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县秭归,历史上也曾为州,为屈原故里

湖北省,位于我国中部内陆、长江中游,古属荆州,春秋战国为楚国之地,楚国就于此创造了灿烂的楚文化,自古为鱼米之乡、千湖之省,明清时更是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誉。“湖广”,元、明及清初行省名称,湖南、湖北为其所辖,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大致以洞庭湖为界南北分置,湖北因处于洞庭湖以北而得名,省会为武昌。

千年古县秭归,历史上也曾为州,为屈原故里

湖北设省后,辖区较为稳定,包括省会武汉市在内现辖有十二地级市、一自治州及三个省直管市、一个省直管林区,其中宜昌市就为其所辖十二地级市之一。宜昌,清初湖北设省时为荆州府所辖散州夷陵州,而此时荆州府还辖有散州归州,归州即治今宜昌市秭归县。

千年古县秭归,历史上也曾为州,为屈原故里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两岸,为宜昌市辖县,是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人杰地灵之地。秭归,西汉时置县,建制史超过两千多年,县名一说因古归国、夔子国演变而来,一说“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喻令自宽。全乡人冀其见从,因名曰秭归”。秭归历史悠久,不仅为屈原、王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人,今属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故里,也是三峡工程坝上库首,县域环境优美、物产丰富,是著名的“中国脐橙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千年古县秭归,历史上也曾为州,为屈原故里

秭归,古为归国,西周及春秋前期先后为始国、夔子国之地,春秋中期以后属楚,战国后期称归乡,秦灭六国后属南郡,两汉时仍为南郡之地,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置秭归县。南北朝北周时于秭归置秭归郡并改秭归县为长宁县,隋朝时废秭归郡,县复称秭归,唐初于秭归置归州,后曾称巴东郡,唐中期以后及五代、两宋时均为归州秭归县。

千年古县秭归,历史上也曾为州,为屈原故里

元朝时,归州为湖广行省所辖直隶州,也曾短暂升为归州路,明初曾短暂废归州,秭归县为荆州府夷陵州所辖,洪武十年(1377年)改县名为长宁,仍属夷陵州,洪武十三年升长宁县为归州,为荆州府所辖散州,领本辖及兴山、巴东两县。清初湖北设省后,归州属湖北省荆州府,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升归州为直隶州,领本辖及长阳、兴山、巴东、恩施等四县。

千年古县秭归,历史上也曾为州,为屈原故里

此时,恩施县辖有今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大部,而今秭归、长阳、兴山、巴东及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大部均为归州直隶州所辖。雍正十三年,夷陵州升为宜昌府,归州直隶州又降为散州,为宜昌府所辖,此时归州不再领县。

千年古县秭归,历史上也曾为州,为屈原故里

民国初废州为县,归州废为秭归县,秭归县先后为荆南道、荆宜道所辖,后曾直属于省。建国后,秭归县先后为宜昌专区、宜都工业区、宜昌地区等所辖。1992年,宜昌地区、宜昌市合并为新的地级宜昌市,秭归县为其所辖至今。现在,秭归县已经退出贫困县行列。

千年古县秭归,历史上也曾为州,为屈原故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