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悍刀行》中的大楚为什么败给了离阳?

戴利TomDaley


《雪中悍刀行》的王朝背景大致是中原地区九国乱战,加上北莽虎视眈眈。而在北方一隅的离阳突然崛起,横扫八国,统一了中原地区。而春秋九国,北凉王徐骁就踏破了六国,被封为异姓王,分封北凉,从未形成了北凉、北莽、离阳割据的割据。虽然雪中故事开始之初,其余八国早已消亡,但是随着故事的展开,也给我们讲述了一段过去的故事。在这消亡的八国当中,想必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应当就是大楚了。

大楚皇朝有多强呢?

中原文脉正统,有天下第一国手李密,有春秋十三甲中的兵甲叶白夔、剑甲李淳罡、刀甲齐练华;有曹家最得意曹长卿,有诗歌冠京华王擎,有杂学大宗师汤嘉禾;有文豪斗酒诗百篇,有美人姿色倾城国;有十二万重甲大戟士,六万重甲铁骑,数十万青壮。无敌于春秋两百年,坚甲强弓,长槊大戟,是天下公认的大秦王朝以来未曾有过的盛世。可以说,大楚乃是中原的中心,而离阳王朝,不过是边陲小地的野蛮人罢了。但正是这么一群野蛮人,亡了大楚,还是如此的快,这是为何?

十八万人齐解甲,举国无一是男儿!

大凰城上竖降旗,唯有佳人立墙头。十八万人齐解甲,举国无一是男儿!

大楚亡后,从上阴学宫流传出来这么一首诗,位列当世“哀诗”榜首。这首诗是化用历史上北宋时期赵匡义灭蜀时,花蕊夫人所做的七言绝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史载破蜀宋军仅仅数万人,但是十四万士兵居然都卸甲投降了,更无一个是男儿正是在骂这些人没有一个男子汉。那么《雪中悍刀行》中“十八万人齐解甲,举国无一是男儿”也是在说大楚的士兵都没有骨气,都选择了投降,所以在讽刺吗?最开始的时候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在细翻雪中关于大楚的描述:“我大楚百姓,星河灿烂,人间何须羡慕天上。”“唯我大楚,宁在雨中高歌死,不去寄人篱下活。”大楚亡后,无论是大楚遗臣还是史学家,都提到大楚之亡,罪不在君王,因为君王英名,过不在臣子,因为臣子中心,更不是因为百姓,因为百姓勤勉。

所以,如此一个文治武功盛世,国富民强,民族自信心也强的大楚,他们的士兵不像是没有骨气的人,书中也从未有人责骂过大楚的士兵。所以我现在更倾向于第二种解释,十八万人齐解甲,举国无一是男儿。偷袭解甲后,这十八万士兵都是女的,因为男的都战死了,只有如此,才能体现出大楚的文治武功和衷心,才能把这首诗列作是当世“哀诗”榜首。那么,罪过不在君臣百姓士兵,又是因为什么而败的呢?我们再翻翻书,看看北凉与大楚的三场战役。

徐家军战大楚

徐骁大军浩浩荡荡南下,西楚的守江大将叛变烧断了铁索桥。但是即便如此,徐骁依旧打得非常的艰难,大大小小的战役不断,其中最出名的有三场战役,也可以说是奠定了徐骁的胜局的战役,景河大捷,妃子坟(公主坟)死战和西垒壁决战。

景河之战:大楚以十二万重甲大戟士守江,这些被称为历史上最强大的重甲步兵的大戟士,被寄予了厚望,也没有人认为徐骁能够突破大戟士的封锁。但是还未成为北凉军的徐家军用实力告诉天下,十几万大戟士不过是过时的鸡肋,在合适的战场上,没有足够骑兵协同的重甲步兵不过是靶子而已。景河之战三场战役,双方死伤不过三万,在这场战役的外围战场,褚禄山崛起了,这个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禄球儿用同归于尽的打法,把大楚北军给打懵逼了,帮助陈芝豹清理了北线外围。骑步结合的徐家军占据了绝对优势,在付出了一大半的徐家铁骑精锐的代价后,最终造就了景河大捷。胜利之后,徐骁为了防止在后续的大战当中出现纰漏,惨绝人寰的坑杀了八万降卒。

妃子坟死战:在前文中写得是公主坟之站,总管想必是把自己给写晕了。景河大捷后,大楚不得不龟缩屯兵西垒壁,但是在这最后的合围时刻,离阳王朝一道圣旨:不战则退,西北防线大将军赵波当后撤六百里,给了大楚喘息的机会,将景河大捷的成果拱手让了出来。而兵甲叶白夔也抓住了机会出兵夺回妃子坟,眼看战局将重新陷入僵局。

在李义山的谋划下,袁左宗率军一万六千骑,要将大楚所有的轻骑消耗光在妃子坟,同时要讲四万重骑拖死在妃子坟。这一场战役,袁左宗杀敌一百余人,军队战至只剩十六卒,若非陈芝豹抗命带兵救援袁左宗,这位袁二哥注定死在妃子坟。同样的,这场战役也造就了袁白熊的赫赫威名,也让徐家军能够进行最后的决战。

西垒壁决战:妃子坟死战后,双方对峙西垒壁,但是并非马上就进行了决战,而是陷入了僵局。正是在这僵局之中,离阳王朝开始卸磨杀驴了,徐骁被调回京城,同时发生了京城白衣案。吴素被围杀,强行突破陆地神仙境(伪境)留下了病根。皇子赵毅想要趁机捞功却逢大败,西垒壁被围三年而不亡,徐骁再度被调往西垒壁战场,吴素与徐凤年被留在丹铜关当做人质。

直到西壁垒决战,兵甲叶白夔直接对垒徐家军。六千铁浮屠重骑,三千大雪龙骑兵直插叶白夔中军。陈芝豹坐镇中军,徐骁身先士卒,吴素白衣缟素击鼓,城不破鼓声不绝。大战三个日夜,徐字旗下死战第一鱼鼓营只活下来十六人,陈芝豹不眠不休,身后号令卒换了六批十八人,军史官写断硬毫不下十枝,硬生生拖死了大楚最后的数十万青壮,赢得了西壁垒之战。

徐家军为什么能胜?

我从作者的字里行间细细寻觅,抠字眼抠出了徐家军能够胜利的大致原因

将领:大楚一方有七十二战从未败过的兵甲叶白夔,但是其他出彩的将领就太少了。而反观徐家军,有擅长同归于尽打法的褚禄山,有擅长消耗战的骑兵奖励袁左宗,还有能够与叶白夔的大戟军打平手的步兵将领燕文鸾,更有擅于国战的白衣兵仙陈芝豹,

风格:徐家军的战斗风格与春秋九国战争风格迥然不同。春秋战争胜或者败,一般损失都不会说非常的大,但是徐骁一人的战争风格改变了这点,徐家军,死战,唯有死战。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而徐家军,就是一群一直都是玩命的军队,战至最后一人都不罢休。每逢死战,先死将军,再死校尉,后死标长伍长,这是北凉铁律。

兵种:大楚有冠绝天下的重甲大戟军,而离阳军则更奉行马战。当然了,更多的还是离阳境内也适合养马,所以徐家军的骑兵冠绝天下。重甲步兵牺牲了机动性和灵活性,很难对骑兵造成太大的伤害。(骑兵主动撞上去找死的另说)虽然不明白原理,但是李义山是说了大戟军是过时玩意儿。

兵器:这个是比较重要的一点,从装备的完善程度来说,大楚是要优于徐家军的,毕竟大楚有钱。但是兵器装备的的先进程度,徐家军就要优于大楚了,国之重器的大床弩“九牛大弩,一箭摧山”,还有枢机弩,也射杀了无数的重甲大戟士。而这点优势主要来源于墨家匠子的付出,不过春秋大战后,墨家被离阳王朝赶尽杀绝,唯有北凉保存了一部分。

底线:这个指的是道德底线了,书中也说过,兵甲叶白夔走得是王道,正道。但是陈芝豹则要更加不择手段一些。在西垒壁前单骑独行拖死了叶白夔的妻女,叶白夔当场嘴角渗血。还有就是景河一战,坑杀八万降卒,让徐柿子来他肯定做不到,至少他说过他是做不来拖死人家妻女的事情。

决策:叶白夔虽然是兵甲,但是决策依旧是过于保守一些。后世分析,如果妃子坟一战叶白夔让已经展露了惊艳军事才华曹长卿去的话,结局或许就不一样了,但是很遗憾叶白夔选择的是资历深重性格稳重的将领蒙鹄。不过这个也不好说,我们读者才知道曹长卿后期这么厉害,在叶白夔眼里,曹长卿不过是很有才华的年轻将领,这种关乎国家存亡的战役,不敢让年轻人去也是很正常的吧。

君王:再一个就是大楚的统治者了,大楚的皇帝过于缺乏野心,喜诗词不喜兵戈过于善良。虽然是一个明君,但却不适合乱世,毕竟很多时候,你的进步太慢,就是一种错。大楚养士两百年,文治武功出众,却还是缺乏逐鹿天下的雄心壮志,安逸使人懈怠,大楚虽然没有腐朽,但是也缺乏锐气了。

当然了,大楚灭国,过不在皇帝臣子百姓,最后还是总管要大楚亡,大楚不得不亡。

“春秋之中,风雨飘摇,有人抱头痛哭,有人檐下躲雨,有人借伞披蓑,唯我大楚绝不避雨,宁在雨中高歌死,不去寄人篱下活。”

“你生死都在这样的大楚,我也在,一直都在。”

图片来源于:潇湘过客莫念《雪中悍刀行系列插图》


悠然岁月


徐骁马踏春秋

北凉军骁勇善战

褚禄山,陈芝豹,齐当国六位义子个个精明能干

还有徐晏兵之类的核武器

天时地利人和,大势所趋


打扰了704


多方面因素,兵、将、粮草、人心,简单点就是天时、地利、人和,我觉得很多战场胜负是必然也是偶然,多算多胜,少算寡胜,不算不胜。徐骁的存在一个主因,还有离阳皇帝的支持,虽然担心徐骁拥兵自重,却还是让徐骁那么干的人不多。徐骁也不是没打过败仗的将军,手下人依旧信任他,也是他的魅力。总之,一个国家的兴亡,一场战争可能是转折点,但不是唯一,方方面面因素都是离阳灭大楚的原因。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总管想让离阳灭大楚,不然不会有徐凤年。


酌酒论道


离阳先把西楚养起来,逐个削弱各个藩王的兵力,又将潜藏的威胁逼出来,然后一网打尽一劳永逸。也是大势所趋



倾心育儿


剧情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