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坪鋪水利樞紐,為保護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川西平原開啟新端

紫坪鋪水利樞紐,為保護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川西平原開啟新端

——關於紫坪鋪大壩建成畜水後,沙石等推移物去向問題的探討

(內容提要:篇文章是筆者退休前,在中共都江堰市黨校上班時,執筆寫成的,現在看還有些現實意義。因為人們在閱讀前人、古代趣聞故事的時候,更應該關心當代人、今天自己的生活。)

紫坪鋪水利樞紐,位於中國四川省都江堰市麻溪鄉,岷江上游幹流處。距離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水利工程渠首約3公里。紫坪鋪水利樞紐以灌溉、城市供水為主,兼顧防洪、發電、環保用水、旅遊等綜合效益。同時也為保護川西平原,保護成都市,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紫坪鋪水利樞紐,為保護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川西平原開啟新端

紫坪鋪水利樞紐圖片

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紫坪鋪水利樞紐為西部大開發十大工程之一,被列入四川省一號工程。工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籌建,因其壩基在紫坪鋪鎮(前稱白沙)紫坪村而得名。於2001年3月29日動工,2002年11月截流。2004年12月1日蓄水,2005年5月第一臺機組發電,2006年12月竣工。由四川省紫坪鋪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建設和運營。 水庫容量約12億立方米,發電裝機76萬千瓦,總投資人民幣100億元以上。

現在紫坪鋪大壩已建成並開始畜水發電,人們普遍關心岷江河道中的推移物(即沙石,下同)的去向問題。以即隨之而來的紫坪鋪水庫,會不會被填滿的問題。針對大家的這個顧慮,我們中共都江堰市委黨校課題組。依據現有的材料作一些探討,認為用現代化工程,把推移物控制在都江堰以上的岷江河床中。是保證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水利工程長治久安。保證岷江內外江河床穩定,唯一可行辦法的其理由如下。

一、川西平原是岷江(包括沱江下同)遠古時候沖積而成的,但現在不能允許繼續沖積了。

首先,江水中渾濁溶於水的泥沙部份叫懸浮物。而附在水的底部隨河流推動的,叫推移物或推移質,淤積岷江河道的主要是推移物。據科學家推測,四川盆地的成因是,許多億年以前一顆小型行星撞擊地球的結果。川西壩子(即川西平原)過去和川中丘陵地帶一樣,也是凹凸不平的。由於岷江的沖積和龍泉山脈的阻擋,推移物堆積儲存到一定時候,形成現在的川西平原。

紫坪鋪水利樞紐,為保護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川西平原開啟新端

美麗富饒的川西平原圖片

又由於遠古時候植物茂盛,相關的腐植質沉積,沙石地面之上形成現在黑土層。所以現在都江堰市城鄉區的,任何一點探測。一般都是生活層(有建築垃圾的地層)、黑土層、沙石層等三種地層構成現在的地面。在農村農田地帶則由黑土層,和沙石層兩種層次構成農田地層。川西平原其它地方,也由上述兩種情況構成。現在整個川西平原,城鎮星羅棋佈人口眾多。以成都為核心一千多萬人,生活在一萬多平方公里的地面上。客觀上不允許岷江水挾帶著的推移質,在河道以外的任何地方堆積氾濫填充,雖然龍泉山的阻擋仍然存在。

二、岷江外江河床現在空前穩定,推移質已到極限。必須用現代化工程,把沙石控制在都江堰以上的河床中。

遠的不說即只是先秦時候,李冰治水後的二千多年來。由於寶瓶口的作用,內江河道穩,而外江河道則搖擺不定。原因是推移質並沒有排出龍泉山、排出川西壩子。現在看青城橋,一共有五道橋樑!其中4、5號橋架在黑石河和沙溝河上,1、2、3號橋都架在外江的主河道上。但現在只有2號橋下的河道有水,而1、3號橋的河床河道,已經變成用於建設、生活和農業的用地了。由河道變成用地也就是30年的事情!這之前特別是1964年,和1977年兩場大水的時候,1、3號橋的下面曾經是滔滔大江。

1949年新中國建立後,人民政府一直沿用“分濠走水,退守老岸“的外江治水方針。1、3號橋下面的地面,本來就是預備排洪走水的河道。再從現在的四川地圖上看,岷江的外江也叫金馬河。她的旁邊還有一條同樣大小,標明為羊馬河的古河道。而羊馬河道大部份變成現代用地,也只有30年左右。這一切證明李冰治水之後,內江河道的穩定,是以外江河床的搖擺為代價的。正是這種搖擺把岷江的推移質,仍然留在川西平原上。都江堰市一位長期負責防洪歲修的領導,曾用龍擺尾形容外江河床。民間也有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的說法。

為什麼都江堰市把青城橋的,1、3號橋下面的外江河道變成用地?而下游的崇州、雙流一帶,也把羊馬河的大部份河床變成用地呢?這裡面直接的原因來源於人口眾多。四川在諸葛亮時候才90多萬人,在宋代達到900萬人;隨之而來的元代只有40或60多萬人,明代又到300萬人。清代四川人口即幾千萬,現在連同重慶早已超過1億人口。

可以說清代以前川西平原人口少,岷江外江河道搖擺。是通過洪水氾濫的形式,把上游帶來的沙石,留存在沿河兩岸及附近地方。那時候不會對人們的生活、生產構成好大的壓力,即使有影響也是局部的和有限的。現在則不同一有搖擺,就會造成沉重的社會問題。原因是人口太多,城鎮居民點密集程度太大,信息傳播速度又快。重慶成為直轄市後,四川現在是八千多萬人,川西壩子也有一千多萬人。決不能再有岷江沙石留存的地方了,決不允許再有洪水氾濫。

1977年都江堰發洪水,實際上江水只不過回到,原本就是河道的青城橋1、3號橋的地面上,回到羊馬河舊河道上。當時就搞得上下一片驚慌,省委書記親自上陣到抗洪第一線!外江洪水在河東還只差一點,就竄到內江的江安河,直接威脅成都市區的安全。在河西則掃蕩農田、旱地數萬畝,石羊鎮徐渡場口至今猶在的那片水窪,就是當年那場洪水的痕跡。

紫坪鋪水利樞紐建成之前,那些年更是一有洪水險情,省市政府就必須號令十幾萬民工登堤防守。筆者自1964年少年時期開始,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30年間幾乎每年,都要參加一次或兩次,防洪揀石頭、背石頭的活動。主要都是義務勞動,1964年那次連續幹一個星期6天,每天有0.30元的生活補助。每次防洪抗洪,岷江兩岸人們成群集隊、紅旗招展、汽車來往熱鬧一遍。甚至經常都有高音喇叭助陣!播放新聞、音樂或領導講話。晚上還有柴油發電機轟鳴、探照燈,電燈照明等等。

時間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國家撥付巨資3億多元。將都江堰市白沙小河口(現紫坪鋪水利樞紐下游約1公里處)到新津縣的百多公里岷江河道堤岸,全部加固成鋼筋混凝土、水泥毛石漿砌工程。將岷江堤岸的防洪抗洪標準,提高到十年一遇。都江堰灌區人,這才沒有每年都必須抗洪防洪。而紫坪鋪水利樞紐,將岷江堤岸防洪抗洪標準,提高到百年一遇!

據最近《成都日報》的文章,岷江外江河道河床,已經平均高於河堤外的地面。我們用鋼筋水泥工程,把岷江河床牢固地約束在,青城2號橋以下的主河道上。還要用紫坪鋪大壩這樣的現代化工程,把推移質攔截在都江堰以上的河道中,才能達到長治久安之目的。(2006年紫坪鋪修建成後,據近些年觀察都江堰以下。岷江外江河床已經出現,江心抽沙下移的現象。)

此外歷史上岷江江心分水堤,即都江堰本身也是屢毀屢建。最近的一次是1933年疊溪水暴曾被蕩平,殘存的一塊幾十平米沙石包,被人們稱之為神仙墩。意思是如有神助,才沒有被洪水沖掉。國民政府的水利官員——官興文,主持重建都江堰。目前的都江堰魚嘴工程,則是1973年修外江閘時新建的。

三、過去蘇聯專家的電站方案,也有用現代化工程攔截推移質的設想。

現在我們已經無法查閱到蘇聯專家,1958年設計修建魚嘴電站,和紫坪鋪電站的文字資料了。這兩座電站是蘇聯當年的援助項目,花費我們大量的人力、物力、資金,但是沒有建設成功。從目前尚存在的,魚嘴電站水閘、大壩,和發電機廠房。以及還保存在人們記憶中的,原紫坪鋪電站舊址殘破低矮的平水槽。還有現時仍然健在的,當年曾參與設計和建設人員的口碑中。我們知道魚嘴電站,是設計裝機20多萬千瓦的中型發電站,紫坪鋪電站設計發電量也是20多萬千瓦。

紫坪鋪水利樞紐,為保護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川西平原開啟新端

現在的成都市區圖片

前蘇聯專家的附帶設想,是在岷江上游梯次開發。一方面再建發電站,另一方面也是用現代化的;水壩工程攔截推移物,把沙石控制在上游河床之中。現有文字記載的1958年3月21日,毛澤東主席視察都江堰時,和都管局負責人的對話中。雙方都有用現代化工程控制沙石的意思,說是不然的話,一百萬年後四川盆地要被填滿。(詳見都江堰文史資料合訂本)

四、結束語:

二千多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川西人民,也曾經不斷為國家做出過重大貢獻。如秦統一六國的戰爭,漢高祖劉邦戰勝楚霸王項羽的戰爭;唐王朝的皇帝,兩次逃避四川;還有抗日戰爭,以四川為大後方等等。

60萬秦軍南征伐楚,靠的就是蜀地供應軍糧,史載萬船蜀米浮江而下。西漢初年劉邦30多萬大軍,三員猛將韓信、英布、彭越會師亥下,一舉打敗楚霸王。靠的是蕭何在後方調度,及時將千船蜀米運達前方。唐代皇帝兩次避難成都,改成都為南京,靠的是川西糧倉。抗日戰爭初起,四川省主席劉湘向南京中央政府保證。川人出500萬壯丁,交7000萬擔軍糧支持抗戰,仰仗的也是都江堰。新中國建立改革開放之前,四川也是重要的糧食調出省份。二千多年來都江堰,一直髮揮著巨大的作用。

紫坪鋪水利樞紐,為保護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川西平原開啟新端

都江堰渠首工程,岷江江心分水堤,形象化如同魚的嘴巴,固名魚嘴圖片

古人早就說過“百代不同法”!現在都江堰一千多萬畝的灌區面積,和一千多萬人的生產、生活、工業、農業用水。我們上紫坪鋪水利樞紐工程,以及一系列的岷江上游攔河發電項目。提供能源之外,還要把岷江推移物——沙石,控制在川西平原以上的山區河道之中。其方方面面的巨大變化和效益,正在日益顯現出來。毛澤東同志說過這樣意思的話,人類總要不斷創造發明不斷前進。古老的都江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已經變得比過去更美好,今後也只會越來越美好。(文廟山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