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家的事,千万别冲在老公前面

心理学家武志红认为:

“中国家庭矛盾的大多原因,是因为中国式浆糊逻辑,也就是我的事儿是你的事儿,你的事儿也是我的事儿。”

婆家的事,千万别冲在老公前面

01

前阵子,和朋友们在群里聊天,谈到婆媳关系,从来都不怎么在群里冒泡的美雅,忽然出现了,上来就是一顿诉苦。

美雅是个离婚律师,刚结婚那会儿,她和老公还没有自己的房子,和公婆住在一套房子里。

住在一起的时间长了,她才发现公婆并不像她以为的感情那么好,经常是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有时候还当着她和老公的面在餐桌上就吵起来了,脾气火爆的公公甚至直接摔碗走人,留下他们一桌子人面面相觑。

终于有一次美雅看不下去了,把筷子重重一放,“你俩一人少说一句不行吗?”

说完,又拦下正要离开的公公。

“爸,您怎么能这样对妈呢?妈每天要上班,还要操持着一大家子,已经够累的了,您应该多体谅体谅她。”

“老婆是用来疼的,您不能对妈这么凶。”

话音未落,正在气头上的公公就直接来了一句:“我还用你来教我做人?”

她被怼得哑口无言,心中也是委屈万分,明明就是好意帮着公婆劝架,竟然给自己惹了一身灰。

可最让她寒心的还是上个月小姑子闹离婚的事情。

那阵子,小姑子和姑爷吵架吵得厉害,天天跑回娘家诉苦,声泪俱下地哭诉老公疑似有外遇,还说她在手机里发现了暧昧的聊天记录。

婆婆十分生气,扬言要把女婿叫回来讨个说法。

可没等婆婆开始行动呢,美雅就已经先行私下约见了姑爷。

警告完姑爷,她又安慰小姑子,带她去散心、按摩、做美容。

同时她也告诉小姑子,如果姑爷真的心不在她身上了那就大度放手、及时止损,收集对方出轨证据,尽力去拿到更多婚内财产,最后还说如果起诉离婚她可以帮忙。

可是,没几天,小姑子和姑爷竟然和好如初,疑似出轨也被证实只是小姑子单方面的误会。

事后,小姑子还将美雅劝她离婚争财产的事情告诉了姑爷和婆婆。

婆婆指责她没安好心,整天盼着自己的女儿离婚才好;姑爷更是对她差点“拆散”自己的家庭而心生怨恨。

好心办了坏事,美雅里外不是人,尴尬得不知如何自处。

她委屈地向老公诉苦,没想到老公竟也不站在她这一边,还冷不丁地来了一句:

“人家夫妻床头吵架床尾和,我都没管,你去管那么多干什么。”

一句话,噎得美雅半天说不出话来,心也瞬间凉了半截。

是啊,老公都没管的事,她为什么要冲在前面去管呢?

婆家的事,千万别冲在老公前面

02

冯阿姨是我的一个远房亲戚,因为住在同一个村子里,所以我从小便对她的事情有所耳闻。

早年的时候,冯阿姨经常向左邻右舍抱怨自己,这辈子就是个劳碌命。

以前我也很同情冯阿姨,感觉她比其他同龄女人要辛苦千百倍,可越长大我才越明白,冯阿姨的苦和累,其实都是被自己给“逼”出来的。

因为冯阿姨婚后亲手培养出了一个十里八乡都出了名的“长房少爷”。

这位“长房少爷”虽是生在农村,家庭也并不富裕,却是从没下过地、干过活,大半辈子连锄头都没举过,每天不是下棋喝酒就是遛鸟,用一些村民的话来说就是,“每天过得像个退休老干部,穿得也十分气派”。

可是这一切,全都是因为有了冯阿姨的托举。

冯阿姨操持着一大家子里里外外,山上砍柴、下地干活,耕地播种、洗衣做饭,冯阿姨可谓是样样精通。

早年的时候盖房子,挑水泥、捡砖头、砌墙盖瓦装修,全都是冯阿姨跑上跑下,家族聚会、红白喜事,也全都是冯阿姨出面张罗。

就连家族一些长辈们议事的时候,也就自动忽略“长房少爷”,转而询问冯阿姨的意见。

刚开始大家觉得冯阿姨是个女流之辈,可后来发现她挺有自己的见地的,于是很多事情都交代给冯阿姨,冯阿姨倒也乐意。

对待长辈,她恭谦有礼,常常嘘寒问暖,帮着处理各种各样杂七杂八的家族事务;对待晚辈,她不吝教育,看到这个小辈不认真读书会教育几句,看到那个孩子不好好吃饭,她也要张罗着管教管教。

这惹得很多晚辈和小孩们都不太喜欢她,侄子侄女甚至因为从小被冯阿姨“管教”太多,长大后都不怎么爱去拜访她这位舅妈了。

最令她心寒的还是她做媒给侄子介绍对象这件事。

侄子是老公堂哥的儿子,35岁了还没有结婚,冯阿姨很着急,到处帮着物色合适的对象。

终于通过好几层关系找到了一个相邻村庄村长的女儿,在双方的努力下,两人喜结连理。

可新婚的两口子日子过得并不顺利,经常吵闹,最后离了婚。

付出了不菲的彩礼,结果人财两空,冯阿姨做媒的这段感情也蒙上了灰。

不久就有一些风言风语传出来,说她拿了女方一半彩礼吃回扣,两人合谋起来骗婚的。

为此,冯阿姨的婆婆跟那家的婆婆大吵了一架,转头,婆婆又生气地指着冯阿姨的鼻子骂她多管闲事。

婆家的事,千万别冲在老公前面

03

碰了一鼻子灰还不落好,冯阿姨聊起这件事的时候就感慨良多:

“婆家的大小事,都别冲在老公前面。我真是傻,这道理我用了大半辈子才悟透。”

是啊,不少女人都习惯了大包大揽,一边埋怨婆家事情多,又一面任劳任怨,冲在老公前面鞍前马后地伺候全家老小,甚至把自己置身于自家人的位置,而失了最基本的分寸和界限。

可是,你习惯了大包大揽,久而久之,就没有人再感恩你的付出、心疼你的懂事。

你顾全了大局,也就不会有人再顾全你。

做得好了,成了理所当然。

做得不好了,就会遭到非议和埋怨。

既累得要死,又费力不讨好,这又是何苦呢?

还记得在我结婚前夕,曾经采访过的一位“最美家庭”获奖者对我说的一番话:

“不插手婆家跟钱沾边的事;

不插手婆家兄弟姐妹的婚姻;

不插手婆家晚辈的教育问题;

不插手公婆之间的情感问题;

不插手婆家家族红白喜事等大事。”

如今回想起来,觉得特别有道理。

结婚后的女人,其实已经没有了“家”,因为在婆家,自己是外人;回娘家,自己是客人。

很多女人喜欢把婆家人当成自家人,最后却发现自己只是个局外人。

健康的婆媳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彼此亲疏有道、界限有别的基础上。

正如情感导师涂磊所说:

“不要把儿媳当亲生女儿,也不要把婆婆当成亲妈;保持一碗汤的距离,做一个有分寸的婆婆和有分寸的儿媳,这样你们就都快乐了。”

萨尔瓦多.米纽钦在《家庭与家庭治疗》一书中指出:

“大的家庭系统是由不同子系统组成的,每一个系统都作为一个更大的系统的部分而存在,同时又包含更小的子系统。家庭边界就是这些子系统之间的心理界限。”

这种边界意识,是需要自我暗示与刻意练习的,因为人一旦处于一段亲密关系中时,就很容易丧失一种边界意识。

只有界限感越来越强,我们才能真正从一段不舒服的关系中彻底剥离开来。

对边界问题和关系模糊不清,是婆媳关系最大的杀手锏。

关子陌,完美主义的文字爱好者,左手生活右手梦想的斜杠青年,能柔能刚能至善,有情有义有才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