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岛之战》:为什么此战之后日本消停了许多

有人说,中途岛海战是美日战争,跟中国人并无直接关系,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看《中途岛之战》呢?

我觉得这部电影对我们认识美日两个国家有一定的帮助。中途岛之战是二战时期的重要战役,可以说是扭转战争局势的战役。改变了太平洋地区的海军实力对比,也浇灭了日本海军称霸太平洋的野心。

《中途岛之战》:为什么此战之后日本消停了许多

电影宣传片剧照

电影大约130分钟,电影主线:美军轰炸东京-日军讨论中途岛计划-美日密码情报交锋-美日兵力部署推演-美日海战场景-美国军队的胜利。电影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当时美日双方的战争情况,能让人们对中途岛之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但如果说电影客观公正,我认为还有些偏颇。让我们去看一下美日之间的战争是如何开始的。

01、日本为什么敢和强大的美国开战

1.军国主义的赌徒心理。

日本的海军的成长要从两次重要的海战说起,中日甲午海战和日俄海战。

《中途岛之战》:为什么此战之后日本消停了许多

中日甲午海战

①甲午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当时的洋务派却比较务实,在军事方面不断地向欧美看齐,组建了号称“亚洲第一水师”的北洋水师,由于封建体制等原因,北洋水师的实力还是无法和日本相比。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资本主义得到快速发展,与封建的武士道精神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军国主义,极具扩张性和掠夺性。

中日甲午战争以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告终,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巨大的赔偿让日本尝到了战争的甜头,打仗不仅不用花钱,还能有赔款和割地等收益。马关条约的赔款让日本海军逐渐的强大起来,更刺激了军国主义的抬头。

《中途岛之战》:为什么此战之后日本消停了许多

日俄战争后的破败场景

②日俄海战,日本与俄罗斯为了争夺朝鲜半岛和中国辽东半岛的控制权,而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战争,日俄战争以俄罗斯帝国的失败而告终。这也是一场出乎意料的战争,日本以小博大,竟然战胜了强大的北极熊。

确实,日本两次战争都是以小博大,也都让日本获得了大量财富和利益,日本军事实力也不断提升,开始谋划着更大的战争甜头。赌徒的心理就是这样,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挑战,只要有机会,就要不停地去试,何况自身的军事实力也是非常不错的。

2.资源匮乏形势下的被逼无奈

二战时,美国一直喊着“中立国”的口号,到底是不是保持中立?

战争拼的就是实力,实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源,二是工业能力。日本经过改革后,工业水平达到先进先进水平,但是资源却是极度匮乏,这也是日本侵略的主要原因。

在1940年,美国对日本采取了资源控制策略,特别是日本的原油存量只够日本的半年用量。美国对资源的控制问题一直让日本比较头疼,日本早就动了打击美国的念头,由于美国实力强大,一再忍气吞声。


《中途岛之战》:为什么此战之后日本消停了许多

日本缺少钢铁匮乏,被迫用陶罐制作手榴弹

美国大发战争财,不断出售、租赁自己的军舰等军事设备给英法等欧洲国家,这让法西斯同盟都很生气。双层压力之下,日本决定动手打击美国。

在我看来,日本军队高层其实也知道美国的实力,想着打击美国必须一击制胜,让其一两年内不能有较大的复仇能力。这时,日本就想到了偷袭美国的军事基地珍珠港,因为珍珠港是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总部所在地,基地内有大量的军舰、飞机等武器。其实美国的珍珠港军事基地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对付迅速崛起的日本海军力量,遏制其在太平洋上的行动。美日战争拉开序幕,老牌帝国主义的较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战争场面绝对是前所未有啊!

02、中途岛战争的始末


《中途岛之战》:为什么此战之后日本消停了许多

电影中日军集合场景

①疯狂计划制作者山本五十六

奇袭珍珠港和中途岛计划的谋划者山本五十六曾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对美国比较熟悉,他深知美国的工业能力绝对是世界一流的,日本无法与之相比。想要让美国倒下,只有一次性打击美国军事基地,让美国短时间内无法再还击。偷袭珍珠港的计划就诞生了,日本在没有向美国宣战的情况下,突袭了美国的珍珠港军事基地,大量的军舰和飞机等军事设备被日军摧毁。

山本五十六谋划的奇袭珍珠港行动可以说是非常有针对性的,因为珍珠港停留着美国的航母和军舰等战略武器,一旦偷袭成功,美国短时间内不可能拿出重型武器反击日本。可是,意料之外的是美国三艘航母都不在基地,让山本的计划略显遗憾。

《中途岛之战》:为什么此战之后日本消停了许多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和日本扩张的示意图

②中途岛计划的一波三折

在偷袭珍珠港成功之后,日本军方彻底兴奋起来,只有山本五十六担忧,他认为日本惹怒了沉睡的巨人,美国肯定会反击报复的。不如先下手为强,攻击美国的前沿军事基地中途岛和夏威夷群岛。他将计划上报给日本军部,军部觉得珍珠港事件后海军的气焰过于嚣张,迟迟没有批准。

其实,在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民众对美国政府很失望,对美国军方也丧失了信心。美国决定用一场军事行动唤醒国民的斗志,赢回政府和军队的尊严,“轰炸东京”计划诞生了。美国对日本实施反击的行动验证了山本五十六的推断,山本的计划得到军部的通过,日本海军准备开始打击中途岛。

《中途岛之战》:为什么此战之后日本消停了许多

中途岛之战美日两国军舰、飞机线路图

③完美的中途岛作战计划让情报工作的失利葬送

中途岛计划的两手准备:先攻击中途岛前沿军事基地,如果夏威夷基地不来支援,那就直接拿下中途岛,作为自己的军事基地,进而用来攻击美国;如果夏威夷战机来支援中途岛,夏威夷就会军力空虚,那就直接派飞机攻占夏威夷基地。

电影中没有提到美军是如何破解的日军密码的,真实情况是1942年初,美军击沉并打捞上来日本的一艘潜艇。根据潜艇里缴获的密码本,美军破译了日军的“JN-25B”密码。

日军电报中频繁提到“AF”字母,美军认为这是一个地方的代号,但是不确定是中途岛,还是阿留申岛,还是其它地方。一位经验丰富的情报员想到一个试探的办法,用假情报试探日军情报机构。美军让中途岛的发报员发送了一条“中途岛海水过滤装置故障,淡水不足”的情报,随后在截获的日军电报中有多次出现“AF”字母,

美军就确定了“AF”字母就代表中途岛,认定日本下一个攻击目标就是中途岛

计划做的再完美,再详细,万一被对方知道了作战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做针对性的部署,这仗就不好打了。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情报工作的失利让美军抓住了日军的行动方向,这也是日军失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中途岛之战》:为什么此战之后日本消停了许多

中途岛的战略位置图

④中途岛的战略位置

自古以来,重要位置都是兵家必争之地。由于该岛位居太平洋东西航线的中间位置而得名中途岛,属难以开发的蛮荒之地,但战略意义十分巨大。该岛面积约5平方公里,位于太平洋中心腹地,可以说是不沉的航空母舰,一旦占领了中途岛,战力辐射范围就是整个太平洋。


《中途岛之战》:为什么此战之后日本消停了许多

电脑还原的当时中途岛的飞机、战舰场景

⑤中途岛之战真是“以少胜多”吗

双方军力对比:

  • 航母: 日军4艘,美军3艘
  • 各类舰船: 日7艘,美25艘
  • 各类飞机:日600余架飞机,美230架舰载机+172架陆基飞机

但中途岛海战双方的力量对比其实是这样的:4艘日军航母VS 3艘美军航母+中途岛。

日军在战斗中投入的飞机数量大约在600多架,但是一部分由于航母起飞飞机数量受限,还有一部分飞机是备用飞机(备用飞机就是攻占中途岛后,在岛上装备用的陆基飞机)。

日军实际参战飞机大约230架,而美军实际参战飞机数量大约为360架,日军根本不占任何优势。所谓的“以少胜多”,我觉得不是很合适。再一方面就是电影中没有明显体现到的美军雷达技术的应用,可以在视距外发现日军飞机和战舰,而日军只能靠望远镜和肉眼观察,所以技术上的代差也是原因之一,当然还有分散兵力的原因等。

《中途岛之战》:为什么此战之后日本消停了许多

中途岛海战的全景图

03、战争到底拼的是什么

为什么日本中途岛海战后消停了许多?这主要是在海战中,海军家底基本消耗殆尽,国家资源的匮乏导致一时制造不出战略武器,而美国仅损失了部分战略武器,这对国力强大和资源丰富的美国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弹丸之地的岛国,省吃俭用数年时间才建造的航母群在中途岛之战几乎全军覆没,这对日本的打击绝对是致命的。

战争对一个国家的考验是多方面的,包括国力、工业能力、战略资源和民众斗志等等。实力较弱的国家也许会在一场战争中胜利,但不可能是最后的胜利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