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再度爆發,強制平倉風險來襲

隨著A股市場在11月中旬之後持續震盪,一度脫離投資者關注視線的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再度爆發,不僅多家上市公司在近期宣佈補充質押,同時已有部分上市公司承認公司股東質押的股份已經遭遇強制平倉的風險。

多家上市公司陷入股票質押風險

駱駝股份於12月2日發佈公報,披露公司董事路明佔因股票質押融資違約,質權人擬強制平倉,導致擬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被動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437萬股。

實際上,駱駝股份並不是近期唯一一家發佈股東股票質押爆出平倉風險消息的上市公司,就在11月29日正業科技公告,控股股東正業實業在五礦證券的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觸發違約條款,五礦證券擬啟動違約處置程序,根據相關規定,通過交易系統採取集中競價交易或大宗交易方式處置正業實業持有的正業科技股份不超過7838.29萬股。

11月27日銀河證券發佈申請執行案件及仲裁公告,稱因飛利信董事長楊振華與公司股票質押回購交易發生違約,銀河證券已向北京市一中院和北京仲裁委分別申請強制執行及仲裁,標的本金分別為1.41億元和1.42億元。疊加違約金及其他費用,總金額將接近3億元。

警惕!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再度爆发,强制平仓风险来袭

同一天,拉夏貝爾也發佈公告承認,公司實際控制人邢加興質押的1.416億股已經違約爆倉,目前正在積極尋求解決方案。

除了上述已經深陷股權質押強制平倉漩渦的上市公司外,還有部分上市公司雖然尚未發佈股權質押風險公告,但也在近期不斷傳出重要股東追加股權質押擔保的消息,比如11月30日林州重機便發佈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郭現生將其持有的公司部分股份辦理了質押延期購回及補充質押手續,向東方證券補充質押的股票數量達到110.79萬股。此外,國芳集團、盛和資源、搜於特、廣匯汽車等30家A股上市公司也都在11月份發佈公告,宣佈重要股東補充質押股票。

部分高比例股權質押股壓力大

隨著個股調整壓力的持續,上市公司重要股東質押融資後需要補充抵押物現象較普遍,而其中風險較大的主要是重要股東已經進行了高比例的質押,這些個股風險敞口較大。一旦面臨質押風險時,重要股東能否及時完成籌措資金、追加保證金或追加質押物值得關注。

據記者統計,截止12月2日,今年以來滬深兩市發生且尚未解押的股票質押項目共有6705個,涉及3293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公司股票質押比例佔公司總股本50%以上的上市公司多達351家。而單個重要股東(進入了公司十大股東名錄中的股東)已經質押了其所持有總股數的90%以上的公司更是達到106家。比如西水股份,截至12月2日,公司控股股東正元投資及其一致行動人北京新天地、上海德萊合計持有本公司股份203785701 股,佔本公司總股份的18.65%,其中累計已質押股份為 200824100 股,佔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所持有本公司股份總數的 98.55%,該股東及一致行動人後市進一步補充質押的能力已相當有限。

警惕!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再度爆发,强制平仓风险来袭

最令人擔心的是,在上述存在高比例股票質押的上市公司中,有相當部分在11月份的調整行情中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股價下跌,比如包鋼股份在11月份股價累計下跌6.57%至1.28元,其控股股東包頭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質押給內蒙古電力(集團)、中山證券、銀河金匯證券資產管理的65.93億股公司股票的理論平倉線則大約在1.18~1.27元之間,這也意味著包鋼股份質押的股票即將面臨強制平倉風險。

需高度警惕股票質押潛在風險

海通證券投資顧問翁玉明認為,上市公司扎堆股票質押,對自身有利也有弊,從有利的方面看,緩解了上市公司的資金壓力。但股票質押規模過大也會對上市公司造成隱患,首先股票質押會加大上市公司的債務壓力,直接影響到上市公司的財務健康;其次,一旦上市公司無法如期贖回質押股權,有相當可能性存在著這些股權被凍結,這可能引發大股東向上市公司伸手借錢還債問題,導致關聯交易大量發生,進而可能產生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的現象。更為嚴重的是,大量高比例股權被大股東質押出去甚至凍結的背後,存在著這些股權被拍賣的可能,進而導致上市公司控股權轉移的風險。

申銀萬國投資顧問譚飛表示,只要質押率不是太高,市場也沒有出現股災式下跌,上市公司的股票質押業務被強制平倉的可能性並不大,根據當前股票質押業務部門的操作規定,相關股票價格即使跌破警戒線、平倉線兩條線,絕大部分情況下也不會被強制平倉,而是由質押業務部門通知大股東完成補倉,若由於特殊原因,大股東無法完成補倉,往往會採取停牌、組織資金拉昇股價等措施,在整體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強行平倉非常少見,但也需警惕。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凌天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