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的水利工程——“提灌站”

(刘占江/整理)

六、七十年代的水利工程——“提灌站”

毛主席1952年在郑州视察黄河,提岀“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在2019年春节过后一个阳光明媚的一天,我与汝州摄影界名人陈素贞女士相约,踏上了寻找留在童年记忆里的——小屯提灌站。

六、七十年代的水利工程——“提灌站”

小屯提灌站远眺

小屯提灌站位于汝州市小屯镇鲁辛庄村南,处于虎狼爬岭的北部边沿上。于1974年开始修建,建成后为当时农业尤其是虎狼爬岭地区抗旱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后来由于灌溉土地成本高、水源跟不上等原因,大约到八十年后小屯提灌站基本荒置无用,更无人管理,直至到今日现状。

六、七十年代的水利工程——“提灌站”

提灌站拱劵犹如一道空中彩虹

小屯提灌站水利工程,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建成的,据说是汝州(当时为临汝县)最大的一座提升灌溉工程。整个工程由三座大型柴油抽水机、一条长300米的地下引水渠(洞)、一座约5里长的拱券型输水架空渠、一座大型畜水塘(池)、三个水闸等十多个部分组成。遇旱时,它能把青年渠的水通过提灌站抽引到处于虎狼爬岭的广大灌区,灌溉鲁辛庄、张庄、吴岭、李珍庄等十余个村庄的800多亩农田,大大减轻了这个地区的干旱灾害。

六、七十年代的水利工程——“提灌站”
六、七十年代的水利工程——“提灌站”

提灌站主体东面:“愚公移山,改造中国”,西面:“自已动手,丰衣足食”,具有时代特征

全国解放后,毛主席先后视察了黄河和淮河,并作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一定要根治淮河”等题词,做了“要准备大灾大难,赤地千里,无非是大旱大涝,还要准备打大仗……”的最坏准备,带领几亿人民在农业合作化、大办人民公社的基础上,进行了空前的水利建设。

六、七十年代的水利工程——“提灌站”
六、七十年代的水利工程——“提灌站”

提灌站主体南侧(西):“立下愚公移山志”,南侧(东):“彻底改造虎狼爬”,极具时代特征

小屯提灌站水利工程就是在这样大背景下开始的。小屯公社总共有45个大队,每个大队都抽调年轻力壮的社员,按民兵连、民兵排形式编成公社工程施工队伍,集中力量投入到提灌站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还不定时地安排学生到工地支援。他(她)们扛着工具,挑着行李,拉着架子车,赶着马车,使用最简陋的工具:铁镐、铁锹、铁锤、条筐等,完全靠肩挑手推,在一片红旗招展,歌声嘹亮中,完成了小屯提灌站这一宏大水利工程的状举。

六、七十年代的水利工程——“提灌站”
六、七十年代的水利工程——“提灌站”
六、七十年代的水利工程——“提灌站”

提灌站精美的青石拱券建筑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水利建设作为“农业学大寨”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当时,临汝县各地的水利工程更不计其数,气势豪迈,在仅仅几年的时间内就兴建了不知多少个水利工程,可谓功绩卓著。其中小屯提灌站就是在这一特殊时期建成的,也是“兴修水利”特定时期的一个缩影,同时,也反映岀了那时小屯人民(公社)响应毛主席号召,在临汝县政府的领导下“战天斗地”向大自然宣战的决心和“立下愚公移山志”“彻底改造虎狼爬”的勇气!

六、七十年代的水利工程——“提灌站”
六、七十年代的水利工程——“提灌站”
六、七十年代的水利工程——“提灌站”

提灌站上面的引水渠

六、七十年代的水利工程——“提灌站”
六、七十年代的水利工程——“提灌站”

从提灌站券洞里望田野

六、七十年代的水利工程——“提灌站”
六、七十年代的水利工程——“提灌站”

如今提灌站提升管道及机械设备设施早已不知去向

六、七十年代的水利工程——“提灌站”
六、七十年代的水利工程——“提灌站”

提灌站两侧拱券上分别写有:“鼓足干劲,立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标语

六、七十年代的水利工程——“提灌站”

提灌站蓄水塘(青年渠的水流入畜水塘,通过地下引水洞到泵站,再利用泵站提升到架空渠后最后进入农田)

六、七十年代的水利工程——“提灌站”
六、七十年代的水利工程——“提灌站”
六、七十年代的水利工程——“提灌站”

提灌站中心建筑构造

六、七十年代的水利工程——“提灌站”
六、七十年代的水利工程——“提灌站”

提灌站曾经浇灌过的虎狼爬岭上的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