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曾全球第一的半導體行業一蹶不振,自身原因或者受人所制?

半導體技術是現代社會尤其是數字化與信息化時代較為基礎的技術。英國雜誌《經濟學人》中談論半導體行業時這樣描述,"如果說數據是21世紀的石油,那麼使數據有效利用的半導體就相當於內燃機",將其視為數字企業中的核心技術。

日本曾全球第一的半導體行業一蹶不振,自身原因或者受人所制?

早在19世紀八十年代,日本就在半導體芯片領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包含NEC、日立(Hitachi)、三菱( Mitsubishi) 等國際知名企業。然後,日本人也能在短短的三十年間將自己的優勢項目全盤輸掉。早在1980年間日本的半導體行業就已經達到全球市場80%的份額,1990年日本半導體行業的全球市場佔有率為49%,而到了2017年已經跌落至僅有的7%。從巔峰期全球80%的市場份額滑落至個位數,日本人創造了歷史上少有的"短暫的輝煌"。

日本曾全球第一的半導體行業一蹶不振,自身原因或者受人所制?

日本半導體的輝煌:前十佔據六家

在1990年,在全球範圍十大領先的半導體公司中,日本一國就佔了6家,NEC、東芝以及日立高居全球前三大半導體公司,而美國的英特爾僅居全球第4,當時韓國的三星還處於尚未能進入前十位的狀態。

當時,日本的九州島被稱之為"硅島",曾彙集了日本絕大部分半導體芯片企業。擁有如此先天的優勢,日本是如何在這場芯片戰爭中跌下神壇的呢?

日本曾全球第一的半導體行業一蹶不振,自身原因或者受人所制?

政治軍事不獨立,半導體也受美國牽制

到了1985年,美國政府面對全球半導體行業的局勢開始有所行動,美國的半導體產業協會開始投訴日本半導體產業有不正當競爭的行為。

恰逢當時國際大環境扭轉,日本當時的國際政治地位有所下降,因此對應的貿易問題開始浮現。美日就半導體行業發展而展開激烈的交鋒,

日本曾全球第一的半導體行業一蹶不振,自身原因或者受人所制?

但是,日本在政治及軍事上扔嚴重依賴於美國,很多問題要以維持美日的同盟關係為前提,這就最大程度上限制了日本。日本政府不情願地接受了美國的條件,簽訂了美日半導體條約。

依靠政治推力,到了1993年,美國的半導體份額終於超過日本,迴歸全球首位並保持至今。

日本曾全球第一的半導體行業一蹶不振,自身原因或者受人所制?

自身發展的限制:產業鏈不完整

IC Insight的Matas曾說過,"具有長遠眼光的日本企業領導層無法成功應對快速變化的全球市場需求和動態。"日本半導體行業發展之路,在發展初期的快速成長,依託於日本整體協力實施技術研發戰略。然而在技術取勝之後,日本並沒有意識到整個產業生態的平衡發展,不僅包括技術的領先優勢,還要重視管理以及營銷和運營等後續力量,才能推動整個產業可持續地,逐步穩定向前發展。

日本曾全球第一的半導體行業一蹶不振,自身原因或者受人所制?

截止到目前,很多人認為日本這顆昔日半導體巨星已經隕落。相較於日本,我國半導體行業還處於落後的局面,但是能夠半導體材料和設備在奮起直追,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日本曾全球第一的半導體行業一蹶不振,自身原因或者受人所制?

日本在半導體領域的突出成就與其之前很多年間對半導體行業的研究投入、人才積累、技術更新等方面的重視。因此,想要在某一領域內取得舉足輕重的位置,就必須付出更多的實際努力,以及整體的管控和實施戰略,才能持續發展,一步一步走向輝煌,而不會走日本半導體"逃掉的大魚"的命運。

關鍵詞:日本 電子 半導體 美國 科技 NEC 東芝 日立 運營 芯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