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引入“浙江市场”升级版 补链延链培育市场

四川新闻网巴中12月3日讯(杜强)“以前一斤干花椒卖五六十,现在可以多卖百分之十,有了青花椒交易中心,我们可以实时了解花椒行情,掌握行业动向,利用交易中心这个平台,还可以将我们的产品推向市场。”四川平昌君红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勇高兴地说。

“小小花椒树,致富大产业。”近日,青田-平昌东西部扶贫协作农品双创产业园正式投入运营,全国首个青花椒交易中心也在园区里正式开业,这也是浙江青田县在践行中央脱贫攻坚、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中的扛起责任担当的生动体现。利用花椒产业园发挥该产业集群效应,再辅以青花椒商品交易中心功能占据行业话语权的高位,这背后,体现的是浙江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依托市场、发动市场、升级市场理念,走出一条“浙江市场经济”升级版引擎在四川落地的宝贵实践之路。目前,东西部扶贫协作双创园的建成开业,辐射带动发展了一批农特产品产业基地,累计实现增收900万元,1000户贫困户享受到了政策红利。

以“扶贫资金+社会资本”撬开产业瓶颈 补齐产业链条

青花椒具有较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有芳香健胃、温中散寒,还有除湿止痛、降血压等功效。从2015年起,平昌县全力推进花椒产业发展。2017年,平昌青花椒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全县43个乡镇建成青花椒基地35万亩,是川东北最大的青花椒产业基地。然而,由于全县花椒基地投产面积陆续增大,而且存在产业基地散、加工能力弱,更多是销售原材料,附加值低,没有价格话语权,青花椒产业链条不完整,难以发挥良好经济效益。

据统计,浙江省目前拥有各类专业市场4347个,年成交额3606亿元人民币,其中超亿元的专业化集群有400多个。因此,青田在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中,思考如何利用浙江在培育、发展市场中的先行经验,把突破口放在了建设一个具备精深加工、商品交易、货物集散等完备功能的产业园区上。高起点谋划园区。青田-平昌东西部扶贫协作农品双创产业园是经浙江青田、四川平昌两省两县共同确认的扶贫援建帮扶项目。充分利用自身区位优势、要素优势,发挥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撬动和乘数效应作用,专班专人规划,该产业园占地100亩,集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双创园,有效延伸平昌青花椒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实力跻身川东北最大的青花椒交易市场、川东北最大的花椒食品集中加工区。高规格建设园区。为有效解决“怎么建、建什么、作用发挥得好”等实际问题,分三年注入扶贫协作资金6000万元作为撬动资金,建成青花椒交易中心、农产品交易市场、花椒精深加工车间、农品主题馆和体验展示馆,并配建花椒冷藏保鲜、烘干、花椒油、花椒精油和花椒调味品等多条精深加工生产线,干花椒年加工、交易能力可达10万吨以上,年盈利可实现超过4亿元。高质效营运园区。洽谈招引巴山天香花椒有限公司参与后期营运,主动对接国内国际市场资源,开展全国范围内青花椒产品上市方案设计、交易组织与管理、市场方案设计、产品集散、仓储、物流、金融服务等业务。同时,充分发挥青花椒交易中心定价权,该交易中心是由天府商品交易所与平昌县巴山天香花椒有限公司共建,并经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批准设立的一个以青花椒为主要交易品种的专业交易平台。作为全国第一家青花椒专业交易平台,它的开业将推动当地青花椒更好地进入市场,确保平昌青花椒价格稳中有升。

“交易中心初期主要进行青花椒及青花椒相关产品现货交易 和基于现货交割的产能预售交易等,对平昌县青花椒进行平台化集中销售,构建平昌县青花椒的’互联网+’产销新模式。”平昌天府商品交易所青花椒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其坤表示,中长期将着重在川东北、重庆等周边区域及全国其他重点区域青花椒产区发力,力争到2022年,将青花椒交易中心建成国内最大的青花椒及青花椒相关产品的专业交易中心。

以“政策激励+园区辐射”紧密联结贫困户 助力脱贫奔康

随着双创产业园的投入运营,平昌县43个乡镇、360个村,104个贫困村的1.7万户51000村民也将从中得到实惠。“现在我们的房前屋后和自留地全部都栽满了花椒树,我家的花椒现在不愁销路啦,今后有奔头了。”平昌县江口镇临江村贫困户李玉芳说。

平昌是百万人口大县,是国家级贫困县,2019年面临年度脱贫和整县“摘帽”双重考验,任务重、压力大。在具体工作中,怎样发挥园区直接带贫、脱贫,始终强化带贫益贫利益联联结机制建设,走出一条个人创业、企业增效、园区发展三方共赢的好路子。政策稳定增收挣“现钱”。出台《平昌县在外人士回乡创业扶持办法》,按照每亩300元标准补贴土地流转费用,每年兑现资金1500万元,平均每人每年可实现收益178元。建档立卡贫困户自愿将小额扶贫信贷资金及产业扶持资金投放到企业,企业按照8%的年利率实行有偿使用,按季度兑现利息,满期还本,每户每年最低可增收850元。劳务动态增收挣“活钱”。以村(居)为单位成立劳务合作社,负责组织保障企业用工,坚持“两优先一放宽”(贫困户优先、土地流转户优先,贫困户用工条件适当放宽)的原则,建好“两库两帐”(贫困户信息库、劳动力资源库,贫困户务工增收台账、园区用工台账),广泛吸纳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就近务工。目前,东西部扶贫协作农品双创园招聘企业管理合同工120人,每人每月工资2500元,每人每年最低能保障3万元收入;双创园辐射全县218个花椒产业园,各园区每年有300天以上每天需管护固定工1000个,每人每天最低工资65元,每人每年最低保障近2万元收入;花椒园区果苗全部正式挂果后(目前已有10万余亩试挂果),每年约30天的采摘期,每天每亩需12名采摘季节工,每人每天工资75元,每人采摘期可获2250万元劳务收入。自主经营增收挣“巧钱”。东西部扶贫协作农品双创园每年大约需收购2万吨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大约支出收购资金9000万元。群众可因地制宜,在房前屋后种植花椒、茶叶等农特产品,相比种植传统农业作物,土地改种经济作物,每亩可实现年产值6000元,带动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以“国内国外+线上线下”立体式帮扶 拓展多方位市场

“浙江青田是华侨之乡,青田的很多产品都远销欧盟等国际市场,去年,在我们的牵线搭桥下,帮助平昌往海外销售了花椒1.6吨,扩宽了花椒的销售渠道,也提高了平昌青花椒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而现在交易中心的开业,将进一步促进产业的规范化和规模化,对于出口和内销都有好处。”去年,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平昌青花椒第一次走出国门,挂职平昌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的浙江干部潘娅红说。

平昌是典型的丘陵地区县,区位优势还不明显,农特产品外销成为现实掣肘。青田在国内外创业人数多,市场营销资源丰富,是全国知名侨乡,侨商资源丰富,青商实力雄厚。在利用自身商贸优势打通市场环节的同时,还把平昌青花椒产品深加工和品牌培育纳入重点扶持产业项目,从花椒选育、种植、病虫害防治、生产加工、质量检测等方面全程把关,即注重国内外市场拓展,又实现了量质提升。龙头企业带销,在青田的牵线搭桥下,新零售巨头“百草味”与平昌签订《精准扶贫项目合作协议书》,平昌农特产品借助百草味在互联网和食品领域积蓄多年的研发能力、物流能力、品牌能力,搭上电商快车道,走进千家万户。日前,百草味供应商四川品品食品有限公司已与平昌达成协议,通过双创园采购20吨干花椒,有效带动贫困户增收。政企联动促销,青田供销社与平昌宜佳公司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宜佳公司负责收购平昌本地农特产品在园区精深加工后,再统一包装贴牌供货给青田供销社,青田供销社负责推出产品。成都丽水商会青田籍供货商叶妙虎,从农产品双创园采购平昌青花椒2万斤,今后打算继续采购花椒为2000余家商超直接供货,为4000余家商超间接供货,直接惠及广大椒农。依托侨商外销,深度挖掘青田侨商资源优势,去年,青田中智物产贸易有限公司将1.6吨平昌青花椒试销出口意大利,获得消费者的良好反响。由于品质高、反响好,2019年,青田中智物产贸易有限公司继续加大订购12吨平昌青花椒,专柜出口新加坡供应“海底捞”。线上线下联销,青田平昌互建农品专柜,青田在平昌建成进口商品城,线下体验、线上购买渠道网络全面形成,2018年以来,线上交易额达461.89万元,青田印象、青田产品已经深深烙印平昌大地。

青田-平昌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中引入“市场理念”,着力体现“浙江经验”、“浙江元素”,融合互补两县优势资源,通过联建园区、联动营商、联盟扶贫,创新探索出了东西部扶贫协作新路子,全面提升了当地农特产品产业发展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