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公共收益不能成糊塗賬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很多城市的住宅小區公共部分帶來的收益與日俱增。比如,公共區域廣告收益;停車位收益;租賃攤位收益等。然而,這些本該屬於全體業主共享的收益,在很多小區卻成了一筆糊塗賬。由於缺乏相應監督機制,很多物業公司在公共收益的管理和使用上很少主動公開信息。同時,很多業主不瞭解公共收益,也不清楚自己的權利與義務,缺乏相應的維權意識。

小區公共收益不能成糊塗賬

  根據《物權法》規定,業主對建築物內的住宅、經營性用房等專有部分享有所有權,對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權利。由此可見,小區公共部分的收益,必須歸小區居民共同所有,給業主“分紅”理所應當。

  為避免公共收益成為糊塗賬,一方面,有必要喚醒業主的權利意識,加強對小區公共收益進行監督和管理。小區公共收益無論是由業主委員會管理還是委託物業管理,都應當定期以書面形式公示收支明細,並對收入支出進行審計和監督,保證全體業主對公共收益的來源、用途、金額等事項的知情權。

  另一方面,主管部門要建立物業監管長效機制,制定和完善各項配套政策和措施等。比如,公共收益的管理應當採取銀行專戶存儲,收支情況單獨立賬,確保業主對公共收益的使用決定權。又如,推進業主委員會和物業公司建立平等暢通的對話平臺和合理有效的監督機制,引導和規範業主正確維護自身權益,規範物業管理決策過程。

  小區公共收益“明算賬”,有助於依法維護業主合法權益,建立業主與物業和諧信任關係,也是推動小區物業服務法治化、提升基層治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文章轉自 求是網:http://www.qstheory.cn/llwx/2019-11/23/c_1125265539.ht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