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亡於貴族叛亂?陳勝吳廣是貨真價實的秦朝“士大夫”


秦朝亡於貴族叛亂?陳勝吳廣是貨真價實的秦朝“士大夫”


這些年隨著學界對歷年出土的睡虎地秦簡、裡耶秦簡、嶽麓秦簡、北大秦簡研究深入,對先秦,尤其是秦漢時期制度與社會的解讀相比傳統觀點,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學界通過對出土的秦簡研究,基本上對秦代政治制度和社會運行有了一個比較準確的認知,這其實就包括對引發了秦帝國覆滅的陳勝、吳廣身份的新的解讀。

傳統觀點認為陳勝與吳廣是“平民”,主要依據是《史記·陳涉世家》裡“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這句話,認為都給人做僱農了,那麼陳勝肯定是平民百姓無疑。

但是隨著學界對《睡虎地秦簡》、《裡耶秦簡》的解讀,對秦國——秦朝這段時間秦帝國社會運行規則瞭解的加深,尤其是出土秦簡對秦軍中低級軍官職務與20等軍功爵對應關係的說明,使得學者們這才發現,傳統觀點裡認為陳勝與吳廣是平民的看法,大錯特錯。

陳勝與吳廣並不是秦朝的平民,相反,他們兩人是貨真價實的“士大夫”。

按照秦軍功爵制度,陳勝、吳廣是秦朝的低級貴族。

《史記·陳涉世家》裡其實也說過陳勝和吳廣是“屯長”,但是因為《陳涉世家》前面介紹了陳勝年輕時曾經給別人當過僱農,所以傳統觀點默認陳勝和吳廣“屯長”職務是臨時性質,換言之,算不得數。

但是出土的秦簡則證實了早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秦的“二十等爵”制度已經做到了全社會覆蓋,也就是說早在秦帝國建立前,秦國已經不存在不實行“二十等爵”制度的“化外之地”。



秦朝亡於貴族叛亂?陳勝吳廣是貨真價實的秦朝“士大夫”

裡耶秦簡展


另一方面,秦其實是沒有所謂的常備軍的,秦都咸陽,尤其是秦皇宮守衛主要是由“宦皇帝者”負責。這裡的“宦皇帝者”,可不是指的宦官,而是指的以中大夫、中郎、持戟、武士、太子舍人等侍奉皇帝的人。這些“宦皇帝者”一般是由貴族子弟擔任,而且是不領俸祿的,身份接近於歐洲侍奉國王的貴族騎士。

沒有常備軍的秦帝國,根據對出土的秦簡進行解讀,秦朝軍隊一般由“屯戍”與“更戍”組成,這裡“屯戍”是秦人正常服役義務,口糧由官府供給;而“更戍”則是強制性徵發,而且常常和刑罰聯繫起來。

秦簡證明秦國有“貲”刑,所謂“貲”就是罰的意思,秦律裡經常會出現貲戍、貲甲,貲戍就是懲罰去戍邊,而貲甲則是懲罰繳納物品。

而秦帝國一旦決定進行強制性徵兵“更戍”,往往就會把原本只需要罰款、罰物、罰徭役的人全部徵發去戍邊,也就是貲戍。當然,秦簡裡貲戍並不是永遠,一般是一到兩年。不過比較慘的是,由於是強制性徵發,所以“更戍”的士兵就不能享受官府提供糧食的待遇,必須自備糧食。即使戍邊,耕種官田也要給官府繳稅,不像“屯戍”,戍邊時耕種官田不需要繳稅。

那麼,既然秦軍沒有所謂的常備軍,那麼哪些人擔任低級軍官職務呢?

根據解讀出土的秦簡,學者們發現秦軍在任命中低級軍官職務,比如屯長、什長、伍長這些軍職時是嚴格按照出身、爵位授予的,完全不存在臨時任命這種事情。而且也絕不會出現把屯長授予一個最低爵公士者,而任命一個四等爵不更為屯長下面什長的情況。



秦朝亡於貴族叛亂?陳勝吳廣是貨真價實的秦朝“士大夫”

秦朝兵馬俑

也就是說秦朝中低級軍職的任命時完全和爵位掛鉤的,低爵則低職或者無職,高爵則高職。

那麼什麼樣的爵位才能被授予屯長呢?

首先按照《商君書》記載,屯長和百將已經屬於軍吏級別,而不再是“卒”。屯長統帶50人,而百將則統帶100人。

而根據《睡虎地秦簡》披露,屯長是負責管理“徒卒”的,而《秦律雜抄》裡則披露“徒卒”如果犯了錯誤,如果屯長不上報,那麼屯長是要被罰款的。

另外,據《商君書》記載,按照秦“二十等爵”制度,第一等公士至第四等“不更”為“卒”,因此,凡是能在秦軍中擔任“屯長”職務的最次爵位也是不更,更大的可能是第五等爵大夫。

為什麼說陳勝和吳廣也可能是“不更“呢?

因為《史記》裡說陳勝和吳廣統帥的是 “適戍”, “適戍”也稱為“謫戍”,所謂“謫”就是社會犯罪的意思,這個犯罪情節比“貲戍”更嚴重,因此“謫戍”是無限期戍邊。

正因為“謫戍”主體是罪人、賤民,所以陳勝與吳廣以“不更”爵擔任“屯長”也是可能的。



秦朝亡於貴族叛亂?陳勝吳廣是貨真價實的秦朝“士大夫”

兵馬俑


其實這種現象在驪山刑徒中也出現過,章邯的刑徒軍裡的也不是隻有“刑徒”,還有“徒長豪傑”、“人 “吏徒”,而所謂“豪傑”和“吏徒”就是帶著刑徒到驪山出差的低級官吏以及行使低級官吏權利,但沒有官吏身份的“豪傑”。

這些“豪傑”和“吏徒”則是章邯刑徒軍的中低級軍官的主體。

在《裡耶秦簡》裡,秦朝洞庭郡遷陵縣公文裡曾顯示,遷陵縣大概有100多個“吏”,而長期在外出差的“吏”就佔了一多半。這些出差的“吏”很有可能就是押送犯人在去往某地服刑,或者統帶犯人去戍邊的途中。

好了,到此,陳勝與吳廣的身份已經明瞭,他們兩人最低爵位應該是“不更”,甚至很有可能是“大夫”。

曹魏劉劭《爵制》雲: 秦依古制,其在軍賜爵為等級,其帥人皆更卒也,有功賜爵,則在軍吏之例。自一爵以上至不更四等,皆士也。大夫以上至五大夫五等,比大夫也。

所以,不管陳勝與吳廣的爵位是“不更”還是“大夫”,他們兩人都是秦帝國貨真價實的“士大夫”。



秦朝亡於貴族叛亂?陳勝吳廣是貨真價實的秦朝“士大夫”

明白了陳勝與吳廣的真正身份,我們也就明白了秦帝國其實並不是亡於農民起義,也不是亡於對平民的橫徵暴斂,而是亡於陳勝、吳廣、劉邦、蕭何這些秦帝國低級貴族和官吏以及殷通、任囂、趙佗這些秦帝國高級官員和貴族的“叛亂”。

為什麼陳勝、吳廣這樣的“士大夫”會掀起針對秦帝國的“叛亂”呢?

根據秦二十等爵制度,獲得第四等“不更”爵,就可以不再擔任更卒。

而不更乃至大夫爵,看上去只是第四等、第五等爵,可根據秦朝軍制想要獲得不更爵位也絕非易事。

陳勝吳廣好不容易成了“不更”或“大夫”,結果朝廷一句“事情多,任務緊”,不再承認“不更”或“大夫”該享受的待遇了,還讓陳勝、吳廣“皆次當行”去戍邊,而且帶的還是一群罪犯、賤民。

換誰,誰心裡不窩火?誰不怒?

漢初晁錯在總結秦朝滅亡教訓時雲“秦始亂之時,吏之所先侵者,貧人賤民也;至其中節,所侵者富人吏家也

”。實在精闢,到位。

損害老百姓的利益,秦朝還能維持,損害了陳勝吳廣這些士大夫的利益,那秦朝就會被憤怒的士大夫們給埋葬。

《秦漢魏晉編戶民社會身份的變遷——從“士大夫”到“吏民”》、《論張家山漢簡中的“宦皇帝”》、《 秦漢謫戍制度》、《軍功爵制在秦人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秦代謫戍、贅婿、閭左新考》、《秦漢之際鄉里吏員雜考——以裡耶秦簡為中心的探討》、《史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