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需要“套路”麼?需要!太需要了!數學幾乎充滿著套路

相傳托勒密王朝國王,向歐幾里得請教幾何學習的捷徑。要我說,這個不務正業的國王不思朝政“上早朝,批奏摺”,整天琢磨幾何幹嘛呀,我都不能說他“閒的”,更不能說他腐敗。歐幾里得誰啊,能慣著他麼,根本不會屈從帝王的尊嚴,懟起來也是一點面子都不給。咱也不知道是情商低呀,還是直率、傲慢?好吧!歐幾里得直率的回覆敬愛的陛下,說:幾何中無王者之路。言下之意就是,愛學學。

數學需要“套路”麼?需要!太需要了!數學幾乎充滿著套路

歐幾里得

歐幾里得所著的《幾何原本》錨定了西方數學的長期發展,在五大公設的基礎上,演繹出了大量豐富的命題,這些幾何命題的證明,技巧性很強,很多的數學研究者都接受了這類的思維訓練,可以說《幾何原本》是數學史上最成功的教材,甚至很多內容被現在的中學教材所採用。請原諒我提起了大家的傷心往事。就像前面提到的托勒密國王,不乏有人想過能否讓幾何問題的推演更簡單一些呢?

直到17世紀的法國數學家笛卡爾,就像馬丁·路德·金有個偉大的夢想,笛卡爾也有一個白日夢,哦不,偉大設想:

一切問題化為數學問題,一切數學問題化為代數問題,一切代數問題化為代數方程求解問題

不能說笛卡爾是完全空想,基於此所創立的解析幾何,將空間形式與數量關係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座標系,從而實現了初等幾何問題的代數化。想想中學時,那些讓人頭大的幾何題:從使用幾何定理推演的壓軸題,變成了建立直角座標系,然後再機械計算的送分題。不要說你要不起!很難說,這不是一種套路!

數學需要“套路”麼?需要!太需要了!數學幾乎充滿著套路

直角座標系

在到了德國數學家希爾伯特時期,希爾伯特提出了公理系統中的判定問題,同樣是一個設想:

有了一個公理系統,就可以在這個系統基礎上提出各式各樣的命題,那麼,有沒有一種機械的方法或者算法,對每一個命題加以檢驗,判斷它是否成立?

沒錯,這就是希爾伯特想建立的套路。然而數理邏輯的專家——哥德爾的不完全定理的面世,打碎了希爾伯特的夢想。

  • 哥德爾的成果指明:即使是在數論領域,對所有命題進行判定的機械化方法都是不存在的!
  • 波蘭數學家塔斯基則證明了,初等幾何及初等代數的定理證明,是可以機械化的。

基於此,數學家對數學的機械化方法或者套路,依然是賊心不死。這似乎也是數學上的套路:對一類問題先考慮能不能解,有沒有解?能夠確定有解的話,然後再去找答案。

數學需要“套路”麼?需要!太需要了!數學幾乎充滿著套路

數學的腦力勞動主要是兩種,一種是計算,另一種定理證明或公式推導。而美國著名的數理邏輯學家洛克菲勒大學教授王浩在論文《向機械化數學前進》中對比了兩種數學勞動的不同:

  • 計算要枯燥、刻板些,證明更美妙、靈活些
  • 計算方法可能較簡單,容易操作和理解,而計算量大;證明的難度要高

對於計算問題,其機械化、套路化幾乎是自然的。比如17世紀,法國的哲學家、數學家帕斯卡發明了機械式的計算機,可完成加減運算;而萊布尼茨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實現了乘法運算。這都是在為數學機械化,或者說是為計算的機械化尋找突破。數學家似乎也傾向於將數學問題轉化為計算問題,尋求其中的套路。

數學需要“套路”麼?需要!太需要了!數學幾乎充滿著套路

機械式計算機

不可否認,數學中會有大量的工作是可以機械化、套路化的,數學家只是想找到這樣的套路,從而從這些工作中解放出來。就像工業革命時,對紡織等實現的機器生產,以機械的方式代替體力勞動;只是數學家在考慮機械化、套路化一些腦力勞動,並無本質的差別。

數學需要“套路”麼?需要!太需要了!數學幾乎充滿著套路

計算的套路話是大家不難理解的,比如對於線性方程組問題,中學時就學過這一套路,就是高斯消元法。這一計算就是機械的,套路學會了,四則運算也早就會了,相信你是不願意去大量重複這類題目的。老師要求除外,考試除外,也別說你啥題目都沒興趣、不想嘗試。如果說線性方程組中有幾百個變量呢,或者要求你在極短的時間內給出正確結果呢?這種計算要麼繁瑣到折磨人,要麼幾乎無法完成。就像控制導彈飛行姿態的計算,計算量大、要求實時。

其實每個算法、每個定理都是某一類或幾類問題的套路。而對於定理證明的機械化,正是要追求的終極套路。近年來也確實有一些成果,給了人們信心:

  • 1959年,王浩設計了機械化方法,僅僅耗時9分鐘,就證明了羅素《數學原理》中的幾百條定理,引起不小的轟動。
  • 1976年,哈肯等人在高性能計算機上,耗時1200小時,證明了“四色猜想”。
  • 1977年,中國吳文俊的“吳方法”對初等幾何的機械化切實可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