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瑞基因擬最高3億元回購股份 用於股權激勵等

12月4日,基因檢測行業的龍頭企業成都市貝瑞和康基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發生了兩筆大宗交易,共成交1000萬元。

12月4日,基因檢測行業的龍頭企業成都市貝瑞和康基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貝瑞基因”)發生了兩筆大宗交易,共成交1000萬元。而就在近日,該公司發佈公告稱,將於12月6日召開2019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會議內容包括回購股份、修訂公司章程相關事項。

根據交易記錄,貝瑞基因分別在2019年12月4日和2019年11月12日出現了3筆大宗交易,而該公司的股價在11月以來不斷攀升。

回購方式進行股權激勵

貝瑞基因表示,此次回購70%股份將優先用於員工持股計劃或者股權激勵,30%將用於轉換上市公司發行的可轉換為股票的公司債券。回購資金為公司自有資金或自籌資金,回購價格不超過人民幣50元/股(含),回購資金總額最高為3億元。據三季報顯示,截至9月30日,企業擁有貨幣資金3.61億元。

若按照最高回購資金總額及價格上限測算,本次回購股份數量將不少於300萬股(佔當前總股本比例約0.846%)且不高於600萬股(佔當前總股本比例約1.692%)。

從回購量看,貝瑞基因本次量並不大,因為其第十大股東持股量在779萬股。

回購股份系列消息披露後,企業股價於11月21日達到近期最高37.73元/股。縱觀年內,貝瑞基因股價在3月份還曾達到年內峰值46.29元/股,就在年初其最低點在28.86元/股。

贝瑞基因拟最高3亿元回购股份 用于股权激励等

從前十大股東來看,至少有五傢俬募基金在列,而這一股權結構是眾多基因檢測企業的共性,容易吸引資本投入。

對於回購現象,獨立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近年來A股上市公司股份回購規則寬鬆了一些。除了使用自有資金、發行優先股回購股份外,上市公司還可通過發行普通股股票的超募資金、金融機構借款、債券募集資金等途徑作為股份回購資金來源。此外,公司當年回購股份所支付現金可視同現金紅利,並與該年度利潤分配中的現金紅利合併計算。”

限售解禁,股東套現

公開資料顯示,貝瑞基因成立於2010年,2017年通過借殼天興儀表上市,成為國內“基因測序第一股”。其營收主要來自於醫療檢測服務、試劑銷售、設備銷售和基礎科研服務四塊業務。與華大基因相比,貝瑞基因自主研發PCR-free無創產前檢測技術,為NIPT檢測結果準確性提供保障;自主研發NIPTplus技術將無創產前檢測疾病種類從3種增加至100種。

中報顯示,截至期末,公司常規的NIPT檢測已經為累計超過300萬的孕婦提供服務,業務網絡覆蓋國內30多個省市自治區,超過4000餘家醫療機構。而華大基因已經覆蓋了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境內2000多家科研機構和2300多家醫療機構,其中三甲醫院300多家;歐洲、美洲、亞太等地區合作的海外醫療和科研機構超過3000家。

此外,貝瑞基因12月3日回應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位於福州市濱海新城核心區的中國東南大數據產業園正在推進建設中,這是公司將閉環“拉大一些”的必然一步。公司還與阿里雲合作開發了北京和深圳的數據集群和技術平臺,保障數據安全。

基因檢測業務較前沿的同時,《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當前,貝瑞基因還存在股東質押現象。三季報顯示,第二大股東高揚持股4926.06萬股,質押3645萬股;第三大股東成都天興儀表(集團)有限公司持股4400萬股,全數質押;第四大股東宏瓴思齊(珠海)併購股權投資企業(有限合夥)持股3000萬股,質押800萬股;第五大股東侯穎持股2615.57萬股,質押2397萬股;第六大平潭天瑞祺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股1500萬股,質押200萬股;第七大股東周大嶽持股1147.97萬股,質押420萬股。

在股票高質押的同時,在第三季度業績下滑同時,企業相關股東在限售解禁後減持套現。比如,8月14日,貝瑞基因發佈重大資產重組限售股份解禁上市流通的提示性公告稱,本次解除限售股份 8003.66萬股,佔公司總股本3.55億股22.57%。

此後,第一大股東股東天津君睿祺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高級管理人員王冬火速計劃減持1950萬股、27.83萬股,減持比例分別為5.5%、0.08%。

9月23日,王冬本輪減持計劃完成。按33元/股粗略計算,套現近千萬元。9月30日,王冬辭職,其原系貝瑞基因副總經理、財務總監、董事會秘書。

從業績面看,2019年上半年,貝瑞基因實現營業收入7.53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2.51億元超過華大基因1.98億元,引發市場關注。然而第三季度內,企業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同比下降31.52%至6375.79萬元。貝瑞基因緣何在第三季度出現業績下滑?該公司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公司最近不方便接受採訪”。

基因檢測行業競爭加劇

記者注意到,貝瑞基因所在的檢測賽道日趨火熱,競爭對手越來越多。自2003年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以來,以基因組研究和基因測序為主的相關應用開始興起。2005年後,羅氏發佈基於焦磷酸測序技術的454測序儀開始,測序成本大幅度下降。2015年,Illumina首次將人全基因組測序價格降至1000美金。2018年,華大基因將人全基因組測序價格下降至600美金。成本持續下降促使基因數據井噴產出和行業發展。

根據火石創造數據庫顯示,截至2018年末,我國基因檢測產業企業數量共計1030家,主要分佈東南沿海和經濟發達地區。北京企業數量位居第一(236家,佔22.91%),其次為上海(206家,佔20%)和廣東(168家,佔16.31%),三個城市合計企業數量佔總體的60%。

目前,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廣泛於應用是在臨床醫學服務,代表性應用為無創產前基因檢測,中國的代表企業是華大基因和貝瑞基因。 Grand View Research 預測,2025 年全球測序市場達197億美元,五年複合增速超 20%。目前,中國該市場規模不到百億元,貝瑞基因佔30%市場份額。而隨著腫瘤用藥基因檢測項目納入醫保報銷後,門檻降低,競爭者只會越來越多。

面對競爭局面,貝瑞基因有哪些優勢?12月3日,貝瑞基因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上表示,目前,公司臨床業務線主要貫穿“生育健康”、“遺傳病”、“腫瘤中晚期”、“腫瘤預防”四大領域。基因檢測服務項目產品化是公司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旦基因檢測服務項目成熟,公司會啟動配套儀器和試劑盒的開發和註冊工作。今年8月完成的測序儀CN500腫瘤擴項將進一步提升公司測序儀的市場佔有率。市場先發優勢和品牌競爭力能夠使公司充分享受到政策紅利帶來的市場機會,堅持不斷開發新檢測項目,將成熟檢測項目產品化,是公司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構成公司核心競爭力的壁壘。

記者瞭解到,在A股市場,當前有數十家公司已經涉足腫瘤早篩業務,比如,華大基因、迪安診斷、美康生物等。此外,還有一些創業公司的融資規模和發展速度也較快,比如,泛生子、臻和科技、燃石醫學、世和基因、思路迪等。可以預見的是,基因診斷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