長安作為根據地,約束部將,嚴明軍紀,收攏民心,光武帝劉秀最後想要打敗赤眉軍,恐怕沒那麼容易,正所謂“鹿死誰手猶未可知也”。

  總之,樊崇既沒有根據地意識,又放任將士燒殺搶掠,不但令其部眾流竄作戰、疲於奔命,也令天下人大失所望,民心盡失。所以,赤眉軍最後在與光武帝劉秀的決戰中,由於將士思歸,又沒有後方支援,糧草不足,失敗也就在所難免了。





北國曆史


樊崇西漢至王莽新朝亂世的義軍首領之一、赤眉軍領導人失敗的亂世梟雄,率眾起義開創自己短暫的霸業。勇猛善戰,富有謀略,可惜結局悲慘。在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後他又欲率眾起義事發被劉秀以謀反罪處死,一代梟雄悲涼落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