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解释:为什么经常做CT,会增加致癌的风险?

科学解释:为什么经常做CT,会增加致癌的风险?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很多先进的医疗设备投入到医疗救治中。这些医疗设备能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了解病人的病情,或者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进行手术。CT扫描便是其中的一种,它利用X线束,精确地对身体的某个部位进行断层扫描,最终呈现出清晰的图像。

当患上一些重大的疾病时,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做一个CT扫描来确认病情。CT扫描出的检查结果准确度相当高。如此先进的检查方式,对身体是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呢?很遗憾,答案是否定的。CT扫描这种精准的检查,虽然在确诊病情方面带来了诸多好处,但也是会给你带来一定损伤的。

科学解释:为什么经常做CT,会增加致癌的风险?

一份来自台湾的2000-2013年间的健康保险数据显示出,CT扫描与癌症有关。研究人员追踪了将近六万名血液癌症患者(包括甲状腺癌、白血病以及非霍奇金淋巴瘤),这些人在2000年前都并未患癌症。

预防癌症的32节专家课,点击专栏卡:


最终,研究人员得出结论,CT扫描会增加所有年龄段的成年人罹患白血病和甲状腺癌和风险,以及年轻人患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风险。

前面我们提到过,CT扫描是利用辐射进行的。众所周知,辐射对身体有害。在扫描过程中,这种射线会波及到所检查部位之外的范围。这可能会导致DNA双螺旋结构受损,从而导致细胞癌变。

科学解释:为什么经常做CT,会增加致癌的风险?

当然,话又说回来,这并不代表你就不能进行CT扫描。任何抛开次数和剂量谈辐射的行为都是不正确的。一次CT检查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能频繁进行。

在进行CT扫描的时候,还是需要思考利弊关系,至少要确保带来的利大于弊再进行检查。另外,孕妇一定要禁止用CT扫描,否则可能对胎儿造成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