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穿衣很讲究,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阶级!红黄一般人不能用

有人说美国喜欢拍科幻电影,因为他们没有太多的历史;而中国喜欢拍古装剧,因为中国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古代的文化、习俗、饮食、制度等等都是李夫子研究的方向,而对于大多数小伙伴来说,可能大家对古代的帝王、名臣、武将、文豪等人物以及历史大事件有一定了解,而对于古代接地气的风土人情却很陌生,而今天李夫子就给大家普及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古人对颜色的喜好!可能很多小伙伴感觉很奇怪颜色有什么稀奇的?其实如果真的深入了解古人对颜色的认知,你会发现里面的内容同样丰富玄妙,且看李夫子一一道来。

古人的颜色搭配与现代人不一样

几乎每年都会上映很多的古装电视剧和电影,里面的服装设计,说实话,甭管是哪个朝代,设计的都叫一个五光十色。比如著名导演“张艺谋”拍摄的跟历史沾点边的电影,像《英雄》里面用到了绿色、黑色、红色,还有《满城尽带黄金甲》里面的黄袍、菊花、黄金圣斗士的金黄色等等,反正李夫子觉得不好看,太刺眼,可能是个人审美的原因吧。不过李夫子要告诉各位,我们的古人其实根本就不会这么穿衣服,他们对于颜色是有偏好的,“好色”,但是绝对不是像咱们现在“雨露均沾”,而是要有讲究的。如果有时光机的话,我们穿越到古代,你如果穿衣跟现代一样混搭,什么都颜色穿在身上,那是很有可能被有关部门抓住惩罚的哦。

古人穿衣很讲究,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阶级!红黄一般人不能用

“五色五行说”的由来

所以古人对颜色和穿衣的讲究跟咱们现代人是不一样的,想了解这个知识,就必须要先从影响历代王朝的“五色五行说”讲起。什么是“五色”呢?古人一直觉得这个世界是由“青、赤、白、黑、黄”五种基本颜色构成的,也称为五正色!这跟西方人现代所讲的“三原色”的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五色五行”又指的是什么呢?古代先民们认为“五色”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古人认为“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本物质构成了世界万物,它们不但赋予了万物的属性,而且也决定了万物的性质和关系,这是最早期的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古人穿衣很讲究,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阶级!红黄一般人不能用

这个观点最早是由商纣王的叔父“箕子”向周武王陈述治国大道时提出的。当时他讲了九条策略,史书称之为《洪范九畴》,其中第一条就是五行说。这个“箕子”是谁呢?他是商纣王的叔父,周朝建立以后,周武王对箕子非常优待,其封地被分封在今天的朝鲜一带,赐予侯爵,史称“箕子朝鲜”或者是“箕氏侯国”,被认为定都在今天的平壤一带。总之这位老人家提出这个观点以后,咱们的老祖先们就把世间万事万物都纳入了“五行”的体系里面,比如“五音”:宫、商、角、徵、羽!“五味”:酸、苦、甘、辛、咸!“五气”:风、暑、湿、燥、寒!就连春、夏、秋、冬的四季,也一定要加上“中季”凑成“五季”。也就是说古人一年不是四季而是五季。

古人穿衣很讲究,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阶级!红黄一般人不能用

同理,方向也能跟这个理论相匹配。日出东方,与木的生发相类似,所以东方属木;南方炎热,所以属火;日落于西,与金清肃收敛的特征类似,西方就是金;北方寒冷与水的特性类似,故属水;而中央象征承载受纳之力,所以称之为土;由此与之对应的五种颜色,也就孕育而生了!木色青、火色赤、土色黄、金色白、水色黑。古人又把这五色和春、夏、中季、秋、冬,五季一一相对,然后把它用在了天子身上,根据季节去更换天子的居室、衣服、配饰、车马、马匹、旗帜、仪仗的颜色,这就是“五色五行说”的由来。

“五德终始说”的盛行

自从箕子向周武王阐述了这套理论之后的700年后,有一个阴阳家叫“邹衍”,经过他的前期研究,创造性地又提出了一个各大诸侯都非常感兴趣的新理论,就是“五德终始说”!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个朝代的终结、兴起就犹如五行转换,相生相克,无止无尽。也就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一个朝代是一个属性,比如说周朝是“占火德而得天下”,尚红色。秦国占水德,尚黑色,所以水克火。在公元前256年,秦国灭了东周,按照这个理论来讲,那就不是大逆不道,而是天命如此。

古人穿衣很讲究,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阶级!红黄一般人不能用

秦始皇嬴政也觉得这个理论基础很好,就此施行了“水德”的政令制度,比如说以十月为正月,崇尚黑色,并且还把黄河改了名字叫做“德水”等等。由此历史上第一个用“五德终始理论”治国的制度,在秦始皇的强力推动下粉墨登场。之后的历朝历代也是有样学样,玩起了这一套。比如说汉高祖刘邦,当时他有一个大臣叫做张苍,认为秦国暴虐无道,不属于正统朝代,所以应该由汉朝来接替周朝的火德,所以汉朝之正朔应为“水德”。直到汉文帝、汉武帝的时候,他们又认为秦属于正统朝代,又改汉正朔为“土德”,因为土克水。直到王莽建立新朝,又认为汉朝是属于火德,尚红色。再后来东汉的光武帝光复汉室以后,又正式承认了这种说法,从此确立汉朝的正朔为“火德”,颜色是红色。东汉和以后的史书就是采用这种说法的。

古人穿衣很讲究,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阶级!红黄一般人不能用

“黄色”作为皇家专属色的由来

看起来对于汉朝正朔属于哪个五德,好像是挺乱的,其实说白了,其目的就是统治阶级要给自己建立的政权脸上贴金,要表明和阐述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和正统性。所以崇尚什么德,就对应什么颜色,自然就变来变去了。既然要表明自己的正统性,作为天之子,万民表率的皇帝,他们穿衣服对于颜色那也是有严格规定的。比如说秦始皇特别崇尚水德,水德对应的是黑色,所以他常穿黑衣服,汉文帝崇尚土德,所以他是第一个历史上穿黄袍的皇帝。可是这个事情后头还在变,比如说东汉的光武帝刘秀崇尚火德,穿的衣服就是以红色为主。那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现在都一直觉得皇帝应该穿的黄袍正式流行了呢?通过翻阅史料发现,是从隋唐开始的,这两朝的皇帝都比较崇尚“皇天后土”的说法,以黄为贵,黄袍就成了皇帝的专用衣服,据《唐6典》记载:

“隋文帝着柘黄袍,巾带听朝。”柘黄就是用柘木枝染成的赤黄色,柘木是一种树木的种类了。

古人穿衣很讲究,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阶级!红黄一般人不能用

但是,那个时候民间老百姓是照样可以穿黄色的衣服的。那从什么时候老百姓就不能穿黄色的衣服了呢?从唐高祖武德年间,皇帝当时下诏:“禁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服”!等到李治继位后,更是下诏:“一切不许着黄”

,从此直到满清灭亡的1000多年时间里,黄色就正式成为了帝王家专用之色,其他任何人穿黄、着黄,甚至用黄等皆为谋反,不仅杀无赦,甚至会灭九族。

当时的唐高宗还规定了体制里官员袍子的颜色,比如“三品以上官员和亲王的官袍是紫色”、“五品以上是朱色”。这也就是我们常说“大红大紫”为什么是代表着一个人飞黄腾达的原因。当然现在这两种颜色如果搭配不好的话,肯定是被人笑话土气!等到后来,明朝可能嫌颜色太杂,直接就把大紫给废掉了,只留下了大红,大红就成为了黄色之后最高贵的权贵色彩。以上只是说了个粗略的大概,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在古代服装的颜色它是有一定划分社会等级作用的。

古人穿衣很讲究,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阶级!红黄一般人不能用

“红色”是权贵人家的专属色

在古代穿衣打扮、房屋建筑也都必须要遵守一定的颜色规则。咱们现代那是随心所欲的,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各种颜色的衣服,不受任何制约。就连盖房子也都可以想用什么颜色就用什么颜色,没人能拿你怎么着。可是如果是在古代,在古人们看来,这是绝对不能想象的。除了黄色之外,喜庆的红色,古代老百姓其实也是在用的,但是并没有现在这么普及,这么随意,这么简单。根据周朝的有关规定,只有上流阶层可用朱红色的车马器具,穿以红色为主调的衣服,而红色的靴子、旗子、带子常作为周王赏赐的珍贵礼物。老百姓结婚红色也是不能用的,但可以用白色,后来隋唐结婚的时候还可以用玄黑色。直到秦汉大一统了以后,老百姓使用红色才多了起来,但也是等级制度森严,使用红色分量得多和少,都要有严格的规定,否则就是僭越。比如说当年刘邦称帝以后,为了凸显“刘姓”的尊严,规定只有刘姓诸王的宅邸才可以使用朱红的漆门,这才有了后来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朱门”也就成了王公贵族和富贵人家的专有名词。

古人穿衣很讲究,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阶级!红黄一般人不能用

白色从结婚色演变成丧葬色

刚才也说了古人结婚曾经用过白色,它不是咱们现在用的西方婚纱这么简单,全都是白花花的一片。我们现代人就觉得这有点晦气啊,家里有丧事才会用白色啊,谁结婚用白色?可是根据《吕氏春秋》中记载,

“商汤之时,其色尚白,其事则金。”也就是说上古殷商的时候,白衣在早期是一种吉祥的服装,白色也非常吃香。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时候白衣就成了一个“凶服”呢?有史料显示,应该是起始于汉代。在西汉编纂的儒家经典《礼记•曲礼》篇中就有记载:“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纯素。”就是说父母在,帽子不能有纯白色的饰物、更不能有纯白色的衣领。当然了,这只是源于汉代,在当时还并没有形成社会共识。

古人穿衣很讲究,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阶级!红黄一般人不能用

汉朝末年,出了一个当世枭雄,叫“曹操”,他力主打倒一切繁文缛礼,就曾主张“裁缣帛为白帢,以易旧服。”“帢”是古代人带的一种便帽,白帢就是一种缣帛为底料,不加染色的帽子。他为了做表率,在平时就戴这种白色的帽子,甚至连参加宴会这种重要场合的时候都不脱下来,当时白帢还非常流行,是一种时尚。等到了魏晋南北朝的时候,白色还一度作为皇家颜色,根据《东宫旧事》记载:“太子纳妃,有白毂,白纱,白绢衫,并紫结缨。”当时南朝宋有一个大将叫萧道成,他篡位登基,建立南齐时,“王敬则手取白纱帽加道成首,令即位。”意思是说把白纱帽就像加冕的王冠一样带到他的脑袋上。直到历史发展到了南宋,白色才被官方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加以禁止了。根据《宋史·舆服志》记载:“临民纯素,可憎有似凶服。于是禁服白衫。自后凉衫只用为凶服矣。”

古人穿衣很讲究,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阶级!红黄一般人不能用

绿色为什么在古代不受待见

那最后我们再来重点讲讲绿色。因为直到现在“绿帽子”他成了一个带有贬义的代称,可是我们经常在说绿帽子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绿帽子要代表那方面的意思?这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是因为绿色在咱们传统颜色观中是作为一种“间色”,常常被作为贱色看待。那什么是“间色”呢?就是由青、赤、白、黑、黄五正色衍生出的颜色。正色的地位是很高的,而间色就不行了。绿色是由青和黄这两种正色调和而成的。自然出身就不好,再加上春秋的时候,古人不知道因为啥,就是不喜欢这个颜色。

早在春秋的时候,这社会上就有一种风气,“典卖妻女以求食者,绿巾裹头,以别贵贱。”还有《诗经》中说:“绿衣黄裳。心之忧矣。”《诗经》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穿衣服是衣和裳两部分的,上面的叫做衣,下面的为裳,搭配的时候上面一定要是正色,下面一定是间色,绿色是间色,如果你做成了衣,而黄色做成了裳,这就是上下易位,借此比喻正妻失位,贱妾上的意思。就是说小妾翻身当主人了,所以心中忧愁!所以要是真的追溯绿帽子为啥是现在这个意思,还得从3000年前谈起,再加上唐朝推崇的是土德,崇尚黄色,而木克土,而绿色恰好属于青色系,这能受待见吗?

古人穿衣很讲究,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阶级!红黄一般人不能用

再后来到了元朝,统治阶级为了收钱,增加税收方面的管理,用法律的形式将绿色衣着与社会地位捆绑在一起,《元典章》就规定:“娼妓之家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巾”,只要你们家有女子从事娼妓的职业,那么他的家长还有哥哥、弟弟就都必须裹青巾,区分卑贱。从此绿帽子就永世不得翻身了。

李夫子说颜色

李夫子刚刚讲述了古人对颜色的认知,各位小伙伴是不是感觉很复杂、很玄学呢?感觉古人的讲究太多了,还是没有现代人活地潇洒、惬意。不过通过颜色与衣着穿戴的讲究,我们也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古人们的风俗习惯,这也算是涨了一些见识和知识,不知道各位小伙伴有没有什么收获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