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中期最勇猛的悍將,數次北伐卻勞而無功,原因有兩個方面

桓溫是東晉中期的名將,其主政期間,東晉曾經進行了多次北伐。雖然晉軍也曾在一些戰場上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但桓溫自始至終都沒有統一中原。桓溫主政期間,也是東晉內部最為穩固的時期,那一段時期,東晉朝廷上下同心協力,無論是晉康帝、晉穆帝,還是當朝的宰相殷浩,他們都一致支持北伐。既然東晉有這麼大的向心力,那麼為何桓溫數次北伐卻勞而無功呢?這其中有有什麼樣的原因?

東晉中期最勇猛的悍將,數次北伐卻勞而無功,原因有兩個方面

桓溫數次北伐失敗,並不是因為桓溫自身的能力不夠,而是時勢所致。桓溫西征滅亡成漢,是因為成漢內部的腐朽,但桓溫北伐,卻不是因為這個因素。東晉歷史上,東晉政府曾經進行了多次北伐,而桓溫就佔了很大成分。桓溫北伐時代,正是十六國時期最為穩固的時期,當時,羯族人所建的政權後趙已經在中原站穩了腳跟,而關中地區,苻健所建的國家前秦也在逐漸發展。一個是穩固性的國家,一個是正處於上升勢頭的國家,桓溫要想徹底消滅這兩個國家,幾乎是不可能的。再說,前秦、後趙等國也並沒有出現內部動亂的跡象,就算桓溫文武雙全,面對這樣兩大強國,桓溫也是舉步艱難。

東晉中期最勇猛的悍將,數次北伐卻勞而無功,原因有兩個方面

桓溫北伐的時代,也是北方少數民族最為齊心的時期,這一時期,後趙、前秦已經在北方取得了民心,而中原的百姓,也早已有了歸屬感。桓溫北伐,所帶去的不僅僅是欺壓,更有殺戮,這自然會引起北方民眾的不滿。因為缺乏民眾的支持,桓溫的北伐也就難以成功了。

東晉中期最勇猛的悍將,數次北伐卻勞而無功,原因有兩個方面

要對付一個完整強盛的國家,桓溫幾乎是不可能取勝的,就算桓溫一時統一了中原,恐怕也不能持久。桓溫所處的時代,名將輩出,這一時期,群星璀璨,他們有的人的文治武略絲毫不亞於桓溫。後趙的石虎、石閔,前秦的苻健、苻堅,前燕的慕容皝、慕容恪,都可以算作是當世名將。這些人都是久經沙場的名將,他們都可以與桓溫有的一拼。桓溫在第三次北伐的時候,曾經面對的是前秦的皇帝苻堅,當時,苻堅為了迫使桓溫退兵,曾經進行了堅壁清野的策略,當晉軍北上到達中原的時候,苻堅採用了疲敵的戰術。桓溫所率的晉軍在一個月之間接連遭到了前秦小股部隊的襲擊,因為苻堅實行了堅壁清野的策略,所以晉軍也在補給上出了問題,很快,晉軍士兵內部就發生了恐慌,萬般無奈之下,桓溫只好下令撤兵。

東晉中期最勇猛的悍將,數次北伐卻勞而無功,原因有兩個方面

北方山河穩固,名將輩出,這是桓溫北伐無法取得重大勝利的原因。除此之外,朝廷中的掣肘也使得桓溫北伐舉步維艱。東晉自建國以來,內部就不穩,這其中,有皇帝被士族之間的矛盾,也有士族本身內部的矛盾。晉穆帝、晉哀帝時期,桓溫曾進行了多次北伐,然而,由於東晉內部的相互掣肘,這些北伐都遭到了失敗。因為皇帝的不信任,所以桓溫北伐也常常在糧草和兵力上出現不足,穆帝為了防止桓溫尾大不掉,後期甚至還以殷浩等人代替桓溫北征。

東晉中期最勇猛的悍將,數次北伐卻勞而無功,原因有兩個方面

皇帝的不信任,再加上朝臣之間的相互掣肘,使得桓溫舉步維艱。東晉初期,東晉內部曾經接連發生了多次士族叛亂,這其中,有王與馬共天下的王氏士族王敦,也有前朝功臣的祖約,因為這些叛亂事蹟,也就造成了東晉皇帝與大臣之間始終處於敵對曖昧的狀態。東晉內部相互扯皮,這樣的北伐自然無法奏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