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偉華:“賣米”也能賣出好生意

在多數人看來,創業似乎是年輕人的專利,而且創業的內容如果不是人工智能、5G,區塊鏈這些熱得發燙的領域,那就不夠炫酷,就無法得到資本和市場的追捧.但在成都,卻有這樣一位創業者,他在50多歲創業,做的是傳統得不能再傳統的生意——“賣米”,但是他卻賦予了這項生意新的時代元素——瞄準全穀物食品市場,深耕特種穀物領域,並因此做得風生水起,他就是四川杏華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鄧偉華。

鄧偉華:“賣米”也能賣出好生意

中年白手起家,如何在創業路上走出自己的廣闊天地?市場競爭激烈,如何將傳統產業做出特色?為此,天府早報記者專訪了鄧偉華,並與他就這些問題展開討論。

創業——來自東北,闖蕩南洋,紮根成都

在成都開始創業之前,鄧偉華曾在成都一家企業擔任副總經理的職位,然而在別人看來身居“高位”的時候,他毅然決定辭職,他說:“不會給別人‘打工’,要自己當老闆”。這要源於他年輕時在東北和深圳創業就已經小有成績,後來又到馬來西亞闖蕩十多年的經歷。“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的熱情壯志促使著他在新的城市開啟新的創業征程。

“來成都之前,我從來沒有想過,來了之後,就不想走了。”當記者問到選擇成都創業的原因的時候,鄧偉華說:“經朋友介紹來成都住了幾個月,發現這個城市包容性強,不排外。而且成都的人文環境好,有文化底蘊,基礎設施完善,在這裡生活感到很輕鬆閒適”。與大多數創業者一樣,鄧偉華的創業之路也並不平坦。尤其是初來成都時沒有人脈資源,沒有渠道通路,有好的產品卻難以找到銷路。轉折點在於加入四川省川商聯合會和四川省吉林商會,有了商會的幫助銷路也逐漸打開。現在鄧偉華已經成為川商聯合會聯席會長和四川省吉林商會副會長,他希望幫助更多與自己同樣經歷的商人夥伴。

創新——特種穀物打造核心競爭力

根據美國谷物化學家協會的定義, 全穀物基本的組成包括澱粉質胚乳、胚芽與麩皮。市場上全穀物產品魚龍混雜,千篇一律,如何差異化凸顯產品特色是重要的問題。鄧偉華的答案是定位+產品。杏華堂主打中高端主食食材,在消費升級的當下佔領中高端細分市場,打造有機特種穀物。依託東北天然的黑土、海藻土、弱鹼土等特殊地域條件,研發出海藻米、弱鹼米、鴨田米、稻花香米、富硒米等一系列特種主食穀物,口感功效不同精確對準各類細分市場。“不允許自己的產品出現瑕疵,要對得起客戶和消費者。”提到特種穀物時,鄧偉華眼神堅定地告訴記者。

除了“地利”,“人和”也非常重要,鄧偉華十分重視生物科技的力量。為了解決全穀物因保留麩皮、胚芽和胚乳,口感粗糙不及精細加工食品的問題,他專門引進韓國復原預熟的技術和設備,研發出 “免淘免泡,同煮同熟”並且“營養又美味”的全穀物加工食品。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之餘,鄧偉華還在國內與南京大學食品學院、農業科學院等進行合作創新,專研糧食深加工,提升其附加值,並打造黑小米、綠小米、紅小米等特種小米,進一步擴大市場。

未來——顛覆傳統開啟新模式

2018年鄧偉華註冊了另一家新公司——吉林省濤羽農業科技發展公司。新公司的註冊成立暗示著商業的擴張與更大範圍的聯動與革新。對此,鄧偉華解釋道:“我們要把濤羽打造成為一個品牌,成為連鎖企業,未來我們還將成立一個集團。”在東北原產地訂單農業為原料提供基礎保障前提下,保持研發生產的重心,並推動“百城萬店”計劃落地以及品牌形象的打造。據鄧偉華介紹,將在今年春節前啟動“濤羽”的第一家旗艦店,在明年8月底完成百家店的啟動。

在電商的衝擊下,傳統的線下零售如何保持活力能夠盈利又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而鄧偉華早已有規劃好藍圖,胸有成竹地告訴天府早報記者他的兩大妙招—— “濤羽有機新生活”和“異店聯盟”。“濤羽有機新生活”以“新零售”顛覆傳統的社區商店模式,採用會員制度走中高端市場,消費者要想購買高品質食材,先要成為會員,之後在每一次消費活動返利。鄧偉華說:“相當於給顧客打了8折。” 而社區門店以精美的裝修設計更多的是起到展示產品、線下體驗和品牌推廣的作用,購買產品則根據需求配送上門。“異店聯盟”顧名思義就是聯合不同的商家店鋪,消費滿一定的額度贈送其他商家的優惠券,這樣“你的客人也是我的客人”增加客源,促進商品的流通,帶來資金的週轉。用鄧偉華的話說就是:“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把競爭對手變為合作伙伴,營造一個良好互利的商業環境。”

配合——夫妻二人堅持初心共謀發展

除了自身的眼光和努力外,鄧偉華的成功還離不開其夫人——杏華堂總裁何為在背後的支持。當記者提及“夫妻開店”,如何處理好彼此關係時,鄧偉華坦言。“我們兩個感情一起很好,而感情之所以能維持這麼久,主要在於彼此沒有私心,都是為了這個共同的家。” 他說:“當公司做大做強之後,有些夫妻很有可能彼此有了私心,想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這樣他們感情的破裂就是肯定的了。我們兩個都很清楚,公司不是我們兩個人的,我們更要為股東負責,要給他們一個好的交代,不能辜負別人的信任。”

當然,夫妻二人創業過程中,產生爭執是肯定的,但關鍵是要正確處理。對此,鄧偉華說到了自己經驗——“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夫妻二人的分工明確,默契配合,並且互相尊重彼此的工作領域。在公司,鄧偉華主要負責商業戰略方面,是公司未來發展的總設計師。而夫人何為則側重於戰術方面,這很大在於她性格上有親和力,對每個人都真誠熱情,得到了很多朋友的認可更容易將項目實施落地。最後鄧偉華說到:“各自管好自己負責的板塊,互相不干涉對方,這樣矛盾就少很多了。即使在工作上有些衝突,也不要帶到生活中去。”

天府早報記者 何穎 實習生 張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