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吼叫”的父母对娃好?憋着不训也有弊端,惯的孩子不懂好赖

现在大家都在宣扬一个理念,那就是不要打骂孩子,做“零吼叫”的父母。

可是这样真的好吗?憋着不训,会不会也有弊端,一直佛系对孩子平静温和,在生活中无底线的容忍孩子的小脾气和坏习惯,能让孩子明白是非和好赖吗?

邻居的一位妈妈,脾气特别好,无论孩子闯了多大的祸,她都不会动怒,即使孩子沉溺于电视,即使孩子玩到天黑不肯回家,甚至是说谎打架,她都不急不躁不发火,不吼孩子,心平气和耐心地给孩子说话。

“零吼叫”的父母对娃好?憋着不训也有弊端,惯的孩子不懂好赖

周围的一众宝妈都非常佩服,这样零吼叫温柔的妈妈真的是太难得了。

然而,当孩子上幼儿园之后,一系列问题才就接肘而至。孩子刚去前两天还是比较兴奋和乐意的,不曾想没几天就吵着不要去幼儿园了,表示幼儿园“真麻烦”。老师也反应到,这孩子“没法管”,表扬称赞孩子高兴,一旦批评就不能接受,哇哇大哭。

“大家都坐在一起画画,他不愿意非要做别的事情,我让他过来坐好,他不听还生气,我就拉了他一下,他哭着闹着说我打他。”老师一脸为难和头疼。

妈妈询问孩子到底为什么不听老师话,“妈妈你说的,我不想做的事情,你不勉强我,谁都不能吼我,不能打我。我不喜欢老师,她总是让我做我不想做的事情,我不想上幼儿园。”孩子很“无辜”地说道。

【显而易见文中的孩子已经被他妈妈一味的容忍“宠坏了”,他不愿意受到约束和管教,更接受不了批评。他的观念里没有规矩,没有犯错应该及时改正的观念。这些都是他的妈妈一直以来的“零吼叫”“零脾气”造成的。】

▶▶“零吼叫”带来的弊端和影响

饭桌上,乐乐霸道地说,“我喜欢吃土豆丝,给我端过来放我跟前。”爸爸刚要发火,妈妈却说,“别吼孩子,他能乖乖吃饭就行。”于是把菜端过去。时间久了,乐乐开始要求,只要是他喜欢吃的,别人都不许吃。就连出门在外和其他人一起吃饭也是如此,丝毫不觉得有错,反而认为理所应当。

“零吼叫”的父母对娃好?憋着不训也有弊端,惯的孩子不懂好赖

★孩子学会跟父母谈条件

因为父母的好脾气,使得孩子有恃无恐,做任何事情都不会思索后果。当父母和他温和讨论事情的时候,他会有所估量,不会轻易认同和听指令,那么,就会产生一些小心思。

比如:谈条件,“让我先看电视我才写作业。”“让我回家你就要给我买玩具。”等等类似的“要挟”,而父母因为想要孩子听从,又不想强迫和吼叫孩子,于是就会答应这样的条件和交换,时间久了,孩子会把这样的方式看作理所当然。

慢慢地孩子就会变本加厉,越来越“嚣张”,任何事都会被他拿来谈条件,吃饭、睡觉、上学,这些本就是孩子的分内事,似乎却成了都是为父母完成的事情了。

★自私任性,凡事都以自己为主

刚才那个例子中的乐乐就是,因为父母的不管不训,让他成了“小霸王”,所有人都得以他为主,他的决定才是最重要的。等到孩子长大,也不会懂得分享,也会成为一个自私自利的人。

在应该制止和管教孩子的时候,选择了漠视或是默许,无疑就是骄纵孩子。自私原本就是孩子的本能,在应该引导孩子的时候不去引导,就会让孩子永远学不会分享和同理心。

★不懂规矩,不愿受约束

如果长期所处的环境都是没有约束,没有规矩的,也就是所谓的在一个能够“释放天性”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那么他的规矩意识是非常淡薄的。

“零吼叫”的父母对娃好?憋着不训也有弊端,惯的孩子不懂好赖

父母应该要让孩子明白,什么事情是爸爸妈妈可以容忍的,什么事情是绝对不能接受和容忍的,父母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和原则。规矩应该是从家庭开始,要让孩子明白在集体环境中更应该有秩序和规矩。如果父母凡事都不去树立标准,孩子怎么做都不怒不吼,那么他怎么可能听从老师,听从社会呢。

★不懂得尊敬师长

父母从来不表现自己生气和脾气,除了让孩子认为自己没有错之外,还会让孩子有错误的观念,“平等”,他认定的这种平等是谁都不被制约,谁也管不了谁。孩子不能够学会尊重父母,当然也就学不会尊重老师和其他长辈。“我妈都不管我,你敢管我?”多少嚣张气焰的孩子,都是被父母惯出来的啊。

孩子还小,要给他自由,要尊重他的想法,要让他感受平等,所以就决定无论何时都不能发火不能吼孩子,这样的理念,只会把孩子往错误的路途中越推越远。

♥温馨提示:【不吼孩子不是不管教孩子,不吼孩子不是不能对孩子发脾气。“零吼叫”的不温不火只会带来难以挽回的后果。偶尔也应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焦灼和愤怒,这样才能让孩子体会是非与对错,这样孩子才能学会同理和共情。】

▶▶宽容和严格共存,才能更好管教孩子

著名音乐人周杰伦在《锋味》节目中说道:“小时候很羡慕其他小朋友都能在外面玩,而我只能练钢琴。那时候小,觉得练琴真的很痛苦。妈妈会拿着藤条站在旁边,当时真的是又恨又怕。但现在真的很感谢她,所以我写了《听妈妈的话》。没有那个严厉的妈妈,也就没有现在成就的我。”

“零吼叫”的父母对娃好?憋着不训也有弊端,惯的孩子不懂好赖

✔不应该无条件宠溺

有很多父母将尼尔森所写的《正面管教》这本书作为教育范本。但是有一些人是片面理解了正面管教的意思,认为教育应该是真正的“零吼叫”和“零发火”、“零脾气”

事实上,正面管教的含义是,如何不惩罚、不骄纵地有效管教孩子,“和善而坚定”才是整本书的核心概念。

不应该把怒吼和打作为教育孩子的方式,但也不能放纵孩子,让孩子“无所畏惧”“无所忌惮”。无条件的宠溺孩子,无论何时何地都答应孩子的要求,是极其错误的。

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定要有最基本的底线和原则。比如纯粹想引起大人的关注而大喊大叫、不守规矩时,父母不应该听之任之,应该和孩子好好沟通,约束他的行为。

✔适时告诉孩子父母的情绪

当孩子明明犯错的时候,父母不应该装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依然笑容满面,情绪温和。父母应该及时地表达自己的愤怒和生气,要让孩子明白他所做的事情,就是不对的,是错误的,是会让父母不高兴、不开心,甚至伤心难过的。只有如此,才能让孩子真正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偶尔和适度、适时地对孩子发火,是有利的,这可以让孩子知晓父母的原则和底线。“妈妈已经忍住不发脾气了,但是妈妈真的很生气。”这样对孩子说才是“零吼叫”的正确表达,而不是说“没关系,妈妈不生气。”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情绪的克制和忍耐,让他有所改正和收敛,等他长大,他也不会暴力,对别人他也会学会克制,同时也能敢于表达内心的想法和

“零吼叫”的父母对娃好?憋着不训也有弊端,惯的孩子不懂好赖

凡事都应该松弛有度,过犹不及,严加管教和自由放任都不是良策,既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威严,又能让孩子享受到父母的宽容,才是有效的教育。

父母应该重视孩子成长的最初阶段,不要错过了最佳教育时机。“零吼叫”不应该成为放任和全部都容忍。让自由和严格相结合,然后才能教育出优秀的

今日话题:你认为教育孩子就应该“零吼叫”吗?一味放纵和惯孩子又会造成怎样的恶果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