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耿耿乡情凌云志 绿水青山谱华章

  耿耿乡情凌云志 绿水青山谱华章

  ——记市优秀共产党员、隆回县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处长、小沙江镇党委书记杨方且

  邵阳日报记者 兰绍华 通讯员 罗佳成 曹良海

  

  今年10月,隆回县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处长、小沙江镇党委书记杨方且受到省委组织部通报表扬,获得“担当作为优秀干部”的荣誉。

   这位身兼两个重要职务的干部身上到底有何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他。

  

辗转城乡 扎根山区

   1979年12月,杨方且出生于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原岩儿塘村(现并入白水洞村)一个农民家庭。

   从麻塘山乡水利站到虎形山瑶族乡综治办、司法所再到虎形山瑶族乡副乡长岗位,杨方且的足迹踏遍隆回西北边陲的山水村寨。29岁那年,他被选调到原邵阳市粮食局工作,从局办公室普通工作人员到副主任再到政工科长,这位来自偏远山区的年轻人一步一个脚印。

   2012年,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科级干部双向交流任职工作。杨方且响应号召,当年11月带着组织的重托和基层的信任,奔赴新的岗位——隆回县周旺镇党委书记。

   主动要求从城里到乡里工作,亲友对杨方且的决定甚为不解。而让亲友更不解的是2016年他的另一个决定:主动申请到隆回最偏远的小沙江镇任党委书记。面对不解,他心里坦然而决然:一个共产党员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只问艰苦,不问安逸!

   走马上任小沙江镇任党委书记后,他才真正体会到在偏远山区做“一把手”的不容易。自供区农网改造陷入僵局,石材开采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主导产业金银花遭遇前所未有的“寒流”,城镇建设基础薄弱……这些难题,都等着他和党委政府一班人去一一破解。

   让杨方且印象最为深刻的是2017年春天。当年,是小沙江镇撤村并村的第一年。对于地广人稀、社情复杂的小沙江来说,有6个村要并为3个村,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当时矛盾多,要求严,时间紧,责任重,还有信访事件。”杨方且说,“脚板底下出真情。我们只有按照既定方案,逐门逐户做工作,最后硬是做到了在全县率先完成并村工作,并且是零上访。”而忙碌的工作之外,杨方且承受住了巨大的家庭压力。儿子当年中考,但杨方且完全没有时间管孩子。他儿子后来说:“那段时间我有46天没见到爸爸!”

   那段时间让杨方且心力交瘁的还有一个更严重的变故:妻子在长沙被确诊患有乳腺癌!妻子要求瞒住所有亲友同事。因此,杨方且忙完繁重的工作后,就抽周末时间火急火燎地在小沙江和长沙之间奔忙。


   培育“花朵” 铺就富路

   小沙江是“中国金银花之乡”,几乎家家户户种植金银花。但是,2013年,小沙江金银花遭遇极大危机。到2015年,该镇金银花的价格低至每公斤2元。许多种植户纷纷忍痛割掉金银花,改种其他作物。主导产业发展受阻,直接影响经济发展。村民中有的继续在贫困线边缘徘徊,有的则因此返贫。该镇共有6903户2456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370户4836人。

   杨方且就任小沙江镇党委书记后,决心重振金银花产业。他带领镇党委政府一班人,通过上门走访、民情恳谈等形式,耐心细致做群众工作,帮助群众重树信心。同时在上级支持下,小沙江镇将金银花产业作为扶贫的主导产业,全面推行“公司+农户”“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培育了一大批职业花农,建设了一批金银花标准示范基地。

   位于该镇的湖南鸿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集金银花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推广服务和生态农业开发于一体的民营企业。杨方且多次陪同该公司董事长舒利跑项目争资金,想方设法帮助指导公司稳基地,稳种植,抓质量,抓储存。鸿利药业与贫困户建立了产业或就业利益联结机制,为贫困户免费提供金银花苗,与贫困人口签订金银花保底购销协议。经过数年发展,现该公司与国内20多家制药企业建立了中药材供应战略合作关系,年销售金银花等中药材2000吨以上,年销售收入上亿元,帮助3000多户花农或脱贫或致富。

   除了金银花产业,杨方且等一班人还探索发展以富硒猕猴桃为主的特色果蔬产业,联结贫困户100多户。2018年,该镇打造出“小沙江猕猴桃”品牌。该镇发展以猪血丸子、腊肉为主的特色风味食品产业,与100多户贫困户签订购销协议。该镇还大力发展以旺溪瀑布、龙瑶幽谷为主的旅游产业,助推精准扶贫。去年和今年,这两个景点先后被评为3A级景区。2018年,该镇的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


   摘下“帽子” 捧回“牌子”

   小沙江镇连绵的群山下,埋藏着大量优质花岗岩。2008年,福建商人在该镇开办第一家采石场后,当地人从此发现了一条“靠山吃山”的新门路。

   该镇石材业发展到2016年,其利益主体可归纳为“万千百十”。“万”,指从石材行业受益的6个村组有近万村民;“千”,指石材企业直接就业人员数以千计,主要是本地村民;“百”,6家石材企业大小股东上百人,也是本地人居多;“十”,指有决策权的大股东有一二十个。

   2016年4月,杨方且到小沙江镇工作后就注意到,小沙江属高寒山区,生态脆弱,植被生长缓慢;开山采石对生态造成难以修复的破坏且污染环境。调研和走访后,他立即召集党委政府一班人研究,一致决定铁腕整治石材行业。此时的石材行业利益主体相互交织,情况复杂,最让他头疼的是天华、闽磊、新康这3家手续齐全的石材厂,其中新康石材厂所在的江边村还是一个瑶族村寨。关停这样的企业,若方法不当,会面临较大的社会和政治风险。杨方且等决定先停产整顿3家手续不齐全的石材厂。但到2018年,形势发生变化,中央、省、市各级高度重视整改工作,市委书记龚文密,市委副书记、市长刘事青多次来到现场调研、督办相关工作;今年2月,隆回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全面关停小沙江镇石材行业。县里成立小沙江石材企业关停退出工作指挥部,县委书记王永红、县长刘军分任指挥长、第一副指挥长,5名县委常委担任组长。此时的杨方且,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关停是铁定的,阻力是客观的。怎么办?唯有靠夜以继日、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回忆起与某个石材厂老板谈心的过程,杨方且说:“第一次上门,对方戒备心很重;第二次上门,对方情绪焦躁;第三次,人家干脆闭门不见;第四次第五次,对方似乎想开了些,愿意对话了;聊到六七次,他讲起做企业的艰难,眼泪直流,到这个份上,他心中的结也就散了大半。”

   关键时刻,新康石材厂的四个大股东主动响应,当着杨方且的面,做了两个艰难又感人的决定:服从环保大局,关闭工厂;损失自己扛,尽量保证30多个小股东的利益。这些小股东大多是工厂的工人,其中还有贫困户。此后,小沙江的石材厂全部关停,并全面开展生态修复工作。

   关停之后,“万千百十”怎么办?杨方且带领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引导他们从事金银花等绿色生态产业,想方设法帮他们解难题促发展。

   今年以来,作为小沙江镇党委书记,杨方且没有休过一个周末,加班加点成了常态。他顶着巨大压力,在上级领导的帮助支持下,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今年,小沙江镇终于摘下石材加工污染的“帽子”,捧回湖南省特色产业小镇的“牌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