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和沒錢的開發商們

有些喝了大酒的人,往往會說:錢,不是個東西!只有朋友,才是最重要的!

只是,宿醉後仍然要爬起為生活所迫去打拼。

開發商對於金錢,不能說視如糞土。但的確則顯得從容的很多。有的說,不差錢;也有的說,現金流很穩,賬上躺著幾百億現金……然後,各種債券、中期票據伴隨著公告啪啪打臉。


01

有錢人的世界,看不懂


歲末將至,北京下了一場難得的大雪,意味著冬天正式的到來。

銀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

有人感嘆如此美景,有人則哀愁更冷的天氣要來了,嚴寒才是艱難的。在什麼樣的環境下,所感受到的一定是大不同的。

沒有多少人,2018年冬天的那場雪是什麼時候下的。就如同,開發商的日子到底是2018年最差,還是2019年更難過。

也有人預測說,2019年可能是未來幾年裡,開發商日子最好過的一年,以後幾年會越來越差。

好事者問萬科的鬱亮,讓他來預測一下天氣,鬱亮倒好,說既然是農民,就沒必要去 預測天氣,靠天吃飯,就不能坐等著天氣的變化,而失去了應對各種變化的能力。

風雲變化中,或許是這樣。活在當下,除了需要不懼天氣的勇氣和信心,更需要強大的資金作為後盾,沒有良好的現金流,一切都是空談。

2019年長租公寓不斷的暴雷,資金鍊斷裂、跑路的新聞這嚇壞了不少房企,因為他們的佈局中,長租公寓佔據過一定的比重。

在長租公寓熱度高的時候,積極佈局參與的開發商佔據了很大一部分。仔細分析暴雷的原因,在於缺錢,租金不足以支撐長期運營的成本。

因此,鬱亮就說,我們的長租公寓不會暴雷,因為我們有錢。

是的,有錢在房地產開發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近期說自己有錢的房企並不多,融創的孫宏斌算一個,對外的聲音是談了一小時,敲定了150多億的生意。至於這筆生意有怎樣的含金量,在此不深入討論,就從老孫這霸氣的言論至少表明一種態度,有錢,真的可以任性,特別是在整體大環境不佳的情況下,顯得牛氣十足。

年底了,敢於說自己有錢的,除了萬科、融創,其它的房企相對的低調和沉默。如何在最後一個月搶收和提前佈局2020年,依舊是多數房企需要思考的事情。

11月28日的萬科北方區域溝通會上,很多地方媒體都想知道,萬科下一步會有怎樣的一個量級的投資到達。

衡量有錢的方法,可能除了秀實力、秀肌肉,還可能是用數字來表達。

2019年11月29日,在北京還沒降雪之時,萬達發佈了最新的消息。第300座萬達廣場在湖北咸寧開業。萬達集團用了20年時間,20年累計創造就業崗位130萬個。

這是王健林展現的實力,這背後也是一種財力的表現。老王沒有說自己有錢,因為小王依舊負債前行,當然這一定不算是壞事,畢竟年輕時候去創業肯定要承受所有的榮耀和壓力。再說了,古話只有父債子償,沒有倒過來一說。所以,小王

自己的事情,還是自己去擔當最好。

不爭朝夕只爭長久,但只要規模到位了,就很難逃離鎂光燈和聚焦的鏡頭。


02

沒錢的人,日子不好過


有錢的當老大,沒錢難過活。這可能是歌詞,但誰能否則這是內心真實寫照。

一擲千金的日子場景不見了,據說前陣子的土拍成交,清一色的不見了民企開發商,這說明了什麼 ,無需多言了。

房地產到了,比拼專業的格局了,因此轉型的房企越來越多。哪怕轉型中倒下了那麼多房企,但後來者依舊兇猛。

曾經短暫叱吒風雲過北京的華業地產走到了A股的盡頭,停牌等待著退市的通知,儘管華業上書仍希望證監會能夠網開一面,但逼宮證監會並不是很聰明的選擇,畢竟面臨退市的上市公司那麼多,開這樣一個頭,以後還怎麼服眾呢。

還是那句話,好好的房地產開發不做,非要涉足醫院,結果惹了一身的麻煩。結果看下來,華業資本最值錢的部分仍是通州的樓盤,這才是硬資本。

如果不是很缺錢,債務問題或許就不會引發退市,華業的故事還能繼續,然而,缺錢成了導火索。

中房股份同樣是混跡地產圈的房企,只是一心謀求轉型,本想著拋棄房地產,從而實現一飛沖天。然而,2019年的中房過的並不開心,8月26日晚間,中國忠旺與中房股份雙雙發佈公告,中國忠旺借殼中房股份迴歸A股的舊重組方案終止。

三季報顯示,中房股份前三季度虧損2173.28萬, 每股收益為負值-0.0375元。此前的2018年財報已為負值,若2019年仍舊是虧損,那麼等待中房股份的是什麼就非常明顯了。面臨的尷尬是如何保住這樣一個殼子公司。

缺錢的時候咋辦呢?中房股份還有辦法,就是賣房。

中房股份11月29日晚間公告,全資子公司新疆中房出售其所屬的新疆兵團大廈裙樓一層面積為2490.99平方米及新疆兵團大廈裙樓三層面積為4057.65平方米的投資性房地產,金額共計1.33億元。若2019年度能取得烏魯木齊市房屋產權交易管理中心房產過戶受理通知書,將增加2019年營業收入1.27億元,預計增加淨利潤5100萬元左右。

按照上述邏輯,2019年的中房股份避免了尷尬,只是接下來仍要面臨尋找主業的命運。

中房股份其實真的應該感謝房地產,要不是家裡還有點房地產的礦,還能活多久真是個大問題。

中房股份的故事告訴大家,家裡不一定有礦就厲害,有房能變現,才是保命的方式。至少華業資本最後希望用礦業救命,結果還是空歡喜一場。

朗詩地產,同樣應該算2019年過得不咋樣的開發商了,至於田明缺不缺錢得讓他自己來回答。只是從戰略佈局上來看,押寶長租公寓讓朗詩虧得一塌糊塗,以至於方向和未來難明朗。


有錢和沒錢的開發商們


朋友圈以前的朗詩人紛紛跳槽,不免讓人唏噓。朗詩現在的動靜,或許主要是來自於田明遊走於各大會場,只是不明白每股收益0.056元,每股現金流: -0.17元,資產負債率: 80.95%,上市公司股價0.82港元。田明還咋分享經驗和給別人上課呢?

待何時?

田明+朗詩=明朗

2019年進入了倒計時,更多房企的謎底即將揭開,期待更精彩的劇情呈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