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还是必然,拜占庭帝国因何在30年内两失埃及与黎凡特?

继承于罗马帝国的拜占庭帝国曾经是横跨三大洲的西方巨兽,自395年东西罗马永久分裂后到642年9月亚历山大港沦陷,帝国彻底退出埃及和黎凡特(今叙利亚、约旦西部、黎巴嫩与巴勒斯坦)。作为罗马人占据的新月沃地中两处,自公元前1世纪先后征服黎凡特和埃及后,中东一直是帝国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和粮仓。

埃及和黎凡特的沦陷也限制了拜占庭帝国的复兴,地中海霸权被彻底终结。

偶然还是必然,拜占庭帝国因何在30年内两失埃及与黎凡特?

新月沃地

拜占庭帝国在短时间内连续遭遇两大强敌入侵,最终永久失去了中东最为富庶的两块土地。究竟是偶然巧合还是历史的必然?先看一下拜占庭帝国两次痛失中东的梗概:

萨珊波斯入侵

602年,东罗马(拜占庭)帝国杰出的皇帝莫里斯被政治对手福卡斯谋害,后者登上了罗马皇帝的宝座。而早前曾经借助莫里斯兵力,恢复波斯帝位的霍斯劳二世(亦译作库思老二世)以此为理由向东罗马宣战,还联络多瑙河中游的阿瓦尔人夹击东罗马。

偶然还是必然,拜占庭帝国因何在30年内两失埃及与黎凡特?

开战前的东罗马帝国与萨珊波斯帝国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也是罗马与波斯这一对自古典时期就为领土厮杀的死敌最后一场战争。从战争开始后,东罗马就节节败退。608年,亚美尼亚贵族希拉克略父子在阿非利加行省起义,两年后希拉克略在君士坦丁堡杀死福卡斯登基。

福卡斯的死却并未阻挡波斯人的侵略,波斯人在占领上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北部后。613-614年,南下占领了叙利亚南部和基督教圣地巴勒斯坦,真十字等基督圣物被波斯人掳走。618年,已经有三个世纪没有经历大规模战争的埃及遭遇波斯人的入侵,亚历山大港不久失陷。

偶然还是必然,拜占庭帝国因何在30年内两失埃及与黎凡特?

希拉克略皇帝

东罗马方面一直到622年才由希拉克略重新集结了一支部队,在稳固了安纳托利亚的东部防线后。希拉克略先是用金钱和人质稳住了后方的阿瓦尔人,之后于627年联合西突厥汗国一同进攻波斯的高加索地区。在突厥人和波斯激战正酣时,希拉克略独自率领大军从底格里斯河直插波斯首都,12月于尼尼微战役中击败了萨珊波斯的精锐部队。

628年2月,从首都泰西封东逃到山区的霍斯劳二世被儿子卡瓦德二世杀死。波斯新皇向东罗马求和,并归还了所有占领的土地和圣物。这场历时26年的战争以罗马两败俱伤惨胜告终。

穆斯林征服

偶然还是必然,拜占庭帝国因何在30年内两失埃及与黎凡特?

穆斯林的扩张

610年开始,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开始在麦加传教。被当地倭马亚家族迫害后出走麦地那,反而在那里建立了一支强大的穆斯林军队。630年左右,穆斯林在穆罕默德的领导下基本统一了贝都因人所在的阿拉伯半岛。632年先知去世,这却成为穆斯林扩张的助燃器。

穆罕默德的继任者兼好友伯克尔被称为哈里发,意为先知的继承人。他和后续的三位哈里发在历史中被成为“四大正统哈里发”,在他们的号召下,狂热的穆斯林信徒们开始了向异教徒的“圣战”。首当其冲的便是与其相邻的东罗马(拜占庭)与波斯帝国。

偶然还是必然,拜占庭帝国因何在30年内两失埃及与黎凡特?

穆斯林征服黎凡特

自630年穆斯林进攻阿拉伯谷地开始,战争的规模就逐渐扩大。634年穆斯林在巴勒斯坦取得了一场决定性胜利,大马士革被阿拉伯穆斯林攻克。636年,东罗马在黎凡特的主力部队在亚鲁克战役中遭到伏击惨败。第二年,圣城耶路撒冷被穆斯林进驻,这年年底包括安条克在内的黎凡特的大部分地区都尽归哈里发。

偶然还是必然,拜占庭帝国因何在30年内两失埃及与黎凡特?

穆斯林征服埃及

640年初,穆斯林开始入侵更为富庶的埃及,一年后除了亚历山大之外的埃及绝大部分领土都被征服。亚历山大坚持到642年9月也最终投降。从此,罗马帝国永久失去了在中东最重要的省份埃及和叙利亚(黎凡特大部)。上美索不达米亚和阿非利加在此后的一个世纪内也先后被穆斯林完全征服。

作为数个世纪以来地中海的霸主的拜占庭帝国和东罗马人,从610年代到640年代短短不到30年时间里,连续两次丧失了位于中东最富庶的埃及和黎凡特。她们的丢失给帝国带来了巨大损失,损失不仅在于经济上,从精神层面来讲,拜占庭五大牧首区丢失了三个(亚历山大、耶路撒冷、安条克)无疑是基督教的重创。东罗马人此后再也没有重新恢复在那里的统治。

我们说,历史的发展和演变有其必然和偶然因素共同作用。特别是作为领土的失而复得再到得而复失,都是内外因素引起的最终结果。

那么,拜占庭帝国究竟为何会在短短30年内两次失去埃及和黎凡特?

偶然:穆斯林崛起与强悍的圣战

如果说拜占庭帝国从西方霸主最终降级到地区强国,穆斯林在中世纪的崛起无疑是最终的注解。在罗马人和波斯人厮杀了26年后,哈里发政权的建立让这对死敌尝到了鹬蚌相争后的滋味。东罗马痛失宝地,而萨珊波斯则直接被丢进了历史的尽头。

阿拉伯人的最终得利不仅仅来源于崛起时机的巧合,其他方面也具备了夺取广阔土地的条件。伊斯兰教在穆罕默德的创立下犹如病毒般扩散,宗教的确立给了战士们精神依托和号召力。四大哈里发发扬光大伊斯兰教的行动同样功不可没。

偶然还是必然,拜占庭帝国因何在30年内两失埃及与黎凡特?

一代名将哈立德·伊本·瓦利德

另外,穆斯林军队在中世纪的战斗力堪称地中海一霸。不光拥有强大的骑兵和步兵武装,还在模仿中补强了海军部队。在穆斯林征服埃的历程中,阿拉伯人中还涌现了多位名将。譬如征服埃及的阿姆鲁·伊本·阿斯,征服南叙利亚的阿布·乌巴达赫·伊本·贾拉,以及成功占领叙利亚北部和上美索不达米亚的哈立德·伊本·瓦利德。他们中以瓦利德的战术能力最高,让拜占庭和波斯吃尽了苦头。

事实上从单兵能力来看,哈里发的穆斯林士兵战斗力并不如拜占庭与波斯士兵。但在扩张期,穆斯林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打击对手的弱点,瓦利德首先发现了拜占庭和波斯的重装骑兵笨重的弱点。而穆斯林骑兵虽然没有坚固的铠甲,但是身骑骆驼的他们更加灵活富有机动性。

偶然还是必然,拜占庭帝国因何在30年内两失埃及与黎凡特?

穆斯林士兵

加上贝都因人天生擅长剑术,在近距离格斗中可以有更多作为。在征服黎凡特的后期战役中,灵活机动的穆斯林骑兵让罗马人无所适从。特别是636年的雅穆克战役(Battle of Yarmouk)中,瓦利德领导的穆斯林部队用骆驼兵从侧翼和后方成功击溃了拜占庭人。

穆斯林的另一个优势是充分利用自己熟悉沙漠的优势,大规模作战地点附近总会靠近沙漠。一旦战局不利就会躲进一望无际的沙海里,这种类似游击的战术令敌人十分头疼。无论如何,在其长时间的扩张时间内,穆斯林军队的取胜之匙简单来说只有三个字:机动性

偶然:一代雄主莫里斯遭篡位

莫里斯皇帝(582-602年在位)在6世纪末统治了拜占庭帝国20年时光,他在位时期扭转了查士丁尼一世死后的颓势。在稳定住国内濒临崩溃的经济之后,他率领帝国打败了萨珊波斯的入侵。紧接着扶植霍斯劳二世夺取了波斯皇位,两国因此获得了二十年的和平。

偶然还是必然,拜占庭帝国因何在30年内两失埃及与黎凡特?

莫里斯在位末期(600年)的拜占庭帝国疆域

之后莫里斯着手解决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和阿瓦尔人祸乱,并采取了软硬兼施的方式让这些被异族占据的领土留在了东罗马境内。此外,莫里斯通过设立拉文纳和迦太基总督,巩固了拜占庭在意大利和北非的最后领地。

莫里斯的成就虽然不可磨灭,但是人就会有缺点。而作为地中海霸主罗马的皇帝,他的缺点就会被无限放大。19世纪英国历史学家普雷维特·奥顿(Previté-Orton),就提到了莫里斯的性格弱点:

他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而且对于其他人的意见特别是反对嗤之以鼻。

可是军事和外交的成功却是以国内赋税压力换来的,这导致了民众反对的情绪逐渐升高。于是602年,利用民众的不满,驻防多瑙河下游的将领福卡斯领导下开始了政变。叛军围困帝都君士坦丁堡后,城内外里应外合,最终莫里斯被福卡斯篡位并下令斩杀。

另一个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休·马丁·琼斯(A. H. M. Jones)则认为,莫里斯的死让古典时代真正终结,在他死后的40年内帝国因为战争和动乱面目全非,彻底从罗马帝国变成了希腊化罗马·拜占庭,社会与政治重组后面目全非。

偶然还是必然,拜占庭帝国因何在30年内两失埃及与黎凡特?

莫里斯形象的硬币

莫里斯的去世对于拜占庭帝国来说无疑是改变命运的转折,比如因为后来与波斯的长期鏖战,耗尽了两个巨人的财富和人口,还让斯拉夫人永久性的定居在了巴尔干半岛。特别是同波斯的战争,直接为30多年后穆斯林的崛起做了嫁衣。

必然:后查士丁尼时代的还债

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时期(527-565年)是东罗马的第一个黄金期,但这个光鲜的时期更多来源于成功的对外扩张。他治下的拜占庭帝国一度恢复了对意大利和北非的统治,罗马人差一点再一次囊括整个地中海。

但其长期的对外战争资源更多来自于此前几名皇帝的“勤俭持家”,殷实的家底在查士丁尼一世手中几乎挥霍一空。除了战争开支,他还对大兴土木十分热衷。也最终导致了尼卡暴动和后续对君士坦丁堡平民的屠杀。

偶然还是必然,拜占庭帝国因何在30年内两失埃及与黎凡特?

查士丁尼一世对帝国的由盛转衰负有重要责任

此外,查士丁尼一世时期还开启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瘟疫。其中在541-542年的首次爆发期里,拜占庭帝国因瘟疫丧失了三分之一的人口。查士丁尼瘟疫的流行造成了帝国兵源的巨大损失,严重限制了7世纪拜占庭的军力,间接导致了帝国后来领土的大缩水。

虽然查士丁尼的继承者们一直在为其留下的烂摊子还债,但在莫里斯死后帝国的颓势已经不可逆转。即便没有波斯和阿拉伯穆斯林的轮番打击,拜占庭帝国也很可能遭遇其他强敌的挑战。

必然:萨珊波斯宿怨与霍斯劳二世的野心

波斯帝国从古典时期(公元前54年罗马VS安息帝国)就是罗马的主要对手,开始了连年的攻防,继承了两国全部边界的东罗马帝国自然也继承了这个死敌。两国的战争主要目的当然是为了领土,其中波斯人觊觎罗马的叙利亚和埃及,而罗马则希望占领亚美尼亚和威胁两河流域。

偶然还是必然,拜占庭帝国因何在30年内两失埃及与黎凡特?

6世纪末的拜占庭-波斯边境,亚美尼亚西部被给让给拜占庭

两国700多年战争中谁都很难压倒对手,深入对方腹地情况寥寥,边界基本稳定在今天的约旦和叙利亚中西部,一直延伸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再向北。双方的边界变动更多位于亚美尼亚,以南的边界却很少变动。

前6个世纪罗马和波斯人更多围绕着一个地区进行局部争夺,但是两国最后100多年,双方开始举全国之力发动大规模战争。这种战争升级在后世看来无疑是毁灭性的两败俱伤,在双方国力特别是军事力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这种火并最终导致了7世纪的悲剧。拜占庭走向衰落,而波斯帝国被哈里发国吞并。

偶然还是必然,拜占庭帝国因何在30年内两失埃及与黎凡特?

霍斯劳二世

霍斯劳二世原本借助莫里斯的拜占庭军队恢复了皇位,为答谢他将西亚美尼亚给予罗马人,两国一度和平共处了20年。但借口莫里斯被谋逆杀害,波斯人倾巢而出深入拜占庭领土内部大肆烧杀。特别是在希拉克略平定福卡斯并示弱后,霍斯劳二世仍旧对拜占庭不依不饶,揭露了他对摧毁整个拜占庭的巨大野心。

霍斯劳二世的野心并非建立在萨珊波斯的实力基础上。当620年代罗马人开始重回正轨后,萨珊波斯开始转攻为守,最终一步步走向困境。他的贪婪也导致了自己被夺权杀死,偌大的波斯帝国也在后续穆斯林入侵后无力招架最终灭国。

必然:连续重创后难复原气

希拉克略皇帝在610年成为拜占庭帝国皇帝后,历经了初期的连续失败,见证了帝国丧失黎凡特和埃及。也是在他的努力下,罗马人重整旗鼓开始了反击之路,最终在628年让萨珊波斯归还了所占土地。但是此时的帝国已经是满目疮痍的局面,很难禁得住第二次沉重打击。

偏偏穆斯林在此时“从天而降”,在拜占庭-波斯战争结束仅仅不到三年后,就浩浩荡荡从阿拉伯半岛肆虐埃及和黎凡特。此时的希拉克略皇帝已经年近六旬,根本无力再度出征,即便出征也恐怕徒劳无功。

偶然还是必然,拜占庭帝国因何在30年内两失埃及与黎凡特?

中东今天已经是穆斯林的天下

当时的拜占庭百姓也亲眼见证了帝国在短时间内第二次失去埃及和黎凡特,相比第一次波斯人的占领。穆斯林的侵略更让人绝望,阿拉伯人迅速在两地进行移民和强制传教,到650年左右埃及和黎凡特已经基本完成了伊斯兰化和阿拉伯化。

为了应对穆斯林向帝国仅剩的领土渗透,拜占庭方面不得不于640年代开始实行军区制。利用安纳托利亚残存的领土,新建立的军区司令(将军)拥有军事和行政管治权,解决了兵源问题并集中了帝国残余军力,才让安纳托利亚没有重现埃及和黎凡特的悲剧。这也印证了拜占庭帝国其实有能力从内部挖潜恢复国力,但此前短时间内的连续入侵确实难以抵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