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名昭著的日本關東軍,名稱由來與日本關東地區無關


臭名昭著的日本關東軍,名稱由來與日本關東地區無關

侵略中國的日本關東軍

關東軍是舊日本帝國時代存在的,是舊日本陸軍的一部分。成立於1919年4月12日,解散於1945年8月15日。在舊日本陸軍中,關東軍戰鬥力最強,裝備最好,有“皇軍之花”之稱。極盛時,編有31個步兵師團,11個步兵和坦克旅團,1個敢死隊旅團和2個航空軍,共約一百二十萬人。

1904年2月,為爭奪中國東北的日俄戰爭爆發。5月,日軍攻佔了遼東半島的金州。戰後,根據雙方所締結之“樸次茅斯條約”第5、6兩款中之規定:俄國“將旅順、大連灣及附近領土領水租借權,與關聯租借權”及組成的“一切特權”,以及租借地“效力所及地之一切公共房屋財產”,“長春、旅順間之鐵路及一切支線……無條件讓與日本”。由於攫取了俄國侵略者在中國東北南部地區的一切特權,日本在亞洲大陸獲得了殖民地。9月,日本在金州設立關東守備軍司令部及軍政署,對金州及其他佔領區實施軍政統治。

1905年5月,為適應侵略需要,日本把中國遼東半島改稱“

關東州”,並廢關東守備軍及軍政署,在大連新設關東州民政署。10月18日,廢關東州民政署,在遼陽設關東總督府

1906年2月28日,下令在中國東北建立6個大隊獨立守備隊,警衛南滿鐵路沿線。6月,日本在奉天設立駐東北的總外交機構—奉天總領事館。7月31日,日本以第196號敕令公佈了《關東都督府官制》,將“關東總督府”改為“關東都督府”,9月1日關東都督府於旅順正式成立。年底,又設立“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簡稱“滿鐵”),進行殖民統治。

1907年,日本在“關東州”駐紮一個步兵師團和六個鐵道守備隊的兵力,隸屬關東都督府陸軍部。1919年4月,日本將關東都督府改為關東廳,將原關東都督府陸軍部升格為“關東軍司令部”,實行所謂軍政分治。從此,關東軍正式命名。4月12日關東廳和關東軍司令部同時成立。


臭名昭著的日本關東軍,名稱由來與日本關東地區無關

侵華日軍關東軍司令部舊址

因此,關東軍因侵駐的“關東州”而得名。關東州是金州半島南部一個存在於1898年至1945年間的租借地,包括軍事和經濟上佔有重要地位的旅順口港和大連港。此地曾先後被迫租借予俄國和日本。“關東”意為位於山海關以東,與日本的關東地方無關。

中國關東,近現代的關東主要指山海關以東,即今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四盟市、河北承德,今泛稱“東北”,明朝俗稱“關東”,清朝稱之為滿洲東三省。

日本關東地方,是日本地域中的一個大區域概念。其包括日本本州中部瀕太平洋的一個地區,由茨城縣、栃木縣、群馬縣、埼玉縣、千葉縣、東京都、神奈川縣所構成。其以首都東京為中心構成了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的東京都市圈,為日本人口最密集的地區,超過三分之一的日本人口居住於此。

臭名昭著的日本關東軍,名稱由來與日本關東地區無關

侵華日軍731部隊遺址

關東軍曾製造皇姑屯事件,炸死中國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策劃“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東北全境。從事生物戰細菌戰研究和人體試驗相關研究的731部隊也隸屬於關東軍。日本關東軍在侵華戰爭期間罪惡滔天、罄竹難書。

結局

太平洋戰爭開始後,關東軍主力逐漸被抽調至太平洋戰線。在1943年戰爭逆轉後,不少關東軍在太平洋的島嶼上被殲滅。1945年初,關東軍為了防備蘇聯紅軍的進攻,再次進行大規模動員以擴充兵力,關東軍的規模擴大到70萬之眾。蘇聯紅軍出兵東北,關東軍潰不成軍、全面敗北。關東軍及在南庫頁島、千島群島之部隊,共被蘇軍俘虜達57萬5千人,其中將官為148名。各地放下武器後之日軍被編成若干大隊,部分被押解去蘇聯境內的俘虜收容所。

1949年12月25~30日,蘇聯濱海軍區軍事法庭在伯力(哈巴羅夫斯克)對研製和使用細菌武器的日本戰犯前關東軍總司令山田乙三、醫務處長隆二、獸醫處長高橋隆篤等12人進行的公開審判。嚴重違反了1925年《

日內瓦議定書》關於禁止使用細菌武器的國際公約。根據被告犯罪事實,法庭判處山田乙三有期徒刑25年,對其餘11名戰犯分別判處有期徒刑2~25年。

不僅如此,那些靠關東軍發家的日本高級戰犯大都也沒有逃脫正義的審判。曾任關東軍憲兵司令、參謀長的東條英機,曾任關東軍副參謀長、參謀長的板垣徵四郎,曾任關東軍參謀長的木村兵太郎,曾供職於關東軍司令部、後任第7方面軍總司令的土肥原賢二,曾供職於關東軍司令部、後任第14方面軍參謀長的武藤章,均被送上了絞刑架。其他一些臭名昭著、惡貫滿盈的關東軍將領要麼受到懲罰,要麼揹著千古罵名苟且偷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