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員工違規劃轉10萬,被列黑名單10年!基金公司與員工之間竟還有這些“奇葩”糾紛案

如果有人跟你說,有基金公司員工又出事情了,你會最先想到什麼?

“老鼠倉”?勞動糾紛?還是“桃色事件”?

這些其實在過往都是比較常見的情況,但除了這些,其實還有些員工違規事件,可能是難得一遇——比如近期就有基金公司員工被列入黑名單,期限長達十年。

而箇中原因,可能你怎麼也想不到。這位90後,竟然打起了直銷清算賬戶的主意,轉了10萬元到自己的個人賬戶。

90后员工违规划转10万,被列黑名单10年!基金公司与员工之间竟还有这些“奇葩”纠纷案

違規劃轉10萬,被列黑名單10年

近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披露的一則紀律處分事先告知書,2019年2月18日,原某基金管理公司員工李某,根據公司輪崗安排暫時從事清算工作期間,利用獨立操作資金清算與管理系統的時機,從公司直銷清算賬戶劃轉10萬元的沉澱利息至其個人名下銀行賬戶。

理財不二牛(ID:buerniu5188)注意到,這位“奇人”出生於1991年8月。而這份告知書所列明的事實,其實是證監會證券基金機構監管部關於某基金管理公司員工李某的違法違規情況的來函通報。

以上事實經監管部門現場檢查確認,事實清楚、證據充分,構成《基金法》中“利用基金財產或者職務之便為基金份額持有人以外的人牟取利益”的違規行為。

同時,該行為也嚴重違反了基金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和執業行為準則,性質惡劣,應當從嚴懲戒。根據相關規定,中基協擬將李某加入黑名單,期限為十年。若李某對於該紀律處分措施沒有異議,中基協將根據上述事實、理由和依據作出正式的處分決定。

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要做這種事情,事實上很難。據我瞭解,大公司應該至少有三層的流程——經辦人發起,主管審批,部門負責人審批。就算是小公司,可能也得有兩層。也就是說,他至少得搞定兩三個人。”

“這真的是想錢想瘋了,轉賬都是有記錄的,只要審計一查就出來了。”上述基金公司人士進一步說道。

這也算是在基金公司中,難得一見的違規案例。從過往來看,基金公司員工受到處罰,更多的都是利用非公開信息進行獲利的“老鼠倉”事件,而這位90後選擇了一種更為直接的牟利方式。

基金公司與員工的“奇葩”糾紛案例

雖然說從過往來看,類似“奇葩”的違規事件較少,不過牛妹在梳理基金公司員工訴訟案例過程時,也發現了另外一些獨具特色的事件。

比如,某基金公司員工在參加證券業從業人員資格考試的“證券市場基礎知識”科目考試時請他人替考,並利用他人替考取得的成績申請執業註冊而被記入誠信檔案。處理決定為,考試成績按零分處理,兩年內不得報名參加考試,三年內不受理執業證書申請。

有意思的是,不到一年時間,該員工又報名參加了考試,而且考試成績合格。該員工曾表示,他之所以再次報名參加證券從業人員資格考試,是因為並不知悉其受到處罰的具體禁考期限,可能由於系統存在漏洞,故仍舊接收了報名併發給了合格證書,但最終該次成績並未被認可。

而在基金公司方面,雖然曾和該員工進行了核實和溝通,該員工也曾多次作出口頭及書面承諾,保證其不存在作弊行為,且由於該員工在之後重新參加了考試並獲得了合格證書,使得基金公司也認為該員工未受到處罰。

不過最終法院認為,該員工長期欺瞞基金公司,違反了勞動者對用人單位應當秉持的誠信原則,基金公司據此解除勞動合同並無不當。在此前提下,該員工關於違反終結勞動關係的賠償金、未休年假及重新出具離職證明等上訴請求,均不予支持。

再來看另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案例。

曾經在一家基金公司中,有公司員工和基金公司簽訂了《住房補貼協議》,從《住房補貼協議》簽訂之日起,該員工享受基金公司支付的住房補貼80萬元,執行期為5年。另根據協議規定,如果該員工在使用住房補貼期間主動提出離職的,協議即行終止,在離職日前應全額返還獲得的住房補貼。

此後,該員工在協議約定期間內提出辭職,基金公司要求其歸還80萬元的住房補貼,但該員工提出多項理由主張無需退還該筆補貼,雙方你來我往爭議了多個回合。不過最終法院在經過一審、二審之後,還是判定該員工應償還基金公司住房補貼款80萬元。

當然,這些案例也只是基金公司與員工之間發生過的一些個案,並不具有普遍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