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官方语言到废除:看汉字在越南的兴衰

越南在古代是中国岭南地区的一部分, 在汉字传入之前,该地区并没有较为成熟的文字体系。但是,

自秦汉时期起,汉字开始在越南地区逐渐传播和发展。在此后的两千余年中,越南语言文字的发展和变化与汉语、汉字紧密相连。

一、移植阶段(公元前2世纪至968年)

汉字移植越南,与中国中原地区建立的王朝对其直接管辖和治理紧密联系在一起。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建立起大一统皇帝制国家。之后,秦王朝继续向南扩展,征服了西瓯族和骆越族,将岭南地区划入了秦的政治版图,在当地设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其中,象郡包括今中国广西省的一部分和今越南的北中部地区。

秦王朝为了加强对新征服的岭南地区的统治,派官吏依中原地区的政策、法度对当地进行治理。与此同时,一部分中原人通过戍守、贬谪等方式移居岭南地区,这些移民与当地人杂居通婚,在思想、文化、习俗等方面也逐渐融合,这些都为汉文化在当地的传播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而作为汉文化载体的汉字,也就成为了当地官方的书面表达形式。

从官方语言到废除:看汉字在越南的兴衰

秦王朝继续向南扩展,征服了西瓯族和骆越族,将岭南地区划入了秦的政治版图

汉字自身的特点也是其能够成功地在越南地区得以传播的原因。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具有较强的超时空和超方言的特征。在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语言特别是语音受地理因素的影响很大,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十里不同音”的情况非常普遍。

如果文字以拼写音素、记录语音为基础,在沟通上必然会出现较大的障碍。但正是由于汉字并不是表音体系的文字,才使得汉字在已经有了自己较为成熟语言的越南地区较为容易地得到移植,使得远在中原地区的中央王朝政令可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汉越语言不通的问题。

秦末,秦朝边吏赵佗在岭南地区建立了一个割据政权——南越国。南越国存在的九十余年是岭南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时期。赵佗本是河北真定人,其思想受儒家影响颇深,加之南越国的统治者也比较注重文教,“以诗礼化其民”,因此,汉语汉字在南越国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

汉武帝元鼎六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将象郡分为交趾、九真和日南三郡。从此,岭南地区重新回到了汉王朝的直接控制之下。汉王朝的统治者注重全国思想的统一,同时也重视边疆地区的教化。在思想文化上,儒学是当时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国家以经术取士,因此,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官学,均以儒家五经作为基本教材。对于边疆地区而言,如若想要入仕,就必须学习汉语汉字。

从官方语言到废除:看汉字在越南的兴衰

汉武帝元鼎六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将象郡分为交趾、九真和日南三郡

东汉至三国时期,汉字在越南地区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特别是,在东汉末年,由于中原地区政局不稳,战争不断,一些有着较高文化水平的中原文人或因贬谪,或因避难,南迁至交趾地区,使得汉字和汉文化在越南得到了新的发展。加之在此期间,岭南一些当权人物治理有方,所以交趾地区成为了中原之外的一方乐土。这一时期的本地儒士不仅能够用汉字以汉语文言的形式书写文章,在交际中也能使用汉语了。

到了隋唐时期,安南地区逐渐被纳入与内地相同的文教制度和科举制度中,汉语汉字的影响进一步深入,范围进一步扩大。这极大地鼓励了安南地区的士人学习汉语汉字、修习儒学。同时,唐朝也继续保留了历代将部分人贬谪或是流放安南的传统,加之民间自发的交往和迁徙,使得安南从官方的文书、政令到民间的契约、碑文等,一如内地,均用汉字书写,汉语也逐渐进入到越南语的系统之中,与越南语并行使用。

总的来说,自秦汉至隋唐,越南作为中国南疆的郡县,在中央政府的治理之下,思想文化上逐渐接受了儒家思想,文字上使用汉字作为其正统的书面文字;语言方面,汉语逐渐从中原地区派驻当地的地方官吏扩展到当地的士族阶层,并且与越南语有了一定程度的互融。

从官方语言到废除:看汉字在越南的兴衰

南越国遗址

但是,随着汉字在越南传播和使用范围的扩大,一些问题也逐渐出现:

第一,自秦在岭南设郡至唐末这一千余年的时间里,不断有中原人移居至越南,这些人一方面带去了中原的文化习俗,另一方面也接受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千年的融合,逐渐形成了新的不同于中原地区的特有文化和思维方式。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使得汉语不能够准确表达当地人的思想,加之汉语汉字始终仅在越南上层被使用,因此,汉语不能替代越南语成为当地人思维的工具。

第二,汉字是汉语的书写体系,汉语与越南语又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随着越南社会的逐渐发展,对文字需求的逐渐增加,汉字与口头语言的差异就必然造成了交流、记录等方面的障碍。这种语言与文字相分离的状况,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因此,随着当地人文化水平的提高,在文字上就必然会有新的要求,这也是汉字在越南进入归化与伪造阶段的内在原因。

从官方语言到废除:看汉字在越南的兴衰

古汉字

二、越南的独立王朝时期:汉字的归化与伪造阶段(968年至19世纪前期)

所谓归化与伪造,指的是汉字在汉文化圈传播和使用的过程中,在移植阶段之后,随着当地人对汉语文言的熟悉和理解,自然地开始借用汉语汉字书写本地语言,使外来的汉字“归化”成为本族或者本国的文字。之后,由于汉字不够用或者不适用本国语言,从而进一步发展到按照汉字的原理、方法和形式“伪造”出本民族或者本国的文字。在越南,这种新的文字就是喃字。

喃字,也叫字喃,是越南第一种较为成熟的民族文字。因为其以汉字为基础,造字的方法则是运用汉字的六书构字法,以汉字的形加上越南语的音,从而形成了更为复杂的方块字,所以喃字其实是汉字的孳乳字。从现存喃字的形式来看,喃字的造字方法主要是假借、会意和形声。

从官方语言到废除:看汉字在越南的兴衰

喃字,也叫字喃,是越南第一种较为成熟的民族文字

喃字在越南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喃字的发展与成熟。

喃字是越南成为独立的封建国家之后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968年,丁部领建立大瞿越国,越南成为了自主的封建国家。但独立王朝的前期,即丁朝至前黎朝,国家初建,尚无余力进行文化建设,因此越南在文字上仍然沿用汉字文言,鲜有喃字。

大约从12世纪起,喃字开始出现在一些汉字碑文或是文献之中。此时,喃字主要用来表达汉字所不能记录的一些越南语中的俗语、方言等。

13世纪之后,越南开始出现了一些用喃字写成的诗歌、文章。而能以喃字赋诗做文章,可见此时喃字的系统已经相当完善,具有可以表达越南语的形音义以及独特语法的功能,成为了一种不同于汉字体系的真正意义上的文字,这也可被视为是汉字传播至越南后,汉字伪造阶段的完成。

喃字巩固与使用范围的扩大。

15-18世纪,喃字逐渐发展巩固,甚至在胡朝和西山两朝,喃字还曾作为官方正统的文字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用。不过喃字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在书写体系中,汉字仍是正统的官方文字。

从官方语言到废除:看汉字在越南的兴衰

越南古代皇宫建筑上的喃字雕饰

喃字的兴盛。

18-19世纪,用喃字创作诗文逐渐成为越南的风潮,喃字进入了繁盛阶段。许多用喃字创作的文学作品相继问世,如阮攸的《金云翘传》、阮辉似的六八诗歌体《花筏传》等。此外,喃字也被更为广泛地应用在乡约、楹联等,使得越南的文字出现了汉字使用范围的减小与喃字使用范围扩大的状况。在语言文化方面,越南由之前被动地接受汉文化和汉字,逐渐进入到主动学习、主动利用的阶段。

喃字在越南的发展和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汉字与越南语“语”“文”分离的困境。但作为本土化了的汉字变体喃字,在越南漫长的封建王朝时期始终没有能取代汉字,这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第一,越南成为独立国家之后,在19世纪前,一直与中国保持着宗藩关系,这使越南一直深受中国的影响。而儒家文化在越南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文化的认同使汉字不易被喃字所代替。另外,懂汉文识汉字也是越南士族阶级身份的象征。

第二,喃字本身存在着一些缺陷。喃字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而来的,但总体来看,其形体上较汉字更加复杂,难写难记,影响记录的效率,不符合语言文字进化过程中“简化”的规律,而且喃字的很多部件是汉字,因此习得喃字,仍然要以学会汉字为基础。同时,其表音的作用也并不完善,越南语中的很多音节,如复辅音,喃字很难体现。

第三,由于喃字的创制、发展等并非是有计划的国家行为,在发展过程中又缺乏校正和统一,字体上很不一致,容易引起歧义,因此不易于推广和使用。

从官方语言到废除:看汉字在越南的兴衰

作为本土化了的汉字变体喃字,在越南漫长的封建王朝时期始终没有能取代汉字

三、越南文字的创造阶段

不同于汉字文化圈中的日本、朝鲜,越南文字的创造并不是以汉字为基础的喃字继续完善发展而成的,而是在西方文化传入后,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创立的越南国语字。

17世纪葡萄牙等西方国家的传教士来到越南,为了传教,他们采用拉丁字母为越南语注音,逐渐形成了新的越南国语字。这种表音文字为越南在使用汉字时一直难以解决的“语”“文”分离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但国语字的使用起初仅限于宗教范围,并没有得到迅速推广,汉字仍是官方使用的唯一文字。

究其原因,首先,当时越南仍是中国的藩属国,受中国影响颇深,汉字是汉文化的代表,因此外来的其他文字很难得到统治阶级和士族阶层的认同。其次,儒家文化在阮朝是官方正统的文化,修习儒学经典,首先要通汉字、汉语文言。再次,汉字也是承载越南历史文化的书面语,越南人了解学习自己的历史文化也需要修习汉字。

19世纪末,法国殖民者占领越南,中国与越南的宗藩关系结束。法国殖民者清楚地意识到汉字在越南的意义,因此消灭作为汉文化与越南历史文化载体的汉字成为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达到消除越南人民的民族意识和文化的目的,法国殖民者一方面限制汉字的使用,另一方面积极完善并大力推广国语字,同时逐步在越南传播法语及西方文化。

虽然法国殖民者在文化方面的诸多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当时大多数越南的上层精英出于民族独立意识的考虑是反对使用国语字的,汉字仍是越南精英阶层乐于使用的文字。

从官方语言到废除:看汉字在越南的兴衰

为了达到消除越南人民的民族意识和文化的目的,法国殖民者限制汉字的使用

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南的民族民主革命兴起,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成为了越南当时最重要的任务,而如何快速传播革命思想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越南在法属时期,由于法国殖民者推行的文化殖民政策,国民的文盲率高达95%,而汉字复杂,懂得汉字的人大多集中在上层社会,喃字不规范,且难写难记,而国语字以其简便易学,与越南语契合度高,能够更好地表达越南人的思维,从而有利于提高民族凝聚力。

当时的越南精英阶层正是出于这些原因,选择了国语字作为其传播思想的工具,使得国语字迅速被推广。20世纪中叶,越南独立后正式宣布废除汉字,以“国语字”作为国家的正式文字,从此,汉字和字喃在越南成为了古文字,退出了越南文字的舞台。

结语:汉字在越南使用了两千余年,在越南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将当时先进的汉文化传播到越南,为越南形成和发展出自己的民族思维和文化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汉字作为越南使用的第一种成熟而统一的文字,也承载了越南两千余年的历史、文化,也为中越两国的交流提供了便利。

然而,由于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文字是语言的记录符号,因此汉字不能完全准确地记录与之属于不同语言系统的越南语。随着越南民族意识的逐渐形成,国民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汉字被国语字所取代,这是越南民族意识发展在语言文字方面的表现。

但汉字在越南不仅是汉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越南历史文化的载体,因此废除汉字使得越南的历史文化被割断,文化断层的问题也成为越南使用国语字之后出现的新问题。

从官方语言到废除:看汉字在越南的兴衰

越南字书法作品

更多精彩请点击“关注”,如有不足之处还请批评指正,敬请留言,必定认真回复!

文中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