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縣引入“浙江市場”升級版 補鏈延鏈培育市場

四川新聞網巴中12月3日訊(杜強)“以前一斤乾花椒賣五六十,現在可以多賣百分之十,有了青花椒交易中心,我們可以實時瞭解花椒行情,掌握行業動向,利用交易中心這個平臺,還可以將我們的產品推向市場。”四川平昌君紅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勇高興地說。

“小小花椒樹,致富大產業。”近日,青田-平昌東西部扶貧協作農品雙創產業園正式投入運營,全國首個青花椒交易中心也在園區里正式開業,這也是浙江青田縣在踐行中央脫貧攻堅、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中的扛起責任擔當的生動體現。利用花椒產業園發揮該產業集群效應,再輔以青花椒商品交易中心功能佔據行業話語權的高位,這背後,體現的是浙江省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依託市場、發動市場、升級市場理念,走出一條“浙江市場經濟”升級版引擎在四川落地的寶貴實踐之路。目前,東西部扶貧協作雙創園的建成開業,輻射帶動發展了一批農特產品產業基地,累計實現增收900萬元,1000戶貧困戶享受到了政策紅利。

以“扶貧資金+社會資本”撬開產業瓶頸 補齊產業鏈條

青花椒具有較高的藥用和食用價值,有芳香健胃、溫中散寒,還有除溼止痛、降血壓等功效。從2015年起,平昌縣全力推進花椒產業發展。2017年,平昌青花椒獲評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目前,全縣43個鄉鎮建成青花椒基地35萬畝,是川東北最大的青花椒產業基地。然而,由於全縣花椒基地投產面積陸續增大,而且存在產業基地散、加工能力弱,更多是銷售原材料,附加值低,沒有價格話語權,青花椒產業鏈條不完整,難以發揮良好經濟效益。

據統計,浙江省目前擁有各類專業市場4347個,年成交額3606億元人民幣,其中超億元的專業化集群有400多個。因此,青田在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中,思考如何利用浙江在培育、發展市場中的先行經驗,把突破口放在了建設一個具備精深加工、商品交易、貨物集散等完備功能的產業園區上。高起點謀劃園區。青田-平昌東西部扶貧協作農品雙創產業園是經浙江青田、四川平昌兩省兩縣共同確認的扶貧援建幫扶項目。充分利用自身區位優勢、要素優勢,發揮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撬動和乘數效應作用,專班專人規劃,該產業園佔地100畝,集收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雙創園,有效延伸平昌青花椒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實力躋身川東北最大的青花椒交易市場、川東北最大的花椒食品集中加工區。高規格建設園區。為有效解決“怎麼建、建什麼、作用發揮得好”等實際問題,分三年注入扶貧協作資金6000萬元作為撬動資金,建成青花椒交易中心、農產品交易市場、花椒精深加工車間、農品主題館和體驗展示館,並配建花椒冷藏保鮮、烘乾、花椒油、花椒精油和花椒調味品等多條精深加工生產線,乾花椒年加工、交易能力可達10萬噸以上,年盈利可實現超過4億元。高質效營運園區。洽談招引巴山天香花椒有限公司參與後期營運,主動對接國內國際市場資源,開展全國範圍內青花椒產品上市方案設計、交易組織與管理、市場方案設計、產品集散、倉儲、物流、金融服務等業務。同時,充分發揮青花椒交易中心定價權,該交易中心是由天府商品交易所與平昌縣巴山天香花椒有限公司共建,並經四川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批准設立的一個以青花椒為主要交易品種的專業交易平臺。作為全國第一家青花椒專業交易平臺,它的開業將推動當地青花椒更好地進入市場,確保平昌青花椒價格穩中有升。

“交易中心初期主要進行青花椒及青花椒相關產品現貨交易 和基於現貨交割的產能預售交易等,對平昌縣青花椒進行平臺化集中銷售,構建平昌縣青花椒的’互聯網+’產銷新模式。”平昌天府商品交易所青花椒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賈其坤錶示,中長期將著重在川東北、重慶等周邊區域及全國其他重點區域青花椒產區發力,力爭到2022年,將青花椒交易中心建成國內最大的青花椒及青花椒相關產品的專業交易中心。

以“政策激勵+園區輻射”緊密聯結貧困戶 助力脫貧奔康

隨著雙創產業園的投入運營,平昌縣43個鄉鎮、360個村,104個貧困村的1.7萬戶51000村民也將從中得到實惠。“現在我們的房前屋後和自留地全部都栽滿了花椒樹,我家的花椒現在不愁銷路啦,今後有奔頭了。”平昌縣江口鎮臨江村貧困戶李玉芳說。

平昌是百萬人口大縣,是國家級貧困縣,2019年面臨年度脫貧和整縣“摘帽”雙重考驗,任務重、壓力大。在具體工作中,怎樣發揮園區直接帶貧、脫貧,始終強化帶貧益貧利益聯聯結機制建設,走出一條個人創業、企業增效、園區發展三方共贏的好路子。政策穩定增收掙“現錢”。出臺《平昌縣在外人士回鄉創業扶持辦法》,按照每畝300元標準補貼土地流轉費用,每年兌現資金1500萬元,平均每人每年可實現收益178元。建檔立卡貧困戶自願將小額扶貧信貸資金及產業扶持資金投放到企業,企業按照8%的年利率實行有償使用,按季度兌現利息,滿期還本,每戶每年最低可增收850元。勞務動態增收掙“活錢”。以村(居)為單位成立勞務合作社,負責組織保障企業用工,堅持“兩優先一放寬”(貧困戶優先、土地流轉戶優先,貧困戶用工條件適當放寬)的原則,建好“兩庫兩帳”(貧困戶信息庫、勞動力資源庫,貧困戶務工增收臺賬、園區用工臺賬),廣泛吸納貧困人口就近就業、就近務工。目前,東西部扶貧協作農品雙創園招聘企業管理合同工120人,每人每月工資2500元,每人每年最低能保障3萬元收入;雙創園輻射全縣218個花椒產業園,各園區每年有300天以上每天需管護固定工1000個,每人每天最低工資65元,每人每年最低保障近2萬元收入;花椒園區果苗全部正式掛果後(目前已有10萬餘畝試掛果),每年約30天的採摘期,每天每畝需12名採摘季節工,每人每天工資75元,每人採摘期可獲2250萬元勞務收入。自主經營增收掙“巧錢”。東西部扶貧協作農品雙創園每年大約需收購2萬噸農產品進行精深加工,大約支出收購資金9000萬元。群眾可因地制宜,在房前屋後種植花椒、茶葉等農特產品,相比種植傳統農業作物,土地改種經濟作物,每畝可實現年產值6000元,帶動戶均增收1萬元以上。

以“國內國外+線上線下”立體式幫扶 拓展多方位市場

“浙江青田是華僑之鄉,青田的很多產品都遠銷歐盟等國際市場,去年,在我們的牽線搭橋下,幫助平昌往海外銷售了花椒1.6噸,擴寬了花椒的銷售渠道,也提高了平昌青花椒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而現在交易中心的開業,將進一步促進產業的規範化和規模化,對於出口和內銷都有好處。”去年,依託東西部扶貧協作,平昌青花椒第一次走出國門,掛職平昌縣委常委、縣政府副縣長的浙江干部潘婭紅說。

平昌是典型的丘陵地區縣,區位優勢還不明顯,農特產品外銷成為現實掣肘。青田在國內外創業人數多,市場營銷資源豐富,是全國知名僑鄉,僑商資源豐富,青商實力雄厚。在利用自身商貿優勢打通市場環節的同時,還把平昌青花椒產品深加工和品牌培育納入重點扶持產業項目,從花椒選育、種植、病蟲害防治、生產加工、質量檢測等方面全程把關,即注重國內外市場拓展,又實現了量質提升。龍頭企業帶銷,在青田的牽線搭橋下,新零售巨頭“百草味”與平昌簽訂《精準扶貧項目合作協議書》,平昌農特產品藉助百草味在互聯網和食品領域積蓄多年的研發能力、物流能力、品牌能力,搭上電商快車道,走進千家萬戶。日前,百草味供應商四川品品食品有限公司已與平昌達成協議,通過雙創園採購20噸乾花椒,有效帶動貧困戶增收。政企聯動促銷,青田供銷社與平昌宜佳公司建立穩定合作關係,宜佳公司負責收購平昌本地農特產品在園區精深加工後,再統一包裝貼牌供貨給青田供銷社,青田供銷社負責推出產品。成都麗水商會青田籍供貨商葉妙虎,從農產品雙創園採購平昌青花椒2萬斤,今後打算繼續採購花椒為2000餘家商超直接供貨,為4000餘家商超間接供貨,直接惠及廣大椒農。依託僑商外銷,深度挖掘青田僑商資源優勢,去年,青田中智物產貿易有限公司將1.6噸平昌青花椒試銷出口意大利,獲得消費者的良好反響。由於品質高、反響好,2019年,青田中智物產貿易有限公司繼續加大訂購12噸平昌青花椒,專櫃出口新加坡供應“海底撈”。線上線下聯銷,青田平昌互建農品專櫃,青田在平昌建成進口商品城,線下體驗、線上購買渠道網絡全面形成,2018年以來,線上交易額達461.89萬元,青田印象、青田產品已經深深烙印平昌大地。

青田-平昌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中引入“市場理念”,著力體現“浙江經驗”、“浙江元素”,融合互補兩縣優勢資源,通過聯建園區、聯動營商、聯盟扶貧,創新探索出了東西部扶貧協作新路子,全面提升了當地農特產品產業發展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