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北京向西一步,就是烏蘭察布”,這對於進入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而言,已經不僅僅是廣告語,而是事實存在。烏蘭察布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地處京包鐵路線,以及G6、G7高速公路幹線上,距離北京僅300多公里,夏季平均氣溫18.8℃,美景、美食資源配套比較齊全。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烏蘭察布素有“京津後花園”之稱,從北京啟程,自駕3小時、高鐵70分鐘,飛行40分鐘,即可感受時空穿越。高鐵開通後的接下來幾年,烏蘭察布將會成為京津冀“串門”做客朋友所青睞的樂土。烏蘭察布究竟有哪些超級名片,獻給遠道而來的客人,我們做一個簡單盤點。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需要指出的是,今天的烏蘭察布與歷史上的烏蘭察布,並非同一概念,清代民國時期的烏蘭察布,由“四部六旗”組成,即四子部落一旗、茂明安部落一旗、喀爾喀右翼部落一旗、烏拉特部落三旗(前中後三公旗),歷史上的烏蘭察布,只有四子王旗在現今的烏蘭察布境內。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現今的烏蘭察布市,除了四子王旗外,清代民國時期,主要屬於察哈爾八旗的右翼四旗,即鑲藍、鑲紅、正黃和正紅,以及察哈爾商都牧群、太僕寺右翼牧群。因此,聲名顯赫的察哈爾蒙古族文化,也是現今烏蘭察布市非常靚麗的一張歷史文化名片。讓我們先開始盤點之旅。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01·草原避暑之都·輝騰錫勒草原 —

2014年10月23日,烏蘭察布被中國氣象學會正式命名為“中國草原避暑之都”,成為北方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烏蘭察布年平均氣溫4.3℃,夏季平均氣溫只有18.8℃,比北京、天津要低10℃左右,盛夏如秋,清爽宜人。而“草原避暑之都”代表性景點,就是輝騰錫勒。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夏季到內蒙古草原旅遊,輝騰錫勒屬於一大熱點,除了距離京津地區較近之外,其中的主要原因還是特色鮮明。輝騰錫勒,蒙語意為“寒冷的山樑”,也就是北京人口中的“黃花溝”,這裡平均海拔2100多米,名列世界上保持最完好的高山草甸草原,堪稱“夏季避暑神器”。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九十九泉是輝騰錫勒的歷史名勝,因山上有分佈不勻的大小99個湖泊而得名,由火山噴發後出現山坑而形成。九十九泉最早見於《魏書》,北魏開國皇帝拓跋珪在此留下足跡,這裡還是遼代皇帝耶律阮夏捺缽行宮所在,最令九十九泉輝煌的,還是蒙古大汗窩闊臺的大帳。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在這裡補充非常有趣的一個細節。在清代,輝騰錫勒與鴻茅藥酒的發祥地廠漢營,都歸涼城縣(當時叫寧遠廳)管轄,寧遠廳曾在今察右中旗設“科布爾巡檢司”。1903年之前,現今的烏蘭察布轄區,只有豐鎮和涼城(寧遠)設廳,其他的廳(縣、設治局),都發生在其後。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輝騰錫勒還擁有亞洲最大的風力發電場,生態、科技、環保,在這裡得到完美融合,有風力發電點綴,草原顯得更具魅力。此地海撥高,又是個風口,風力資源非常豐富,10米高度年平均風速7.2米/秒,40米高度年平均風速為8.8米/秒,風能功率密度662瓦/平方米。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由於獨特的地形地貌,輝騰錫勒天氣多變,一山之間、一溝之隔都有天壤之別。即便是最熱的數伏天,輝騰錫勒的晝夜溫差都超過15℃。當地有個很嚴肅的搞笑段子——“輝騰梁凍死一頭牛,七十二把刀,緊剝慢剝就給臭了”,以誇張和極其生動的說法描述其晝夜溫差大。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外省的朋友喜歡輝騰錫勒,就是喜歡其瞬息之間的奇妙穿越感。七八月份京津冀倍受桑拿天的煎熬,輝騰錫勒卻是另外天地,剛才還是涼爽如秋,忽兒溫馨如春,有時炎熱如夏,偶爾還有輕盈雪飄,而且這個地方距離北京僅430公里,週末開車幾個小時,便可暢享時空穿越。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除了亞洲最大風力發電場,九十九泉、草原花海、高山草甸小火車、山地馬拉松最美草原賽道之外,輝騰錫勒草原還擁有奇特的天然洞府,怪石嶙峋的黑山,有大小巖洞99個,最大可容納200~300人,其中美麗圖溝的山洞,距地面垂直高度100多米,洞內可容納近百人。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輝騰錫勒的野生中草藥資源豐富且品質很高,載入《綏遠通志稿》的就有大黃、防風、黃芪、赤芍,遠銷天津和祁州,每年銷往天津的大黃就達20餘萬斤,通過平綏鐵路卓資山站外運。祁州即現今河北安國,是中國最大的中藥材集散地,素有“藥都”和“天下第一藥市”之稱。

02·草原酸奶之都·蘭格格草原酸奶 —2019年7月18日,烏蘭察布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授予“中國草原酸奶之都”的稱號。在同期召開的“第二屆中國草原酸奶大會”上,四代傳承的“蒙古酸奶傳統制作技藝”被自治區文化廳認定為“盟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而蘭格格乳業董事長崔繼平同時被認定為傳承人。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南北緯大約40-50°之間的溫帶草原,是世界公認的“黃金奶源帶”。受降水量、氣溫、空氣乾溼度、土壤成份構成等因素的影響,這一區域不太利於種植穀物,卻為多汁牧草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這種環境下奶牛生長舒適健康,可為消費者帶來高產量高品質的奶源。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現今的烏蘭察布,位於北緯40°10′-43°28′之間,年降水量150-450毫米,年平均氣溫0-6℃,年平均日照2775-3080小時。其獨特的光熱水土條件,使得此地更加適合於發展酸奶產業。儘管內蒙古和新疆都比較適合做酸奶,但烏蘭察布是“內蒙古草原酸奶的核心區”。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在可以直接喝的方面,蘭格格草原酸奶與鴻茅藥酒,是烏蘭察布市炫目多姿的兩張名片。鴻茅藥酒憑藉其近三百年的歷史文化底蘊暢銷全國,蘭格格酸奶以其四代傳承、獨具匠心的生產工藝,以及生動化、民族化和人格化的文創品牌形象,贏得了京津等地消費者的芳心。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蘭格格之所以專注“草原酸奶”,一方面是為了跟伊利、蒙牛等同門師兄之間建立鮮明的形象區隔,另一方面也是跟烏蘭察布地區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以及區位優勢有關,同時也是為了將“蒙古酸奶傳統制作技藝”發揚光大。相對於伊利、蒙牛,蘭格格形象更加親民。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乘坐高鐵到烏蘭察布喝“蘭格格酸奶”,正宗、地道,在京津冀等省外市場品嚐“蘭格格酸奶”,同樣正宗地道。與某些乳業巨頭不同,“蘭格格酸奶”堅持“草原鮮奶、草原發酵、草原急送”,秉承外埠市場“600裡草原急送”的理念,極大保證了其酸奶入口時的卓越品質。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品嚐時的良好體驗,源自價值鏈每個環節的講究和執著。作為“中國草原酸奶之都”的標誌性品牌,蘭格格以自有牧場鮮奶為奶源,精選清晨奶牛新鮮初乳,從源頭上確保產品的健康好品質,採用蒙古族傳統工藝和“後發酵技術”製作而成,產品只含牛奶、白砂糖和乳酸菌。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在外界的通常印象中,烏蘭察布的企業,是土氣的、傳統的,這種看法放在十五年前是正確的,如今烏蘭察布的優秀企業,在好多方面都執同行之牛耳。2019年8月31日,蘭格格邀請網紅李佳琦進行淘寶直播,短短5分鐘實現網絡銷售110萬元,蘭格格八旗菌20萬瓶。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烏蘭察布是“萬里茶道申遺聯合辦公室”重點推薦的“萬里茶道重要節點城市”,已於2019年3月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鴻茅藥酒是典型的因“萬里茶道”而興起的傳世品牌,蘭格格酸奶,也會以萬里茶道上的察哈爾八旗文化為底蘊,世代傳承、歷久彌香。

03·國家級非遺/地標產品·鴻茅藥酒 —

2014年11月,鴻茅藥酒配製技藝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2016年12月,鴻茅藥酒順利通過專家技術審查,被正式列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此外,傳承近三百年的鴻茅藥酒還擁有“中華老字號”“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地理標誌”等榮譽。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鴻茅藥酒於乾隆四年(1739年),誕生在涼城縣廠漢營。當時廠漢營叫“察哈爾營”,歸察哈爾八旗鑲藍旗管轄,因此鴻茅藥酒從創生之日起,就具有濃郁的察哈爾文化底蘊,也堪稱察哈爾右翼的名片。廠漢營與察哈爾鑲藍旗的交集,一直持續到“旗縣合併”的1954年。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民國相時期,察哈爾右翼四旗(鑲藍、鑲紅、正黃和正紅),有的時期也叫綏東四旗,與綏東五縣(涼城、豐鎮、集寧、陶林、興和)屬於交錯重疊的關係。1903年之前,察哈爾右翼與豐寧二廳(即豐鎮、涼城)交錯重疊,其他的(廳)縣,源頭上都是從豐寧二廳析出。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事物發展往往都有持續迭代完善的過程,很難是一人一時之力所成就,鴻茅藥酒亦復如是。根據最近幾年中醫藥典籍大數據挖潛的結果,鴻茅藥酒在組方、功能和製作工藝上,都受到了醫學大家、明宮太醫龔廷賢所著的《萬病回春·中風篇》中的“仙傳藥酒方”的巨大影響。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從“仙傳藥酒方”這個名字來看,此方應另有來源,龔廷賢也不是完全的發明人,其淵源可能更為久遠。鴻茅藥酒的高管層,曾與國內中醫藥界的一些泰斗級人物探討過鴻茅藥酒的配方,大咖們的看法是此方當屬多代先賢集體智慧、迭代完善的結果,王吉天只是最終成就者。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鴻茅藥酒源於古方、遵從古法,但在生產工藝上也有所創新,以便在確保藥酒品質的基礎上提高療效。為此他們開發了微熱動態提取技術、藥材低溫粉碎技術、恆溫冷浸技術、低溫靜置技術、膜過濾技術等多項藥酒生產技術,還斥巨資建立了高水平的檢驗室、微生物實驗室及產品化驗室。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世界範圍內“非遺”的難點是展示和傳習,鴻茅藥酒在這方面作出了獨到的探索,也塑造了一個樣板。位於涼城工廠的“鴻茅文化館”,更多采取的是舊物徵集、實物仿製、立體式和沉浸式場景模擬、重點時空節點背景還原,讓展示和傳習更加立體、飽滿、生動和富有深度。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作為傳承近三百年,曾見證察哈爾八旗、綏遠墾務、綏蒙紅色革命等重大歷史的老字號,鴻茅藥酒有幾個柳編舊物值得一提。一是從民國隆盛榮時代的酒海;二是光緒年間的崇德堂酒罐;三是為中共七大獻禮的酒簍。前者保存在鴻茅文化館,後兩者現存賀龍革命活動舊址。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儘管鴻茅藥酒的誕生和興起,與旅蒙商駝隊有關,其身份是甲類非處方藥(OTC),但由於功能主治“祛風除溼、補氣通絡、舒筋活血、健脾溫腎,用於風寒溼痺、筋骨疼痛、脾胃虛寒、腎虧腰痠及婦女氣虛血虧”,因此長久以來,還被涼城老鄉當作孝敬父母長輩和看望老領導時的伴手禮。

04·中國燕麥之都·陰山優麥時尚食品 2018年7月,烏蘭察布市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授予“中國燕麥之都”稱號。當今烏蘭察布的燕麥種植史,可以上溯到康乾年間,那時候清廷實施“借地養民”政策,察哈爾八旗右翼設置“豐寧二廳”。目前烏蘭察布燕麥種植面積150萬畝左右,居全國燕麥種植地級市之首。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烏蘭察布種植的燕麥,屬於裸燕麥,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莜麥。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烏蘭察布農科所就是全國燕麥育種主要單位。“十一五”末,烏蘭察布燕麥科研正式納入國家科研體系,成立了烏蘭察布燕麥蕎麥綜合試驗站,2016年,還設立了“燕麥院士專家工作站”。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年平均氣溫2-5℃,晝夜溫差大(約相差15-20℃),雨熱同期,出穗時雨水充足,其他季度乾旱,年平均日照時數長(大約2800 ~ 3000小時,與緯度、海拔和年降水量相關),土壤略貧瘠、偏弱鹼性。這樣的條件更適合莜麥生長,烏蘭察布的地理氣候條件,正好非常適宜。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再掰開往細了講,晝夜溫差明顯,是莜麥澱粉、可溶性纖維素積累,以及糖類碳水化合物向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轉化的最有利條件。莜麥中蛋白質的積累,與風旱的自然條件有直接的關係,拔節期和臘熟期土壤水分不足,將非常有助於莜麥籽實中蛋白質含量的提高。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由於適宜的地理氣候條件,產量以及卓越的品質和完整的產業鏈體系,“烏蘭察布莜麥”目前屬於“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而且是烏蘭察布對外形象的又一張地域名片。由於獨特的健康營養價值,燕麥相關產品目前已是健康潮品,說到這裡,有必要重點介紹一下陰山優麥。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烏蘭察布當地人,比較執著於莜麵,但其畢竟是麵粉,而且對烹調技藝有一定要求,說白了你愛吃還得會做,對於外省人士及來烏旅遊者,能夠即食的才是好產品,陰山優麥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陰山優麥”的創始人盧文兵,早年曾是蒙牛高管,創建過“小肥羊”等品牌。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內蒙古西部做燕麥產品的,大多執著於莜麵,結果即做不大、又走不遠。盧文兵做“陰山優麥”,既有蒙牛的快消理念,又有所創新,走的是動感快時尚潮品即食路線。“陰山優麥”坐落於察右中旗,這裡的燕麥種植面積達到 40多萬畝,佔整個烏蘭察布地區的近三分之一。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察右中旗在清末民國時期,叫作陶林(廳)縣,1903年從寧遠廳(今涼城縣)析出,光緒十年(1884年)寧遠廳科布爾巡檢司。受丁戊奇荒影響,1882年,清廷設立“豐寧押荒局”,科布爾便是寧遠廳重要放墾點,而當時現今涼城縣的麥胡圖一帶屬於豐鎮廳的重要放墾點。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耐人尋味的是,鴻茅藥酒酒源地廠漢營,同現察右中旗政府所在地科布爾一樣,都是清代寧遠廳的重要集鎮。廠漢營一帶傳統上叫“營盤梁”,在過去的寧遠廳,以種植燕(莜)麥而著稱。由於這個淵源,那個因做雜糧而聞名的“世紀糧行”,將“廠漢營”註冊為莜麵商標。

05·中國馬鈴薯之都·古驛七臺 —

烏蘭察布有三寶——莜麵、山藥(土豆)、羊肉。這種當地“三寶”的說法,在如今的烏蘭察布、大同、張家口、朔州、呼和浩特和包頭這些連成一大片的地域上都存在。如今,這“三寶”不但進入了“內蒙古味道·烏蘭察布經典10味”之中,而且都是烏蘭察布的地標產品。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2009年3月,烏蘭察布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命名為“中國馬鈴薯之都”。內蒙古是我國馬鈴薯主產區,烏蘭察布馬鈴薯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在全國地區級位居第一,佔自治區的近二分之一,約佔全國馬鈴薯年均種植面積和產量的6%,是我國重要種薯、商品薯和加工專用基地。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與大多數蔬菜水果一樣,土豆的品牌化運作程度較低,這裡面有好多現實的難點。在內蒙古,都說烏蘭察布土豆好,都說武川土豆好,但哪個牌子的土豆好,絕大多數人一臉茫然。“北京商都企業商會”,在京推出了“古驛七臺”商務平臺,在“品牌化”方向上進行積極探索。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商都縣是“中國薯都—烏蘭察布”馬鈴薯核心種植縣,2014年被中國特色之鄉宣傳組委會命名為“中國馬鈴薯之鄉”。近幾年還連年舉辦“中國商都馬鈴薯美食節”,就是為傳承和發揚商都縣馬鈴薯美食文化和打造商都地域名片,推動全縣餐飲經濟發展,而且逐漸成為樣板。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七臺鎮是商都縣府所在地,草原絲路茶路“張庫大道”上的特色小鎮,清代是張家口通往烏蘭巴托的第七個軍臺。張庫大道,屬於商道,還是阿爾泰軍臺的一部分。過去京師通往蒙古地區的官道,其節點在內地叫作驛,在蒙古地區叫作臺。這便是“古驛七臺”叫法的由來。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商都將其特色農產品概括為“六個一”,即“一粒薯、一袋糖、一籃菜、一瓶酒、一頭牛、一口豬”。“古驛七臺”商務平臺,目前按照包裝化、創意化、品牌化、陳列生動化的方式,在京津冀高端市場推廣土豆及相關產品,在他們手中,土豆、番瓜都可以變得優雅富有詩意。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與此同時,作為“中國薯都”,烏蘭察布在馬鈴薯文化挖掘方面,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目前該地區有一家高標準的“中國薯都馬鈴薯博物館”,位於察右前旗京蒙產業園區。這個博物館最大特點,就是智慧化和互動性,能帶來良好的沉浸式體驗,全景式深度體驗相關內容。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這個馬鈴薯博物館不僅能展示人類從最早發現馬鈴薯,到用馬鈴薯製作出各種美味的歷史,還藉助“3D打印技術”,讓遊客看到了立體的馬鈴薯生長全過程。此外還擁有智能語音講解機器人、體感互動、VR實驗室等設備。如果將其與鴻茅文化館對照參觀,一定會別有情趣。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烏蘭察布這些年發展速度確實非常快,似乎一下子“冒”出了太多有深度、有內涵的點。靜水流深,這一切都不意外。鴻茅藥酒運營中心,從2006年開始就在北京,“古驛七臺”平臺運營主體也在北京,馬鈴薯博物館,是京蒙對接的產物。他們雖然點在烏蘭察布,但背後都是全國化的精英智慧。

06·內蒙古味道·莜麵全席和田也雜糧 —

2019年7月20日,由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內蒙古旅遊協會飯店分會聯合發佈了“內蒙古味道·烏蘭察布經典10味”,“莜麵全席”“烏蘭察布三寶”“抿面”都名列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內蒙古味道”的12盟市系列中,莜麵相關的美食,只有“烏蘭察布”擁有。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內蒙古味道”圍繞旅遊業吃、住、行、遊、購、娛六大要素,以美食為切入點,挖掘內蒙古多元的飲食文化內涵,旨在保護和傳承內蒙古傳統飲食文化遺產。其主打的溝通訴求是“無可複製的地域,獨一無二的味道”,盟市系列所推出的每一味,都是帶有地標屬性的經典。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食材上烏蘭察布擁有“雙都”優勢,即“中國馬鈴薯之都”和“中國燕麥之都”。烏蘭察布的土豆、莜麥和羊肉,又都屬於“地標產品”。因此無論從食材,還是從飲食文化傳承上講,“莜麵全席”“烏蘭察布三寶”“抿面”名列排他性的“烏蘭察布經典10味”,都是名至實歸。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烏蘭察布人用巧手和想象力,創造出上百種莜麵的做法和味道,經過搓、推、擀、卷、撥、切等花樣手法和各種土法工具,神奇變身為莜麵魚魚、莜麵窩窩、莜麵飩飩、山藥魚魚、磨擦擦、精丸丸、拿糕、餃餃、撥面、糊糊、風味塊壘等風姿各異的形狀,吃法有熱吃和涼吃。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在烏蘭察布,“莜麵全席”涼吃吃的是莜麵原香的清爽回味,熱吃吃的是滷湯拌食的多樣層次。一席莜麵宴,帶你走進烏蘭察布厚重的農耕文化體驗之旅。沉浸其中的獨特氛圍和體驗,是其他地方難以體會到的,“無可複製的地域,獨一無二的味道”,在此能得到很好的印證。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烏蘭察布三寶”,則是將羊肉和土豆燉到羊肉香爛、土豆軟熟,放入蒸好的莜麵窩窩一起吃。莜麵窩窩裡融入了土豆的綿香和羊肉的鮮香,羊肉與莜麵被沙軟的土豆包裹,層次豐富,口感滑爽,鮮鹹濃郁,香而不膩,這就是“京郊草原避暑之都”舌尖之鮮的味覺經典。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說到“內蒙古味道”中烏蘭察布莜麵的經典,就不得不介紹下一年一度的“中俄蒙美食文化節暨中國烏蘭察布美食節”,其中的“千人搓莜麵大賽”場面恢弘,每年都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與大賽配套的莜麵食材,都是由位於涼城縣鴻茅鎮的雜糧品牌“田也”所提供的。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世紀糧行旗下的“田也”品牌,主打的是“精選旱地雜糧”,在整個晉蒙地區,“田也”也是小雜糧領域的標杆,也是“西貝莜麵”的戰略供應商,雙方合作已達10年之久。“田也”所產的莜麵,其莜麥種植基地是在鴻茅藥酒酒源地廠漢營,由二人臺菊部泰斗武利平代言。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到一個地方,最愜意的是享受這個地方的經典美食。吃內蒙羊肉,吃內蒙莜麵,吃內蒙土豆,哪裡最正宗,當然是在內蒙當地。走,到烏蘭察布去,坐著高鐵吃莜麵,在草原避暑之都,享受“西貝”一樣的詩意人生。“地標產品產地吃”,才夠勁兒,七十分鐘,“碼”上即達。

07·國家地標產品·豐鎮月餅·卓資燻雞

在烏蘭察布,還有兩大聞名遐邇的美食,屬饕餮級吃貨的福利,這就是豐鎮月餅和卓資山燻雞,二者都是因百年前的“平綏鐵路”(京包線)的全線貫通而聲名遠揚。無論是豐鎮月餅,還是卓資山燻雞,都同時具有三重身份——“地標產品”“非物質文化遺產”“內蒙古味道”。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豐鎮月餅,其獨有的香味,源自於烏蘭察布上好的胡麻油(亞麻籽油),加上當地優質深井礦泉水,與糖、蜂蜜、麵粉按最佳比例混合。豐鎮月餅其實起源於“萬里茶道”上的重要節點——隆盛莊,最有名品牌“上三元”已近三百年曆史,清代民國時期在呼和浩特都有分號。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相對於南式月餅,豐鎮月餅的一大特點,就是外皮酥脆、糝粒豐富,但入口酥潤、綿甜悠長,尤其適合就著磚茶吃。豐鎮月餅的直徑,大約15-20釐米。這種特徵,與晉語區的民風性格有內在同構性,表面上粗礪,但粗中有細、粗細相融,慢慢品味,自有其獨到的神奇之處。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在豐鎮每年都有“月餅文化節”。2018年7月2日,在第二屆月餅文化節暨隆盛莊首屆美食文化節上,史上“最大豐鎮月餅”亮相,這個耗時15個小時,直徑1.39米,重達300斤的月餅,還獲得了世界吉尼斯記錄認證。2009年,“豐鎮月餅”製作技藝列入自治區非遺名錄。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卓資山燻雞,與山東德州扒雞、河南道口燒雞,一同被譽為“中國三雞”,以個大體肥、色澤紅潤、味道鮮美、肉質細嫩而聞名。平綏鐵路全線貫通後不久,來自宣化的李珍在卓資山辦起了第一家燻雞鋪,取河北定縣燻雞和卓資山鎮滷雞之長,創造出卓資山燻雞獨特的工藝。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當地製作燻雞最好的雞種,是產於卓資本地的“紅羽邊雞”。“邊雞”產於晉蒙交界一帶,當地人視長城為“邊牆”,所以稱這一雞種為邊雞,以涼城、卓資、察右中旗和右玉縣最為集中。民間相傳,該品種形成於察哈爾右翼四旗,由雍乾年間從遼寧帶來的大骨雞演化而成。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儘管“康乾盛世”這個概念存在爭議,但康乾年間確實是一個神奇的年代。在那個年代,誕生了鴻茅藥酒,催生了卓資山燻雞的最佳食材——“邊雞”,對蒙古高原、中亞和俄羅斯商業格局產生深遠影響的旅蒙商,也形成於那個時期,還帶動了絲路茶路沿一大批特色小鎮。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平綏鐵路的開通,對烏蘭察布特產產生了巨大影響。“平綏鐵路”直接導致了“殺虎關”從殺虎口遷往豐鎮,“豐鎮月餅”伴隨著鐵路線名聲大振。平綏線還導致了卓資山的崛起,最終從涼城分離出來獨立設縣。與“豐鎮月餅”不同,卓資山燻雞,是典型的“平綏線”產物。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非常有趣的是,平綏線的開通,對八九十年前鴻茅藥酒的運銷,也產生了很大影響。據《綏遠通志稿》及《涼城縣誌》所載,當時涼城所產的紅毛酒、皮毛、白麻和岱海土鹽,先運集到豐鎮,然後再通過鐵路、公路及相關的商業網絡,轉銷他地,而之前更多走的是官道系統。

08·自駕網紅打卡地·烏蘭哈達火山公園 烏蘭哈達火山群,又叫“察哈爾火山群”,位於烏蘭察布察右後旗烏蘭哈達蘇木,地處蒙古高原南緣,面積約260平方公里,呈北東和北西向串珠狀展布,坐落30餘座大小不一的火山,其中晚更新世17座,全新世3座。這是距離北京最近的草原火山群,自駕380多公里。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在內蒙古,孕育紅山文化的赤峰,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其實,“烏蘭哈達”是蒙古語,翻譯成漢語就是赤峰,早在乾隆年間,赤峰地區曾叫“烏蘭哈達廳”。察右後旗的烏蘭哈達火山,發現的比較晚,直到2012年才被國內外火山學界所知,早些年連烏蘭察布當地人都不知道。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其它火山群多被森林覆蓋,而烏蘭哈達火山群,如串珠一般散落在草原上,其形態格外引人注目。它屬於罕見的大陸裂隙式火山群,火山群周邊形成的巖熔地貌有石河、石湖、石海、石浪、石禽、石獸等,五彩斑斕的巖花,點綴著草原,這奇特的火山草原景觀,世所罕有。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烏蘭哈達火山群,整合了當地260平方公里範圍內的各種景觀地貌,資源富集、類型多樣、特色鮮明,核心區草原、火山、溼地、廟宇、湖泊相互依存,7個天然湖泊佈局呈北斗七星狀。正是由於獨特的地緣區位和景觀優勢,近些年這裡成為京津冀露營發燒友及網紅的打卡地。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這裡被譽為天然的“火山博物館”,由於地殼內部岩漿經過管狀通道噴出時,各火山口噴發的強度和噴出的物質不同,烏蘭哈達形成了穹狀、巖渣、混合火山錐等四種特徵的火山錐,具備了中心式火山噴發的全部特徵。地質專家驚歎這是保存完好,舉世罕見的火山群奇觀。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火山草原旅遊”雖然起步比較晚,但起點比較高,這裡被《中國國家地理》2015年第12期譽為“低調的高品質火山景觀”。2019年8月,在烏蘭哈達蘇木達延汗火山部落,當地政府還舉辦了“火山草原民俗文化旅遊節”,更多突出了賽車、時尚、動感和越野露營等元素。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活動現場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愛卡汽車選手、越野愛好者和旅遊愛好者,活動以民俗文化為主線,安排民俗風情音樂表演、音樂節狂歡表演、夜場群星音樂節、煙火秀表演、量產組T2挑戰賽、SUV體驗賽、無限改裝組場地賽等,旨在促進民族文化與現代時尚的融合發展。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察哈爾文化在蒙古民族當中,具有十分獨特的地位。察哈爾部歷史上號稱蒙古中央萬戶,北元時期是蒙古大汗的直屬部落,我國的蒙古語以察哈爾方言為標準音。由於這層淵源,涼城縣廠漢營老鄉,有兩件引以為傲的事情,一是廠漢營是鴻茅藥酒酒源地,二是廠漢營本叫察哈爾營,歷史上屬察哈爾右翼鑲藍旗。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現如今,察右後旗是對“察哈爾文化”挖掘最好的旗縣。2008年,當地成立了“察哈爾文化研究促進會”,另外還先後建起了察哈爾文化博物館、察哈爾文獻館、察哈爾文化傳承中心、民族文化產業園等一系列平臺。目前當地相關主題的非遺、文化深度體驗遊,已經成熟。

09·十四部委紅色景區·綏蒙革命紀念園 綏蒙革命紀念園,位於烏蘭察布市涼城縣鴻茅鎮井溝村,佔地27萬平方米,是2011年由中宣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旅遊局、中央黨史辦等十四部委聯合發文確定的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也是烏蘭察布市的紅色地標,在地理位置上緊鄰紅色景點“賀龍革命活動舊址”。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該紀念園主要有綏蒙革命紀念館、中心廣場、土默特高等小學復原、綏蒙抗戰勝利紀念塔、豐碑群雕、鄭天翔革命陳列室、蠻漢山革命雕塑園,整體採用中國傳統園林和蒙元文化相結合的風格。紀念館建築面積15000平方米,一層為紅色革命體驗館,二層為綏蒙革命史展覽。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綏蒙革命紀念園,是內蒙古自治區唯一的一處全面展示綏蒙革命歷史的紀念場館,由涼城籍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鄭天翔題詞。綏蒙革命紀念園,集緬懷革命烈士、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紅色革命活動體驗、旅遊休閒等多種功能於一體,可全景式再現綏蒙革命的歷史風貌。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綏蒙地區,不僅是一個富有政治色彩的地域概念,還是一個有著特定含義的政治描述。綏蒙地區,在行政意義上相當於當時的綏遠省。從現在行政區劃來看,大致範圍在內蒙古中西部地區,主要包括呼和浩特市、烏蘭察布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巴彥淖爾市以及烏海市。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綏蒙地區具有蒙漢民族雜居的特點,一直以來都是蒙古族聚居的地區;在革命和戰爭年代,是指內蒙古西部人民群眾和革命軍隊,在我黨領導下開展革命活動的地域範圍。這個區域歷史上東接京津和察哈爾,西臨陝北,南臨呂梁,北靠蒙古和蘇聯,具有獨特的區位戰略價值。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熟悉中國革命史的都知道,綏蒙的大青山抗日根據地,系晉綏抗日根據地的一部分。晉綏抗日根據地,在陝甘寧邊區的門戶上給敵人豎起一道難於逾越的屏障,使日軍始終未能越過黃河進犯陝甘寧邊區,保衛了延安和黨中央,並確保了黨中央與敵後各根據地聯繫的交通線。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如今的烏蘭察布市涼城縣,屬於我黨的綏南地委管轄,境內有馬頭山、蠻漢山兩塊根據地,屬於大青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馬頭山是我黨在內蒙古的第一塊根據地。在此期間,涼城兒女約有3000多位革命青年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馬頭山區的“綏南地委專署革命紀念館”,就位於今曹碾滿族鄉的燒窯貝村,過去這個地方歸屬廠漢營鄉(因鄉鎮撤併,廠漢營鄉整體併入了曹碾滿族鄉,但政府所在地仍在廠漢營村,此地屬於鴻茅藥酒誕生地)。涼城是抗戰最殘酷的時候,綏蒙根據地唯一堅持下來的地區。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基於涼城在綏蒙革命時期的特殊地位,綏蒙革命紀念館在其三層,還設置了《成長之路》《烽火涼城》兩個專題展覽。伴隨著社會各界對紅色旅遊和主題教育的日趨重視,以及烏蘭察布地區與京津之間的高鐵開通,“綏蒙革命紀念園”必將發揮出與其自身地位相匹配的影響力。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10·地標產品·四子王羊肉·草原蒙王 —無論是歷史上的烏蘭察布,還是現如今的烏蘭察布,有一塊兒區域始終在列,那就是四子王旗。四子王旗為烏蘭察布及草原人民迎來了兩大驕傲,一是“朱日和訓練基地”,一是“神舟飛船航天著陸場”。此外,四子王旗還有接受祖國重託,撫養28名上海孤兒的“草原母親”。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在烏蘭察布老鄉中,流傳著一個段子,說內蒙古的遼闊超乎想像,神舟系列飛船,從西部的額濟納旗的東風航天城升空,飛了幾天幾夜降落,才到了中部的四子王旗。段子當然是段子,但字裡行間透露出了烏蘭察布人的驕傲。對於喜歡吃喝玩樂的朋友來說,四子王旗最值得稱道的,一是草原,一是羊肉。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位於四子王旗的“格根塔拉”,蒙語意為“遼闊明亮的草原”,距呼市140公里,距烏蘭察布市200公里,屬國線景點。神舟飛船主著陸場就位於格根塔拉草原。這塊草原上,還擁有舊日的王爺府、大廟、烏蘭察布六旗(包括烏拉特三個旗、達茂旗的老烏蘭察布)會盟處。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旅遊那達慕大會”是內蒙古的精品文化旅遊節慶活動。一年一度的“內蒙古自治區旅遊那達慕大會”,都在格根塔拉舉行,如今已經舉辦了近三十屆,時間都選擇在8月中下旬,這個時候也是草原避暑的極好時光。為期十天左右的時間,每年都會有10多萬人參與活動。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四子王旗農牧業方面的地標產品,就是羊肉。四子王旗是北部溫帶唯一未受工業汙染的草原,空氣清新、土地環保、水源清潔,因此其羊肉品質獨具魅力。名列地標產品的,有四子王羊、四子王旗戈壁羊、四子王旗杜蒙羊肉。當地最好的羊肉品牌,是民族貿易公司的“草原蒙王”。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四子王杜蒙羊是2005年培育出的新品種,以南非杜泊羊為父本、蒙古戈壁羊為母本,肉皮均為優質品,其羊肉具有肉質細嫩、瘦肉率高、味美多汁、高蛋白、低脂肪、無羶味、香味濃郁等特點,不飽和脂肪酸比重大,脂肪品質好,在羊肉中獨具特色,被譽為“肉中之人參”。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在“內蒙古味道·烏蘭察布經典10味”中,“紅燜羊肉”“烏蘭察布三寶”“沙蔥酸奶羊肉蒸餃”所選用的羊肉,主要是“四子王杜蒙羊肉”,其中的“紅燜羊肉”更是限定了“杜蒙羊肉”。其實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所主張的“無可複製的地域,獨一無二的味道”,不流於空泛。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傳統上的綏遠地區,以陰山為界,大致上分為前山和後山兩部分,受年降水量和氣溫等條件影響,前山相對更適合發展農業,後山相對更適合發展牧業。鴻茅藥酒酒源地廠漢營屬於前山地區,而四子王旗屬於後山,但清代旅蒙商及其商業路線,將其很好地串聯在了一起。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清代民國時期,從殺虎口前往四子王旗的烏蘭花,有一條近道,大致線路是“殺虎口→廠漢營→岱海灘→蠻漢山太平寨→旗下營→察右中旗大灘→四子王烏蘭花”,只是時空變換幾近淹沒。1938年,八路軍一二0師李井泉支隊,前往大青山開闢根據地,走的就是這個路線。

有福了,高鐵時代的烏蘭察布,“眨眼間”將草原特產送到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