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诸侯国可能因为他开战,他是一个犯人,却价值一座城

你要问我世界上最贵的是什么,那么我会告诉你

一定是人,尤其是古代。古有千金买马骨的故事,一直广为流传。其实千金买马骨是公元314年,春秋时期郭槐向燕昭王讲述的一个故事,用来劝燕昭王招募贤士的。而后来燕昭王给郭槐修建了“黄金台”,用来召天下的贤士,结果也是相当成功。而同样在春秋时期,一个犯人,既不是贤士,也不是什么猛将,却价值一座城池。


两个诸侯国可能因为他开战,他是一个犯人,却价值一座城

春秋时期,郭槐向燕昭王讲述千金买马骨的故事


这事发生在公元325年,和燕昭王建立黄金台仅仅相差了11年。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是一个诸侯并起的时代,当时各个国家相互讨伐是家常便饭。春秋战国时期七国争霸我们都知道,但是我们可能不知道,在这之前春秋时期诸侯国有一百多个,关系错综复杂。而当时有一个卫国人,犯了点错误,成了苦役犯,因为受不了劳役,就逃到了魏国。至于怎么逃出去的,当时各个国家之间根本不禁止往来,简直就是一个大混居的时代。比如商鞅

,就是卫国人,却在魏国为官,最后又去了秦国为相,总之每个国家什么人都有。而这个犯人也不是一无是处,他有一手好医术。

两个诸侯国可能因为他开战,他是一个犯人,却价值一座城

战国时期,齐、楚、燕、赵、韩、魏、秦的国土地图示意


当时魏惠王的王后生病,被这个逃犯给治好了。虽然是逃犯,可是因为这事在魏国也被尊为上宾。当时卫国的国君是卫嗣君,他老子卫平候刚刚去世,卫嗣君也是刚刚继位。这个犯人的事情传到了卫嗣君的耳中,卫嗣君一听,自家的犯人这么逍遥法外,而自己刚刚继位,对自己的统治很不利。想想这样不行,必须要回来。

两个诸侯国可能因为他开战,他是一个犯人,却价值一座城

古代犯人图,可以说他们干着最累的活,过着最差的生活。


刚开始就和魏国的君王商量,愿意用五十金把这个人换回来。但是对于魏国来说,他毕竟治好了魏国的王后,就这样交出去肯定被人说是忘恩负义,而且还可能被认为是怕了卫国,魏王就拒绝了这个请求。但是卫嗣君又态度坚定,就这样来回沟通,争论了五次。卫嗣君看魏惠王是实在不愿意,决定加大筹码,告诉魏国愿意用一座城池去换这个犯人

两个诸侯国可能因为他开战,他是一个犯人,却价值一座城

商鞅,卫国人。后为秦国的相国,推动了商鞅变法。可以说为后来的秦朝统一,作出了大贡献


这样整下来,魏国愿意不愿意暂时不说,自己国家的大臣就不同意了。用金子去换就算了,就当国君刚继位,胡闹就忍了。可是用一座城池去换一个逃犯,就有点过分了。纷纷劝柬,说这样做划不来,也不值得啊,一个犯人又没有什么才能。用城池去换,简直是在败家

卫嗣君可不这样认为,他认为治理国家不能只看大事,而忽略小事,这样容易出大乱子。只有把小事处理好了,赏罚分明,这样法度才能有效应。如果犯人该杀的不杀,即使有十座左氏城,也没用。如果法度严明,违法必究,即使失去十个左氏城,也终无大害

两个诸侯国可能因为他开战,他是一个犯人,却价值一座城

魏惠王


以卫国国君这种态度,如果再不同意,他也不介意发动战争。这话被魏王听说了,而且魏王也看出来在不给人,只能动用战争了。就感叹说:“国君的愿望,不满足他恐怕会不吉利”

。而且当时他还不想因为一个逃犯就和卫国开战,只能用车把这个逃犯送回了卫国,并且也没要城池卫国最后在公元254年被魏国所吞并。

两个诸侯国可能因为他开战,他是一个犯人,却价值一座城

秦始皇,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乱。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秦朝。


这个犯人堪称历史上最贵的犯人,如果最后用城池魏王也不同意,估计以卫嗣君这百折不挠的态度,绝对会用战争来解决。虽然卫国国君的这个想法很对,但是因为一个逃犯就这样大动干戈,而且把一件小事处理的这么声势浩大,个人觉得还是不理解。历史上也没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只能说战国时期国家太小,发生的事情无论大小都能被国君知道。而不像后面的大统一国家,君王管理的只是大方向,像这样的事情最多被当地的县令管理,最多到州府就不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