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多數玉米農不出售自家的玉米會導致玉米的價格上漲嗎?

久久雁歸來


玉米作為大宗的農產品之一,可以說是用途最廣的一種糧食作物,其產量僅次於小麥的產量,當然種植面積也僅次於小麥的種植面積,每年我國的玉米消費總量是非常龐大的,今年預計玉米消費總量為2.54億噸。根據農村農業部公佈,2019年到2020年年度玉米的缺口總量總數在1200多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00多萬噸,這說明我國的玉米需求量在不斷的增加。



目前玉米的價格總體上來說,比去年同期要好很多每斤平均上漲了0.1~0.2元之間,但近期玉米的價格有所放緩,主要是市場上玉米似乎出現了暫時性的供過於求,也就是說大量的新玉米大量上市導致的。目前玉米的價格平均在0.97元左右每斤,華北以及山東等地區的是玉米消費的重要的區域,玉米的加工需求量非常的龐大,玉米的價格相對高一些,平均在一元左右每斤的行情。當然南方地區的玉米價格更高一點,比如雲南地區已經達到了1.18元每斤,也可以說是全國玉米價格最高的區域。

從總體上來說,今年的玉米的行情儘管有所好轉,但是現在的玉米的種植成本增加了,種子,農藥,化肥的價格在不斷的上漲,這使得玉米種植戶的收益大幅度的降低。在這種狀況下,題主提出了關於大多數玉米種植戶不出售手中的玉米,是否能夠推動玉米的價格上漲呢?從理論上來說是應該能推動的,畢竟玉米是由大多數玉米種植戶種植出來的,並不是一種地下的礦物質可以隨時的開採出來。但是對於玉米的價格推動也不是太大,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目前市場上的玉米供給量相對來說是比較充足的,特別是庫存的玉米現在還有5000多萬噸即將進行出售。

大家都知道,從去年到今年開始,玉米進入了庫存的換代的時間,開始把庫存的玉米進行市場拍賣出售來儲存新的玉米,近兩年的時間裡預計拍賣玉米2億噸,目前拍賣還剩下5000多萬噸,即將拍賣出售。這給玉米市場帶來了極大的壓力。還有今年種植的玉米麵積,儘管比去年同期減少了900多萬畝,但是玉米的總產量比去年只減少了500多萬噸,也就是說今年的玉米獲得了大的豐收,相對於現在的市場玉米似乎出現了飽和的狀況,導致了玉米的價格行情不是太好。

二、生豬養殖規模的急劇下降,使得玉米的消費量大幅度的減少,也也造成了玉米市場上出現了供給量相對充足的一個因素。

從去年開始我國的生豬養殖規模急劇下降,主要是因為環境汙染的治理以及非洲豬瘟病毒的影響,使得玉米的需求量大幅度的降低。畢竟玉米的主要用途是來製作飼料,佔到的玉米的總量的60%以上,而飼料的70%都是玉米,作為原材料。根據農業農村部公佈的消息,從目前生豬存欄量來看,至少比去年同期減少了2億多頭,按照每頭豬每天消費玉米為三斤的話,這樣每天就少消費玉米6億斤,這個數據是非常龐大的,這也是目前玉米價格上漲比較困難的一個主要原因。



三、國際玉米的價格行情低,影響了我國玉米的價格行情的上漲的動力。

我國的糧食已經進入了國際市場的行列,我國的糧食的價格也受到國際糧食價格的影響,並且已經納入了大宗商品的期貨交易的範疇,玉米市場當然也在市場行情交易之列。現在國際市場的玉米價格相對來說比我國要低很多,畢竟外國生產玉米基本上屬於規模化,科學化,機械化的生產模式,種植的成本相對來說比較低,加上國外對於農業的生產補貼扶持力度非常的大,導致了價格比我國低的主要原因。如果說我國的玉米價格大幅度的提高,將會大量進口國外的玉米,畢竟我國的玉米的加工基本上是企業以利潤為主,所以企業為了獲取更高的利潤將會大量進口玉米。

四、國內政策性的因素,也會影響玉米價格的上漲。

近些年來,任何一個國家出臺的一些關於農業的政策,尤其是大宗農產品的政策,將會影響糧食價格的大幅度上漲,畢竟糧食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物質保障,如果說糧食出現的短缺將會出現飢餓狀況嚴重。所以任何一個國家必須會對糧食價格進行宏觀調控,一旦糧食價格出現大漲的行情,這將會產生一個蝴蝶的效應,對於其他的食品的價格也將大幅度的上漲,對於一些低收入家庭將會引起飢餓性的恐慌,這就為什麼,任何一個國家對糧食價格宏觀調控的最主要原因,當然也不排除玉米的價格行情的調控。



總之,對於玉米種植戶近些年來收益不是太好,如果說玉米種植戶不出出售玉米的話,將能夠抬高玉米的價格行情,但是這不是長久之計,只是暫時性的,因為玉米的儲存需要一定的成本,特別是東北地區的潮玉米,每年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出售掉,否則的話將會出現黴變導致了收益更低。而且農民手中的錢也不是太多,必須賣掉玉米來準備下一季的農作物種植,也就是說準備一些資金來購買農資產品。畢竟糧食的儲存時間是有限的,所以農民要抓住有利的時機,儘量及時的出售玉米,預計今年的玉米的價格總體上來說是基本上穩定為主,明年玉米的價格將會出現上漲,特別是明年三四月份的玉米消費的旺季,價格有望能突破1.1元每斤。


三農一姐


如果大多數玉米農不出售自家的玉米,會導致玉米的價格上漲嗎?

如果大多數農民持糧觀望,玉米價格肯定會上漲的,物以稀為貴嘛,至於能上漲多少確實很難猜測,估計每斤漲個1、2毛錢應該是沒問題。下面就簡要地分析一下:



一、先來算算如果大多數玉米農不出售玉米,市場會是個什麼情況。不知道這個大多數是多大比例,如果超過60%算大多數的話,那事可是有點大了,今年的玉米產量預計是2.592億噸,折成60%就是1.555億噸,目前全國庫存玉米按8000萬噸計算,再加上720萬噸的玉米進口配額(據說今年只能進口300萬噸左右),一共供應總量在2.428億噸,而2019年總的需求量在2.9292億噸,缺口5060萬噸,但實事求是講庫存的8000萬噸是不可能全部拍賣的。



二、關於價格能漲到多少,也是很預測的,按照在加入市貿時的規則,超出進口配額的部分最多可以徵收65%的關稅,如果這樣算法,那上漲的絕不會是一毛兩毛的了,可以說如果大部分農民不出售的話,玉米價格一定會漲很多。

三、當然,題主的想法只是理想化的,一個是大家不可能這樣心齊,都不賣糧的。第二個來講,12月份了,銀行要還貸款,對於一年一季的東北地區來講,只能賣掉一部分玉米才能還貸款。第三個就是要過年了,農村當中有很多借去來往的,缺誰家的、少誰家的,在年前是要還的,還就是春節也要有很多花費,對於一些以種地為主要收入來源農民來講,只能賣糧來解決這些問題。



總之,真的按照題主的想法,玉米的價格肯定會上去的。不過還是說說眼下的玉米行情吧,預計在春節前這段時間大漲的可能性不大,預計在元旦之後行情會有所企穩,預計在春節後可將出現一定的上漲行情。對於手裡有糧的朋友如果質量好可以留到節後出手,如果質量不好,即使留到節後也不一定能賣上好價。這些只是個人建議,供大家參考。

溫馨提示:為了更好的服務大家,三農廣訊於近日開通了視頻,大家可以關注本號後,隨時查閱各種糧食的行情,謝謝大家。


三農廣訊


玉米價格一直牽動著上億農民的心,大家的願望很簡單,那就是玉米價格再漲一點,讓家庭能多一點點收入,讓生活過的更舒心。

可玉米價格總是不能達到預期,直接導致農戶玉米惜售,並且這種情況還在維持,如果絕大多數農戶惜售玉米,能否導致玉米價格上漲呢?

作為一個專業人士,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大家,一定可以,不過有一個條件,必須存放到春節過後才可以,就目前情況來看全國各大糧企的玉米儲備都非常充足,而農村的糧食收儲站也有很大一部分的玉米庫存,在這樣的情況下糧企是不會上調玉米價格的。

春節前,作為玉米消耗巨頭的養殖業,因為春節的原因大量牲畜出欄,直接市場表現為玉米用量降低,一旦飼料玉米的需求下降,其他玉米加工企業的玉米供貨量,將不會受農戶惜售的影響,能維持往年的正常收貨水平,貨源穩定糧企肯定不會加價購糧的。唯一的機會那就是春節過後。

而春節過後各大糧企都需要大量購置貨源,以供日常的生產需要,加上19年國家加大乙醇汽油的生產規模,養殖行業也因為補欄對玉米需求極大,這時候農戶的惜售行為,將直接影響糧企的收購進度,加價收購必將成為趨勢,可裡面還有一個不確定因素,那就是糧販手中還有一定儲量的玉米,一旦價格上漲,這一部分人是首先能得到實惠的,價格上漲一毛錢在糧販那裡就是一毛,可在農戶手裡可能就漲幾分錢,這就是農戶和收購商脫節造成的,顯然這樣的價格絕對不是最好的出售價格。

農戶手中的玉米價格想要繼續上漲,那就只有繼續等,等中間糧販的玉米儲備降低,可受降雨天氣影響,農戶手中的玉米有黴變、生蟲的可能,一旦一些農戶不能繼續堅持,那麼跟風賣糧就會把本來大好的玉米價格破壞掉,如果傳出玉米價格將會暴跌的傳言,那麼農戶手中的玉米價格更有可能跌回9毛線。

說的通俗一點,那就是春節過後價格一定會漲的,不過不要有太高的心裡預期,19年720萬噸的進口配額在那擺著,還有國家的臨儲拍賣頂著,農戶惜售這種無言的抗爭只能說蚍蜉撼樹,起不了太大的作用,農戶要做的就是在價格最高的點把糧食賣出去,不要全聽專家的說不到1.4元不賣,錢只有到自己口袋才是自己的。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明天再見。


朋來有話說


如果大多數玉米農不出售自家的玉米會導致玉米的價格上漲嗎?
筆者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賣糧越晚,賣糧價進度越慢,到後期玉米價格回暖的時間就會更早一些,玉米價格回暖的負擔就會更大一些。

可是很遺憾,農民朋友很難做到這一點!對於大多數農民來說,還是要不得不賣掉部分糧價,準備還貸款或者準備過年!

農民繼續惜售,利於後期價格回暖
據官方統計數據顯示,截止目前,東北以及華北地區農民惜售心理依舊比較明顯,這一點從新產玉米的上市比例和賣糧進度上可以清晰的看得出來。
截止12月中旬,東北玉米未上市比例超過70%,華北玉米未上市比例超過了60%。
一直以來,關注筆者文章的朋友應該知道,這幾天我一直建議大家,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在這段時間賣糧,等熬過春節再說!


雖然現在國內玉米行情還是以低迷為主,現貨價格還是在逐漸走低,可是有一點能夠肯定,農民不賣糧,玉米市場糧源流通不足,市場價格必定會上漲!

農民全部惜售不賣糧,難度太大可是,對於很多以種地為生的農民來說,這些玉米是他們一年中最主要的經濟來源,如果不能及時賣掉的話,別說是歡歡喜喜過大年了,哪怕是日常的生活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有些人甚至還需要的年底前賣玉米還貸款,所以,農民都不賣糧,以此來企圖抬高糧價的做法,真的不現實。假如這個假設真的成立的話,那麼毫無疑問,農民集體不賣糧,肯定會助推國內玉米價格的回升!畢竟如果新產玉米一點都不再上市的話,雖然短期內國內玉米市場供應整體不會出現短缺,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玉米市場肯定會出現糧源不足的情況,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玉米市場價格走高也就是必然結果!


糧油市場報


如果大多數玉米農不出售自家的玉米會導致玉米的價格上漲嗎?

“貨多不值錢”、“物以稀為貴”,這均是反應的玉米供需關係。一般市場供應的玉米多而實際的需求並不旺盛,價格會低於平常價,這就是所說的“貨多不值錢”!而實際的玉米生產者積極倉儲玉米選擇壓貨惜售,市面上的玉米供應會減少,價格自然會因供應不足而上調,如所說的“物以稀為貴”的局面。


當前山東等地的玉米價位為1955元/噸,與全國玉米均價基本持平。但是有一個共同的規律那就是:較秋季9月份的價位相比明顯,根據行情變化趨勢看,當前正處於階段性谷底階段,慶幸的是已止跌回升,奔著向好的趨勢上行中。

東北地區是歷年有名的玉米主產區之一,每年的玉米播種面積大、產量高,其一舉一動直接影響著全國玉米的價格波動。在今年東北地區積極調整農作物結構的大環境下,基層的農民朋友也是積極順應農業發展趨勢,積極減少玉米的播種面積、擴大大豆的播種面積,使得玉米的播種面積較二年前大幅度減少。農民朋友正是看到了些這點現象,紛紛將手中的餘量倉儲惜售。在遼寧等地瞭解到,農民朋友為了保持種植玉米的收益,認為當前價格較低,多持糧待售,這種做法持續一段時間玉米的價位會因供應緊缺問題陸續上調。


影響玉米價位上調還有一重要原因,比如玉米的庫存變化量。

各地的玉米庫存量高漲能直接抑制了價位上調。據說今年臨儲玉米拍賣結束明年不再啟動臨儲玉米拍賣,那麼在實際的行情中就會產生影響。臨儲玉米作為儲備玉米庫在左右玉米行情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臨儲玉米拍賣出貨積極、成交率高,出庫的量多了,那麼玉米價位能很快回落。

進口玉米的變化情況也是影響其價位的波動的因素。

多年以來我們的進口玉米配額為710萬噸,而實際的進口玉米並沒有達到配額目標,前幾年的進口玉米量一直在四百多萬噸左右,而今年為了緩解玉米需求缺口採取了擴大的態勢,這能夠緩解某一地區玉米供應緊缺局面,抑制了玉米價位。

無論玉米的供應還是實際需求如何,玉米的消費缺口的持續存在將是其價位上調的不變因素。這就是玉米行情的主旋律~上漲。也就是說在明年裡現如今不出售是正確的一個選擇。

上述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批評指正。文字原創,圖片來之網絡!!謝謝


小希時間


如果大多數玉米農不出售自家的玉米會導致玉米價格上漲嗎?近段時間我國玉米市場價格整體出現小幅度回調跡象,多數玉米深加工企業紛紛下調了玉米收購價格,由於目前新糧、陳糧上市過於集中,玉米市場供應相對充足,因此玉米價格也出現了小幅度下調。



如題主所說的如果農戶都選擇惜售,那麼長期來說由於玉米供應量逐漸變少,玉米供不應求狀態凸顯,那麼價格肯定是會上漲的,但是這是一種理想狀態,從客觀上來說根本不可能。特別是玉米產區的農戶在大面積種植玉米所需要的種植成本大多是需要向銀行貸款來維持和週轉的,惜售只是少部分人的行為,並不會影響整體。



其次,我國自從加入世貿以後,我國每年都會向其他國家進口玉米,而且每年都有一定的進口額度。進口國家的玉米在價格上跟我國玉米相比仍然佔據一定的優勢,那麼這部分進口玉米會填充我國玉米市場缺口。我國每年玉米需求量十分龐大,而玉米今年缺口預計量達到3000萬噸。其價格目前只是短暫下跌,預計下跌時間不會太久。



截止今日(12月17日)我國玉米收購均價為1975元/噸,相比昨日上漲2元/噸,而比上週同期下跌8元/噸。隨著當前新糧入市步伐加快,以及貿易商陳糧集中入市,玉米市場供需相對寬容,多數企業玉米庫存充足,因此也相應下調了玉米價格,但是隨著後續元旦的到來,玉米持續消耗,整體玉米價格仍將會逐步回暖。


鄉村波比


如果大多數玉米農不出售自家的玉米會導致玉米的價格上漲嗎?

仔細看了一下,頭條問答是去年的問題,回顧去年玉米的行情,在一群群主播們、答手們的輪番“忽悠”下,農民的售糧心態變得謹慎,對玉米價格期望值比較高,結果導致了春節前後的擠壓式賣糧,玉米價格不斷走低,種糧收益也被明顯蠶食掉了。

現在已經是2019年產玉米上市的高峰期了,因為天氣不利導致玉米收穫上市一再延後,再加上貿易商收購心態謹慎,截至11月底北方玉米的售糧高峰還沒有真正到來,而今年的春節又比往年偏早一些,距離小年也只有一個多月時間,春節前賣糧的時間同樣比較緊張了。在玉米的下游需求還處於緩慢恢復期,新玉米收購進度總體偏慢,這也給年後的售糧增加了壓力。

當然,畢竟今年東北的黑龍江等主產區玉米減產比較明顯,再加上整體供應能力比上年度繼續下降,在玉米需求逐步恢復的支持下,糧小咖認為本年度的賣糧高峰期,新玉米的價格下跌幅度或將有限。當然,這期間的玉米跌幅,也取決於農民的賣糧進度和心態。

綜上,農民收穫玉米後,大多售糧習慣並沒有多大改變,雖然基層的儲糧條件有改觀,但對於農民來說也不可能會把玉米存太久,包括地趴糧、種糧大戶的存糧等,都存在在一定時間賣糧變現的客觀需要。所以,根據價格變化,合理售糧、動態售糧是比較好的選擇,適應市場,而不是被市場碾壓,成為擠壓式賣糧的“犧牲品”。


糧小咖


這幾天我們村裡的農民朋友都在賣玉米,主要是因為現在的玉米價格比著上個月有所上漲,記得上個月的玉米價格是每斤0.93元每斤,而現在的價格是0.96元每斤,一斤多漲了三分錢這對於農民朋友來講已經是很不錯了,那麼之所以會選擇在這個時候賣玉米,主要是因為現在已經進入十二月份了,往年這個時候在農村都會買一些東西,要知道十二月份過完就是年了。

那麼至於問題當中所提到的“如果大多數農民朋友不賣玉米的話,價格方面會有所上漲嗎”其實這個問題我個人首先明確一點那就是不會出現上漲,因為我說這句話也是根據往年的玉米行情所判斷的,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在玉米剛下來的時候,有很多農民朋友在進行售賣玉米,當時的價格相對來說也是比較穩定。

但是玉米在收完以後也有很多農民朋友沒有賣掉自己的玉米,其主要原因就是為了儲存等待玉米價格上漲,一般這種情況多在9月份到10月份期間,也就是說在這一段時間玉米收購站的人每天很少收到玉米,但是就是這樣的情況價格還是維持不變也就是不漲不跌,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玉米這種農作物市場量比較大。


因此就算是玉米在短時間內很少收到也不會出現玉米價格大漲大跌的現象,畢竟玉米作為四大農作物之一最重要的就是市場穩定,所以說就算是很多人不賣玉米也不會造成玉米價格短時間內上漲,要知道玉米市場的行情是非常大的。


紀錄鄉土


“理想與現實總是有差距”,理論上來說,玉米種植戶作為市場的供應端,如果主動控制供應量,讓市場上流通的玉米減少,那麼容易出現“供不應求”,玉米價格會出現上漲,突破1元/斤也就比較正常了。但從實際情況看,這種操作基本上難實現,一方面是國家不允許這種行情炒作,干擾正常的市場次序;另一方面基層農戶也做不到這麼齊心,每一個地區、每一個個體都有較大的差異,很難做到堅持不出售玉米,畢竟種了玉米不表現,那麼種糧收益就沒法保障。眼下正是玉米主產區農民賣糧的時候,2019年的售糧進度比2018年同期偏慢,截止11月下旬,基層農戶累計出售玉米1277萬噸,相比之下減少了600萬噸,多地玉米價格表現的較為堅挺,但隨著售糧心態的轉變,供應量有所增加,玉米價格出現鬆動。如果大多數農民不出售自家的玉米,玉米價格是否會出現上漲?微塵微視界對此有以下幾個觀點。



一、玉米種植戶惜售現象有利於推動玉米價格上漲,但這只是短期行為

一直以來,玉米的種植面積比較大,在三大主糧作物中,玉米的播種面積是最大的,2018年玉米播種面積達到4213萬公頃,產量達到25733萬噸,玉米消費量在2.6億噸左右,整體上產銷趨於平衡,這也是玉米價格較為平穩的主要原因,因為市場上不明顯缺糧。當然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玉米價格也是有一定波動的,如果農民選擇惜售,短期的供應量就減少,需求企業廠門口到貨量也會降不少,企業為了穩定生產,只能提價收購,帶來的影響就是玉米價格上漲。然而這種上漲只能短期行為,因為玉米種植面積這麼大,總產量在那裡,暫時不賣只會讓後期行情走的更低,畢竟農民自身無法消化這麼多玉米。

二、各地行情差異較大,種植戶過於惜售反而不是好事,容易適得其反

在我國玉米種植的地方有不少,可以說各地都有種植,當然主要產量集中在東北和華北兩大產區,這兩個地方的累計產量基本上佔據全國總量的80%以上,不過細分下來各地的差異也較為明顯。比如說東北主產區,黑龍江的玉米產量佔比較大,可以達到全國總產量的十分之一,這也是當地玉米價格偏低的主要因素,當然還受水分、交通等因素的影響。而在華北地區,山東、河北地區玉米深加工企業較多,玉米消費量較好,玉米價格也相對高些,收購價突破1元/斤也較為常見。基層農戶適當地惜售,有的時候會促使玉米價格上漲,但如果過分的惜售,影響著玉米的流通環節,實際上也是壞事,因為這樣會迫使需求企業用其他替代品,長遠來看反而不利於玉米價格上漲。



三、國內糧源一旦流通環節受阻,那麼進口糧源會大幅度增加

原來在國際貿易不是那麼頻繁的時候,很多農產品價格基本上是國內說了算,但隨著貿易全球化的深入,玉米價格的波動不再是那麼簡單了,很多時候會受到國際糧價的影響,特別是內外價格差明顯擴大時,玉米的進口量會出現較為明顯的增長。比如說國內基層農戶只有少部分願意賣糧,糧販收糧難度加大,而需求企業的採購意願沒有明顯下降,那麼貿易商就看到了機會,會加快出庫量,或者積極擴大進口,從中賺取更大的差價,是直接受益者。一旦玉米進口量大幅度增加,對於需求企業來說是希望看到的,因為進口玉米的價格偏低,很多時候到港完稅價在0.8元/斤以內,用糧的成本反而降了不少,國內糧源不夠,就拿進口糧源來湊,這是目前較為實際的做法。

四、想要玉米價格有較大漲幅,還得從其他方面考慮

近些年玉米價格的走勢沒有達到種植戶的預期,原來國儲收購高峰期時,東北主產區玉米價格還有希望在1元/斤以上,自從2016年改為市場化收購後,東北地區玉米價格基本上沒有達到過1元/斤,而種糧成本卻只增不減,讓不少種植戶感到無奈。實際上玉米價格想要有所突破,還得從多方面進行拓展,首先是控制好種植面積,繼續調減非優勢產區玉米播種量;其次是拓展玉米消費需求,深加工領域和飼料需求都得提升,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最後是要控制好玉米進口量,不能國內玉米價格剛有抬頭的跡象,進口玉米一下子明顯增多,那麼只會讓玉米價格上漲乏力。很多時候,玉米作為基礎的原材料,其價格就不具備大漲的條件,適當地上漲是有希望的,就得看怎麼操作。



總之,玉米價格博弈一直以來是存在的,但農民在價格博弈中,往往難有主動權,更不具備定價權,只能通過暫時的惜售來影響短期價格。從市場經濟角度來看,玉米價格的高低只會跟市場供求關係有關,供不應求時價格會上漲,供大於求時價格往往回回落。2019年少數地區玉米產量有所減少,但吉林、遼寧、山東等地出現不減反增,整體糧源並不缺,再加上有超過5500萬噸的臨儲玉米,整體供應量是較為充足的,這也使得後期玉米價格上漲空間有限。因此,農民在囤糧惜售時,也需要把控好一個度,過於惜售反而錯失機會,一旦出現黴變就不值錢了。

以上為微塵微視界對如果大多數農戶不出售自家玉米,玉米價格是否會上漲問題的理解。如有不妥之處,歡迎多多指導交流。

微塵微視界


首先,如果你這個假設成立,這個結果一定是可以預期的。因為需求和供應關係,基本上就決定了市場走向。但是這種情況基本不會發生的。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來分析一下。

都不出售,玉米會漲價。

我們說市場價格由什麼決定?自然是由供應量和需求量來決定,當市場供應不能滿足消費需求的時候,價格自然就會上漲。就像今年的豬肉價格一樣,所以我說,如果大家都不賣,那麼就算有國家儲糧和國外進口,缺少了種植者出售這一環,也會出現缺口,而收購商想要囤貨,自然就得提價。

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能發生

大家是不是覺得,這樣是一個很美好的事情,只要種植者聯手,大家都不出售,“逼”著收購商漲價,從而獲得高收益?這種想法,就想一想就好了,因為根本不可能實施到現實中。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個關於母雞聯手不產蛋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母雞們因為覺得沒得到人們重視,雞蛋價格低,所以決定聯手停止產蛋。但是這個決定剛剛下達的時候,有隻母雞正在產蛋,沒憋住,下了一個。所有的雞身價確實高了,類似於國寶的位置。但那隻最後產蛋的雞待遇更好,沒幾天,大家都眼紅了,都希望自己最特殊,所有母雞都開始偷偷產蛋。結果可想而知,身價直線下降。由故事到現實,你說的大家都不賣這種情況基本不會發生,先賣者價更高,你覺得會有多少人,繼續屯著?

而且,國家也會有相關的調控,不可能讓市場出現這種混亂局面,到時候,如果大家都屯著也沒有特別大的利潤提升空間,這個也自然會崩盤。


農民該怎麼辦

那我們說,種植者應該怎麼辦呢?首先呢,我們要做的就是先種好我們的玉米,有儲存條件的,你可以根據行情適當延遲銷售,一般按照行情,年後三月左右,有可能會有一定的上漲空間,你要實在不放心,完全可以分批出售。現在種玉米,不是說把你限定在買幹玉米粒上,玉米有各種銷售方式,秸稈也都可以再利用。個人覺得,與其把希望寄託在個人沒有變化改變的價格上,不如用更多的精力去發現更多的渠道。你比如說,一個玉米棒,到最後成為幹得玉米粒,能有多少錢?你買新鮮玉米棒子又多少錢?這其中利潤能翻多少?加工成玉米麵又是多少?各個行道,有精力可以更多地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