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紂王,他是雄主還是暴君?

史海閒聊


說起中國的神魔小說,《封神演義》肯定榜上有名。小說以商周之爭為背景,描寫了人、神、仙、鬼、妖等等。為了塑造西周伐商的正確性,將商朝最後一位國君紂王描寫成:弒殺、貪婪、好色、不問政事、只圖安樂的暴君形象。但是其在真實歷史上卻並非如此。

歷史上真正的紂王

史記中記錄:紂王名叫“辛”,是帝乙正妻的兒子,所以被立為繼承人。他天資聰穎,執行力強,勇猛過人甚至可以徒手與野獸搏鬥,可見帝辛是一名出色的武將!

他年級輕輕就繼位為帝,當時商朝國力漸微,帝辛為求富強,剛繼位就進行改革。先是打壓原本商朝貴族,擴大自己的勢力;後來除掉了對商朝有威脅的諸侯並囚禁了姬昌,解除了商朝西部的威脅;最後更是消滅了東夷,將商朝的版圖擴大到渤海和江淮一帶!

當商軍在東方高歌猛進的時候,西部早已崛起的周國突然叛變進攻朝歌,紂王無奈只好讓奴隸上陣抵禦。結果可想而知,奴隸怎會為奴隸主賣命,最後紂王只得在鹿臺引火自焚……

帝辛的過錯

帝辛並非聖人,他確實和小說中描寫的一樣,寵愛妲己,設酒池肉林、建鹿臺、設炮烙、挖比干心、任用費仲、惡來等人。

而且紂王在位期間常年征伐,透支了商朝的國力,加速其滅亡。而且由於其征伐的成功,也使得他過於剛愎自用,對臣下的勸諫也充耳不聞,造成屬下離心離德。

自古以來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

紂王和後來的隋煬帝楊廣、明崇禎帝朱由檢一樣,非亡國之君,而有亡國之命的人。紂王在繼位後,通過不懈努力,將原本國力微弱的商朝又見到了中興的希望。但是他和楊廣一樣,辦事過於急切。在不考慮國力、民力的情況下,不停對外征戰,外加紂王提拔的官員大多出身基層,對國家運行了解不多,造成國內矛盾激烈,最後才滿盤皆輸。

同樣窮兵黷武對的劉徹,最後的諡號是“武帝”,而周朝在奪取天下後,給帝辛上的諡號是“紂”(殘義損善曰紂)。雖然紂王在打壓貴族的時候手段過於殘忍,但那也是對個別諸侯的刑罰,可見商紂王本身就是一種羞辱或是抹黑。

紂王究竟是暴君還是雄主?

紂王雖然對不臣服的諸侯以及貴族施以重刑,但他對平民卻十分友好,他重農桑、推行牛耕,更重要的是,他成功打敗了東夷部落,將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等地納入商朝的版圖,為中國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可以說紂王是罪在當時,功在千秋!

商紂王雖然殘暴,但他所處的歷史環境和現在不一樣,當時的人分三六九等,奴隸不被看作為人,這個是當時的社會普遍現象。即便是推翻商朝的周,他自己也有奴隸,難道一個奴隸主因為打贏了另外一個奴隸主就可以說明他品德高尚?

綜上所述:商紂王帝辛,其實是一個雄主,他本想恢復大商王朝昔日的榮耀,但可惜操之過急,透支了國力;而周朝也抓住商朝東征時國內空虛的機會,一舉推翻了商朝!


史海閒聊


商紂王帝辛是商王朝最後的一位帝王。

大家說起商紂王這個人,第一時間就會想起《封神榜》在那裡紂王是一個非常殘暴的人。這是因為從古至今大家都把紂王和夏桀這兩個人聯繫在一起,這是為什麼呢?懂歷史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他們兩個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殘暴的君王。他們到底有多殘暴呢?歷史的記載與後人們的傳說是否相符呢?如果商紂王,真的非常殘暴的話,但又為什麼後人對他仍有很多的褒獎呢?其實真實的歷史之中的商紂王帝辛我們今天以無法考證了

但是不能因為這些就說他是暴君,既然身為一個君王,他肯定對自己的國家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貢獻的。 在歷史記載之中,商紂王帝辛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他是一個能文能武,並且很有才能,也很有思想的人。他曾經也統一過中原地區,所以在歷史的記載之中,他的貢獻是非常大的。而且後來在大詩人郭沫若的考察之下,還了商紂王一個清白。其實在此之前的確有很多關於紂王負面傳文的消息,雖然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但是他也非常的荒淫無度,在民間的各種傳說之中,他一直都是一個很壞的形象。他是商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在他的統治之下,百姓們生活的很不好,他經常會抓壯丁,去修建各種東西和征戰。

但紂王確是一個很反派的一個形象,紂王其實並不是他的名字,本名帝辛,商朝末代君主,帝乙少子,世稱“紂”、“商紂王”。 他為中國也做了很多有貢獻的事情。如擊敗東夷,非常重視農業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國力強盛。在位期間,繼續對東南方的人方(東夷)用兵,最後將其擊敗,將商朝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然而,這場長久的戰爭導致了國內空虛。

但後來,周國聯合西方各方國一起討伐商朝。在牧野之戰中,商軍潰敗,帝辛自焚而死,商朝滅亡。死後,其子武庚諡他為帝辛。周武王在其生前稱呼他是“商王受”。帝辛死後,周武王便給他一個惡諡之名紂,因此帝辛以紂王一名為後世人所熟知。但是也有過錯,或許人們會說這真的是一個矛盾體,如果一個國家安穩下來了,統治者想要享受生活放鬆自己,這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如果一個君王能被人們所記住,他有很大的功績,要麼就是有著很壞的名聲。其實以上說的這些負面評價都是周武王對商紂王帝辛的記載,所以然,後人們也一直認為商紂王就是一個非常殘暴的君主。但是經過歷史學家的考究,他們認為在古代的時候商紂王卻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君王,他當初統一了中原,並且把中原地區和東夷的地區給鞏固了起來,這樣說來他對當時的中國有著很大的貢獻的。但是商紂王也確實是比較殘暴的,只能說他是一個有功也有過的人,即便是在現在的記載中,商紂王帝辛仍然貼著一個暴君的標籤。


鴻鑫工作史


曉史

洞察細微,分析有道!

本文從考古發現的角度分析商人的社會生活,探討紂王所為是否應稱之為罪。

商紂王本名受德,廟號帝辛,“紂”是周人為其所上的批評性質的諡號。

作為商朝最後一個王,商紂常與夏桀並稱,作為無道暴君的代名詞。

關於紂王的劣跡,在《史記•殷本紀》和《尚書》中的《牧誓》、《西伯戡黎》、《微子》、《酒詰》等篇都有記載。

然而早在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子貢就曾說:

“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論語•子張》)

因此歷代為其翻案的聲音不斷。

酗酒

史籍記載紂王“好酒淫樂”。

“酒”在甲骨文裡出現的頻率很高,可以用酒祭祀祖先,

如“癸亥卜,彫(酒)上甲”(合集);用酒祭四方,如“辛酉,彤(酒)四方”(《續存》上);用酒祈求天神保佑豐收

如“寅嶽先彤(酒),乃彫(酒)五雲,有雨,吉”《屯南》。

可見在商人的生活中,酒並非只是一種飲料,而是社會生活的必需品,因此酒成為商朝貴族日常飲食生活的一部分也就不足為奇了。

周人認為“殷王受之迷亂,酗於酒德”(《尚書•無逸》),所以要發佈“禁酒令”,

告誡殷民不要酗酒,有人聚眾飲酒,

“盡執拘以歸於周,予其殺”(《尚書•酒詰》)

用殺人之法禁酒,可見當時酗酒情況的確非常嚴重。

但酗酒畢竟是當時的一種社會風氣,並非紂王獨有,稱酗酒為罪,略顯牽強。

用人失當

尚書•牧誓》中說紂王“昏棄厥遺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是以為大夫卿士”,即顧頡剛所說的“不用貴戚舊臣、登用小人”。

紂王不用貴戚舊臣是有原因的,中國古代的帝位繼承法主要有“父死子繼”和“兄終弟及”兩種,這兩種方法在商代都是存在的。

王國維在《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一文中,利用傳世文獻與文獻相結合的“二重證據法”。

對殷商先公先王作了考證:有商一代,通過兄終弟及這種方法繼承王位的商王將近一半。

兩種繼承方法並存極易造成王權繼承混亂,從而引發很多政治上的風險。

而從康丁開始直至商末,再無兄終弟及的情況存在,可見商朝後期的統治者也開始有意避免這種繼承方式。

聽信婦言

紂王“愛妲己,妲己之言是從”,有聽信婦言之罪。

然而中國古代婦女地位下降而淪為男人的附庸,是從周代開始逐漸形成的。

商朝女人地位很高,甲骨中常見祭祀先王先公配偶的卜辭,如“辛丑卜,於河妾”(合集)、“口已貞,其侑三匚母,豕…牢”(合集)等,“河妾”是先公“河”的配偶,“三匚母”是匚乙、匚丙、匚丁的配偶。

婦女配享祭祀,體現了商代婦女較高的社會和政治地位。

婦好是商朝第二十三代王武丁之妻,她不僅能率軍隊開疆拓土,還能主持各種祭祀活動,深得武丁的寵愛和臣民的敬仰。

荒廢祭祀

《尚書•牧誓》中稱紂王“昏棄厥肆祀弗答”,荒廢祭祀。

我們從甲骨卜辭中可以看到,商王朝的祭祀幾乎天天舉行,幾乎從來沒有間斷過。由於紂王與他的父親帝乙同屬五期卜辭,區分不易。

但在今天我們見到的五期卜辭中,確實未見紂王祭祀其父“帝乙”的卜辭以及其稱文丁為“祖丁”的祭祀卜辭,甚至關於紂王晚期進行“周祭”的卜辭也沒有,但征伐、畋獵等卜辭卻沒有間斷。

刑法嚴酷

史記•殷本紀》記載:

“紂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炮烙之刑”

最早見於《荀子•議兵》:“紂刳比干,囚箕子,為炮烙刑”

據傳說是一種殘酷刑罰,即在銅柱上塗油,下加炭使熱,令有罪之人行其上,輒墜炭中活活燒死。

此罪出土文獻中未見記載,也沒有類似的刑具出土。從商代晚期甲骨文的內容來看,當時至少有刖、賊、宮、途、劓、墨、醢、乇、伐、韻等肉刑,以刖刑來說,是一種把腿或腳砍掉的酷刑。

筆者感言

綜上所述,從考古發現來看,筆者認為商紂王並非犯有滔天之罪,史書所載紂王之惡習多為周克殷的政治需要或商代社會生活與後代的差異造成的。

興亡成敗的歷史雖不能改變,但對於歷史上的人物,還是應該儘量還原真相,給予相對公正的評價。


曉史


不請自來。

就商紂王到底是雄主還是暴君這一話題,我們應當從多方面因素考慮,首先我們都知道現在大部分知道和了解他,主要的來源在於《封神演義》,在演義裡面紂王可以說是無惡不作,寵愛妲己,致使治下百姓流離失所,由此也引發了轟轟烈烈的武王伐紂。最後紂王兵敗自焚於宮殿之中。但是歷史上他真的如演義一般麼?

真實的紂王,與其歷史功績。

真實的歷史上,關於紂王的描述是這樣的

帝辛“資辯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

由此可見紂王是一個擁有文武全才的人,他不僅才思敏捷,勇力過人,還具有一定的辯論之才,根本不是演義那般,沒有真才實學只知勞民傷財。

根據《中國通史》的記載,紂王對東夷用兵,費了很大的力量,成功的打退了東夷的擴張,俘虜了“億兆夷人”作為自己的軍隊,紂王對於東夷的經營,使以後的中原文化逐漸的發展到了東南。對我國曆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從這段話中我們清晰的看出,紂王不大可能是隻知道吃喝玩樂的無能之輩,他征服東夷,致使商朝的疆域擴大到了東南,也為後來中原和東南地區的聯繫打下了基礎。更使得當時的中原文明得以傳播到東南,使得當地居民可以利用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發展生產。然而後世卻幾乎只討論他的殘暴荒淫,反而抹殺了他的歷史功績。說紂王是暴君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妲己,大家都說是因為妲己迷惑了紂王才使得紂王最後,不思進取、殘暴不仁,倒致最亡國。

妲己並沒有迷惑紂王,她才不是禍國殃民的“狐狸精”

其實歷史上的妲己是紂王的寵妃不假,但是她並不是如演義那般是一個禍國殃民的狐狸精,反而在歷史上她還是一個深明大義的女子。她能來到紂王這裡,是因為他是紂王討伐有蘇時的戰利品,為了整個部落的存活,他被自己的父親像牛羊一樣的禮品獻給了紂王。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甘願用自身恥辱換整個部族存活的女子,卻被我們後人理解成了紂王殘暴的主要原因,這是經不起推敲的。

妲己是一個以求和俘虜的身份來到朝歌的,紂王怎麼可能會對他言聽計從?可能大家會說妲己以美色誘導紂王,但是這卻也是不可能的,商朝的時候人們都是信奉鬼神的,商王室的一切政事和日常生活都是要經過占卜的,在這個十分崇尚鬼神的年代,連紂王自己都不見得能夠完全掌握局勢,更不要說妲己了。

紂王可能並非暴君,但也不見得是一個雄主。

通過史實和演義,我們會發現這裡存在很大的出處,對於紂王這個人,也是好壞參半,但是如果僅從幾點就說他是暴君還遠遠不夠,綜上述幾點其實我們可以知道紂王其實在歷史上是一個能文能武的人,並不是我們一直固有酒囊飯袋的樣子,再有他在歷史上其實也做出過貢獻,並不是只有罵名,再加上其實他寵愛妲己致使亡國的言論其實也是不存在的,所以我們也不能說他是一個暴君。但是如果非得要說他是雄主,理由還是顯得十分牽強,畢竟不管怎麼樣,紂王是一個作為失敗者的身份寫在歷史上的,不管是因為殘暴還是因為觸犯了當時一些人的利益導致亡國的,都可以看出來他是一個十足的失敗者,怎麼也擔當不起雄主的稱號。


好了,綜上所述,如果非要說他是暴君還是雄主,2選1的話,那麼他只能是暴君,因為畢竟他是一個失敗者,不管因為什麼導致的失敗,他也擔當不了雄主這一稱號。大家對此有什麼好的看法?歡迎在下方評論告訴我,讓我們一起討論那些有趣的歷史。


昊濤說史


我認為,從上古通史及客觀原因來分析,商紂王不應是“暴君”,而稱得上是“雄主”。首先,商紂王為了鞏固其奴隸制政權,一方面勵精圖治,制定了一糸列治國、治吏的方略;其次,攻打東夷,使疆域擴大到長江中下游領域,為我大中華大一統奠定了雄霸基礎;再次,商紂王為了解決當時貧民的生計,將部分遊民遷移到長江流域,充分利用優勢條件,發展農業生產,使老百姓暫時得到安穩,既解決了他們的衣、食、住、行,又為商紂王徵收糧、財提供了條件。至於商紂王寵愛妲己,這也是他的個人生活而已。民間傳說的“妲己敗天下之說”這也不全是事實,妲己來到商紂王身邊時,雖說美人讓商紂王寵愛,但妲己也給商紂王獻過一些有利為商政權穩固的策劃。至於《封神榜》說到的商紂王誅殺忠誠臣相,確實有過,但臣相們為商紂王獻計、獻策的方式、方法也有不妥之處。在這裡,不去評《封神榜演義》的過失,但對待歷史人物、歷史朝代君主的評判應客觀分析,功、過分明。


3555740746007


對於商紂王,我倒是想起一個人,清雍正皇帝,雍正的形象,我們以前都是在武俠小說裡面認識的,一個兇惡殘暴,荒淫無度的暴君,後來有了央視的《雍正王朝》才算是還了雍正的本來面目,一個勤政愛民的好皇帝,他的早死,也不是傳言中的荒淫無度,而是超勞過度,而他確實對待政治對手,對待貪汙腐敗,手段殘酷,甚至不惜誅殺親子,但自有清以來,只有雍正朝幾乎杜絕了貪汙腐敗,國力由此大盛,奠定了乾隆盛世的基礎,這樣一個皇帝,豈能用殘暴二字所概況,而抹殺他的功績呢?

商紂王,商人稱為帝辛,是一個很有才幹的大力士,他向西打敗了周方國,向東擊敗東夷,遂使長江中下游地區成為商朝國土,而周方國為報復商,趁商朝大軍東征未歸之際,糾集各個小國,並勾結商朝內奸趁機發難,牧野大戰,擊敗帝辛,而帝辛的罪狀,最早也是出現在周武王的檄文裡面,檄文大家恐怕不陌生吧,只要是檄文,都會對對手極力的汙衊,如陳群《討曹操檄》,駱賓王《討武曌檄》,便可想見。而後世對帝辛的認識,多來自周武王的兩個檄文《牧誓》、《泰誓》和一篇祭文《武成》,在中國歷史上,戰勝國的戰敗國的描述少有可信之處,如清人編寫的《明史》就被認為是最不可信的歷史材料一樣,在戰國時期,孟子就說過: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期可信度可想而知,而紂王也是周人對帝辛的蔑稱,其罪狀應該是有一些的,但絕不會像周人所描述的那樣,而後人也質疑,夏桀,商紂的罪狀何其相似。而所謂的商末三賢,微子、箕子、比干又是些什麼人呢?微子,是帝乙(帝辛之父)的長子,但他是庶出,所以帝位由嫡長子帝辛繼承了,但他心有不甘,而且還有相當的擁護者,稱為王權強有力的競爭者,而備受帝辛打擊,因此不惜勾結周國為外援:箕子則是微子爭奪王權的有力支持者,比干,帝乙的兄弟,帝辛的叔叔,商曾是兄終弟及的繼承製,帝祖甲禮制改革,確立了嫡長子繼承製,所以說,所謂商末三賢不過是帝辛的王權競爭者,競爭不過就勾結周國,成為內奸,對周而言,他們也就順理成章的成了大賢人,就如同抗戰時期的漢奸都是日本國的大忠臣一樣。而後世文人,為證明用賢則國強,害賢則國亡時,習慣性的引用夏桀商紂的故事,於是帝辛形象越抹越黑,而所謂紂王也是周人對帝辛的蔑稱而已,。毛主席就說過: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很有功勞的。後頭那些壞話都是周朝人講的,不要聽。這應該是比較中肯的而看法吧

個人觀點,如有不到之處還望諒解


澤儒天下


這個問題不好說,商朝作為一個維繫600多年的王朝,紂王作為一個亡國之君被歷史冠以暴君也無可厚非,但是王朝積累的各種弊端也把他推倒了歷史的邊緣。


愛你的敏俊


商紂王就開疆拓土而言是個雄主,但就平民百姓而言不是一個好的君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