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在校名中公开宣称“第一”,这两所高校的底气来自哪里?

提到校名中有“第一”的高校,人们很快就会想到今年2月份才成立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该校成立之初就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前不久,山东第一医科大学2019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开讲,有来自全球的174名优秀青年学者参加。一时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


敢在校名中公开宣称“第一”,这两所高校的底气来自哪里?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是在整合了泰山医学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立医院等三个单位资源的基础上成立的,第一任校长为山东籍工程院院士宁光教授。一所地方管理的医科院校,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挂帅,很是少见。

根据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的初期规划,其将用三到五年时间,让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在全国争取到一定的地位和分量。为实现这个目标,山一大在基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着全面而积极地部署。该校投资在建的学校主校区(济南),坐落在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核心区域,规划占地面积约2600亩,规划校舍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现已建成32.6万平方米,整体项目将于2020年8月全部交付。

另外,山一大在建的总规划12万平方米的校级医学科创中心,未来可承载100到150个科研团队。据该校相关领导介绍,学校正在建设的样板间“参考的是斯坦福、哈佛的建设标准,预计年底前样板间能入驻。这里面基本设备都有,可以拎包入驻”。


敢在校名中公开宣称“第一”,这两所高校的底气来自哪里?

除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外,还有一所高校,校名中有“第一”这两个字,它就是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素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前身为南宋著名理学家张栻于公元1161年创办的长沙城南书院。

1903年城南书院更名为湖南师范馆,很快又更名为湖南全省师范学堂;1904年湖南全省师范学堂(部分)改建为湖南中路师范学堂;1907年湖南中路师范学堂更名为湖南省立初级师范;1912年湖南省立初级师范更名为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自此,“第一”这两个字基本就永远地嵌入在该校的校名中 。

历史上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曾涌现出很多知名人士,比如鼎鼎有名的何叔衡、蔡和森、李维汉、任弼时等。


敢在校名中公开宣称“第一”,这两所高校的底气来自哪里?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和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这两所校名中有“第一”的高校,何以敢公开宣称“第一”,它们的底气来自哪里?它们真的是“第一”吗?

成立不到一年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显然有做“第一”的想法。该校校长宁光教授曾对“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的校名做过解释,他说“学校的办学定位是‘在山东,为山东’;学校校名中带有第一,就要争当第一”,同时他也承认“虽然想做第一,不代表一定能做成,但想做是最终能做好的基础。只要想做了,有了主观能动性,再加上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我相信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能成为第一。”


敢在校名中公开宣称“第一”,这两所高校的底气来自哪里?

正因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有做第一的想法,该校才有动力在各个领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比如人才引进,仅2019年就投入了近1亿元实施“人才引进(提升)计划”。对于A类领军人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的引进政策是“提供超过120万的年薪,以及超过350万的住房补贴”。对于聘任为独立PI的领军人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的引进政策是“年度拨付运行经费200万以上,配备5人以上科研团队及助手,妥善解决配偶随迁、工作安排问题”。

相比之下,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就显得有些默默无闻,近些年也没有什么大手笔的动作。

但话说回来,国内高校的发展都离不开定位和行政资源的支持,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之所以能办得红红火火,是因为地方给他的定位是“争第一”,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资源支持(一个济南主校区就是55亿元的投资);而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则没有那么好命,它几乎没有享受到地方的资源倾斜政策。


敢在校名中公开宣称“第一”,这两所高校的底气来自哪里?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在校名中公开宣称“第一”,底气来自于定位和各方的全力支持;​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在校名中公开宣称“第一”,底气则来自于其在湖南地区师范领域的资历和历史成就。

至于这两所高校将来会不会成为“第一”,就要看分析的角度了。如果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持续得到优质资源的支持,在地方管理的医科院校中斩获“实力第一”或“规模第一”的名号,完全有可能;如果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专注自己的优势“小学教育”,不断发扬光大培养乡村优秀小学教师的“一师模式”,也有可能成为地方管理师范类院校中的“小教领域第一”。正所谓“万事皆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