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视IPO推迟至2020年?人工智能第一股会吹了吗?

自2019年8月25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后,人工智能企业旷视科技的上市进展备受关注。根据12月3日下午消息,某媒体引述知情人士称,旷视科技决定将其5至10亿美元的香港IPO计划推迟至2020年。对此,旷视科技方面拒绝置评。



旷视IPO推迟至2020年?人工智能第一股会吹了吗?


此前有报道称,旷视科技未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因为香港监管机构要求该公司提供更多信息。旷视科技曾官方回应此报道不实。据悉,旷视科技于8月25日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业界宣称,旷视一旦成功上市,就将成为全球首家上市的真正人工智能企业,堪称“人工智能第一股”。

旷视IPO推迟至2020年?人工智能第一股会吹了吗?

上市之路,漫漫其修远?

回看历史,与商汤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有着“CV(计算机视觉)四小龙”响亮称号的旷视科技,此前可谓是风光无限。

2011年10月,旷视科技由印奇、唐文斌和杨沐等人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创立。其三位创始人本科均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也就是俗称的“姚班”)。以计算机视觉起家的旷视科技,最早通过自行研发的“Face++人脸识别云平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中。

发展至今,旷视已经将自身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多种先进计算机视觉技术和产品,广泛应用在安防、金融、手机、零售和机器人等行业中。目前其主营业务为向用户提供人工智能赋能的解决方案,覆盖个人物联网、城市物联网和供应链物联网领域,以及提供人脸识别、物流机器人、智慧物流平台“河图”等人工智能产品。


旷视IPO推迟至2020年?人工智能第一股会吹了吗?

成立8年来,旷视科技先后经过多轮融资,融资金额也超过13亿美元。在D轮融资后,旷视科技预估市值曾一度达到40亿美元。凭借强大的软硬件整合能力,旷视科技一度跃居到全球最顶尖的科创企业行列。

其在个人物联网、城市物联网和供应链物联网等多个垂直应用领域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被称为最有潜力的AI独角兽之一。2019年8月,旷视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开始了漫漫上市之路。

其招股书显示,2016年至2018年中旷视营收分别达到6780万元、3.132亿元及14.269亿元等,复合增长率高达358.8%。可以看出旷视在此三年中,不断实现连续高速增长,这或为其上市提供了充足的准备。

但与此同时,招股书中也披露出,截至2018年6月和2019年6月的半年中,其亏损额度分别达到7.29亿元及52亿元,同比增加613.3%。这说明近一年多来,旷视亏损的增幅远远超于营收的增幅。

除此之外,旷视还存在着研发费用过高,成本占比将近总营收的一半等问题。据招股书披露,2016年到2018年,旷视科技的研发开支分别为7816.5万、2.05亿和6.13亿,2019年上半年为4.68亿。多项隐患数据披露让此次旷视的上市行为被行业媒体戏称为“流血上市”。

更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0月,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将把28家中国企业和机构列入“贸易管制黑名单”(即“实体清单”)。除非有美国政府的临时通用许可证,否则“实体清单”上公司及机构将无法购买美国的技术和产品。

旷视科技作为名单中的8家科技公司之一,或将无法从高通、英特尔等美国公司购买零件。资料显示,英特尔与AMD占据了绝大部分CPU市场份额,加上英伟达市场份额高达75%。

可以看出目前众多科技所需硬件,都来自美国。中央处理器(CPU)作为核心硬件,对于科技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此,旷视科技发布了抗议声明称,“将在各方面采取应对预案”。


旷视IPO推迟至2020年?人工智能第一股会吹了吗?


这点在招股说明书中也有所表明,旷视的智能硬件产品可能受到限制的包括CPU、GPU及记忆体(含存储和闪存)。同时这次旷视上市的联席保荐人为高盛、摩根大通与花旗银行,都是总部位于美国的大行,“实体清单”也意味他们或将对旷视的估值重新评估。该事件对其上市影响不言而喻。

此外,事与愿违的事情不仅如此。招股书刚刚发布一周时,一项“人工智能课堂监控”技术,其背后的隐私与伦理问题,引发的“AI监视学生”的负面消息也将旷视科技推上风口浪尖,一时间众多媒体唱衰成为旷视的处境。让人不禁怀疑,誓拿“AI第一股”头衔的旷视,是否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偏?

旷视IPO推迟至2020年?人工智能第一股会吹了吗?

旷视还能上下求索吗?

从旷视招股书来看,多年重金投入并没有直接反映在营收里。即便上市成功,旷视现阶段涉足的几类领域也是竞争者众多。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跑通造血之路,保持持续变现能力是旷视当下需要面临的现实问题。

随着5G时代的来临,AI技术逐渐步入成熟。众多科技、制造业等业界巨头对于AI布局的不断深入,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扩展。就AI行业层面和长远的角度来看 ,旷视未来市场前景依旧有着广阔的上升空间。

从市场规模来看,自1999年美国第一笔人工智能投资出现以后,全球AI加速发展,在短短的18年内,全球涌现1914亿元投资到人工智能领域。截止至目前,中国635亿,占据全球33.18%,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逐年攀升。2018年中国人工市场规模约为238.2亿元,增长率达到56.6%。据相关预测显示,到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接近500亿元。

在业务能力上,旷视也在不断进行业务转型。现今依托于Brain++,旷视开辟了三条主营业务线,即个人物联网、城市物联网和供应链物联网。

通过与小米、vivo、OPPO等领先的智能手机公司合作,在2018年中国生产的搭载人脸识别设备验证功能的安卓智能手机中,超过70%使用了旷视提供的基于人脸识别的设备解锁解决方案。此外,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按2018年收入计算,旷视成为中国最大的聚焦于人工智能的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


旷视IPO推迟至2020年?人工智能第一股会吹了吗?


在供应链上,旷视为心怡科技、科捷物流等物流公司提供智慧物流解决方案。2019年1月,“河图”系统的发布将旷视的供应链物联网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旷视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具备较高的客户粘性以及稳定的合作伙伴,这在未来或将为其营收带来新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发展前景未来可期,但是对旷视来讲压力也相应存在。在同一个行业大环境下,旷视所能占据的市场,“四小龙”中的商汤、依图、云从以及海康、华为等大头的各类科技公司都有机会抢夺。

对于上市这条路,“AI四小龙”中除了旷视科技之外,其他几家也在跃跃欲试。

被称为“龙头”的商汤科技在2014年成立,至今作为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该公司的估值今年已超过了75亿美元。虽然商汤表示并不急于上市,但受到众多AI科技公司的刺激之后,也难保不会将IPO计划提上日程。而云从科技在今年8月公开表示,计划明年上半年申请科创板上市。11月底云从科技还完成了新一轮股权变更,据推测此次股权变更应该是云从科技上市前最后一次,下一步应该进行股份制改造,为科创板上市做准备。依图科技也曾向媒体透露过预期上市的意图,有意把上市标地选定为科创板。

聚焦于AI领域的科创企业如今势头正胜,各路资本、投行、以及其他行业大咖们都在竞相押注这条路上的潜力股。以“四小龙”为首的独角兽们在市场下,除了相互取暖共同撑起这片未来的AI蓝海,同时也在相互较劲。

随着一轮轮的融资落地,IPO之潮或相继在即,AI战场不会缺乏刀光剑影,即便对于本有着技术光环的旷视科技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