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後,你會發現投資孩子的特長、教育才是你最成功的投資


如果有人問你“從現在開始計算,你希望給你二十年後的孩子留下什麼”你會怎麼回答?

金錢?房子?在二十年間為她提供任何她想要、你剛好能給的東西?還是能讓她去學可以受用一生的特長?

二十年後,你會發現投資孩子的特長、教育才是你最成功的投資

二十年後的孩子,會穿不了小時候的衣服、覺得兒時的玩具幼稚。你為她存下的錢也會貶值,給她買的房子也可能不在她想待的城市,但是如果是學習音樂的話,不僅會成為她的一項特長,還會變成誰都取不走的財富、加持在她身上熠熠生輝的光芒,讓她與身邊的某某某有了些區別、讓她能在音樂世界中忘卻社會身份,而不是誰的孩子、朋友、對象,她只是她。

物質上的給予會跟著時間而消失,而精神上的豐富卻是支撐讓孩子們可以實現自己、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它可能不能給參加考試的孩子們加分,卻可以給他們的人生加分。它可能不是我們生活的必需品,但如果沒有它,生活也將會變得索然無味。

每個人的消費水平不同,消費觀念也不一樣。有的人,如果讓他掏5000塊錢買一部iPhone手機,用上一兩年,他會覺得很值,但要是讓他花5000塊錢買一臺古箏,他就會覺得很貴。可是現在早已不是那個一部手機可以用十年的年代了,每個手機品牌在每年都會推出新的手機系列。當初的“潮品”可能會變成“outer”,而當初你買這部“outer”的錢,足以讓你或你的孩子學到很多有意義的東西。

二十年後,你會發現投資孩子的特長、教育才是你最成功的投資

二十年後,你會發現投資孩子的特長、教育才是你最成功的投資

二十年後,你會發現投資孩子的特長、教育才是你最成功的投資

二十年後,你會發現投資孩子的特長、教育才是你最成功的投資

鋼琴是音樂的一種表現方式,對於孩子來說,是可以帶領他們去發現美的地方。在這裡可以提高他們的內在涵養和品味,可以提高他們對生活的要求,可以帶領他們找到自己的生活態度和自己獨立的人格。

步入社會後,我們儘可以通過長大後的努力去彌補知識和技能上的不足,但在跳舞彈琴等專業音樂方面,卻是無法與那些從小就接觸音樂的孩子們相比。

記得有一次約了兩個好友聚會,其中一個剛巧寫生回來,看見我興致沖沖的將畫板攤開,要我看她的兩幅畫有什麼區別。明明都是一個場景,我看了許久,實在看不出有什麼端倪,弱弱地回答“線條的粗細不一樣、顏色也不一樣”。

正巧這時,另外一個學過水墨畫的朋友到了,一看見兩幅畫還沒等朋友發問,便將畫中的不同和精妙處點評的恰如其分。最後兩人從畫作聊到音樂,又從音樂聊到生活的價值。那頓午飯吃了將近四個小時,對畫畫一竅不通的我只能在一旁點頭微笑表示贊同,尷尬程度不言而喻。

在馬克思哲學中“量變能引起質變”,音樂對生活中的審美、對生活的感知和生活情趣的影響也是一樣,需要從小開始薰陶,在積少成多時長大後才有成效,若是像我這樣從沒摸過畫筆、沒看過展畫的人想要通過後天的努力去補齊這方面的不足,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其實很難想象二十年後,屬於我們的孩子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就像二十年前的人們想象不到今天可以在酒店裡僅憑機器人就完成入住、訂餐、調酒到退房的一系列服務(阿里巴巴有限公司在杭州運營的菲住布渴酒店),也想象不到有一天工廠裡的工人們會大批量被機器人替代......

有人說“在過去的三十年裡,我們把人變成機器,在即將到來的三十年裡,我們會把機器變成人。”

但縱使在那時候什麼都可能被代替,但還有藝術是萬萬不可能的!

雖然藝術看似可有可無,但卻是能影響人一生幸福的重要因素。因為音樂是想象力、創造力和邏輯思維的緊密結合,是一種智慧、一種氣質、一種人生階段和境界,是時間的沉澱和積累。它可以讓人感受到愛和感恩,可以讓人變得樂觀向上,可以讓人精神世界豐富多彩,可以讓人保持自我追逐和獨立思考的習慣,也可以讓孩子成為素質高尚的人。

如果在二十年後,所有的物質都會貶值,你會選擇給孩子留下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