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浏阳淳口镇:山里人家挪“穷窝” 搬来幸福新生活

初冬时节,走进连云山深处的浏阳市淳口镇枫林湖村易地搬迁安置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整齐划一的小别墅,一群群悠闲散步的黑山羊,一排排正在晾晒的手工红薯粉条……截至目前,枫林湖村已有25户93名贫困群众通过易地搬迁实现了安居乐业,开启了自己的幸福新生活。

挪穷窝:土坯屋子变“别墅”

六年前,枫林湖村村民周开秋家的土坯房由于年久失修,被一场大雨冲倒,一家4口人只得寄居在同村的远方亲戚家,没想到这一住就是4年。而村民周宋元的家位于层层叠叠的山峦深处,老旧的土坯房阴暗潮湿,坑坑洼洼的地面长满青苔,因为没有通公路,他每次步行到外面买生活用品,来回需要五六个小时。

枫林湖村位于连云山深处,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现实。搬不动大山就搬房,搬不动江河就搬人。2017年,淳口镇采取“统规统建”的模式,投资500余万元,统一规划、统一建筑风格、统一建设,对枫林湖村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25户贫困家庭从山上的“穷窝”搬进了山下的“别墅”。

“做梦都没有想到这辈子能住上楼房,而且还是这样好的房子!” 2017年12月,周宋元没花一分钱就搬进了安置区的新家,厨房、卫生间、阳台等现代化的生活设施应有尽有。安置区内还配套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出门就是文化广场,健身搞文化活动也有去处了。”周开秋开心地说。

留得住:大学生返乡创业

从山上搬到安置区的还有陈卓林一家。从小住土坯房长大的陈卓林学习非常刻苦,2006年考上了长沙学院,2010年本科毕业的他留在了长沙,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工作。近几年感受到家乡日渐变化的陈卓林,2018年9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掉工作返乡创业!

枫林湖村四面环山,又是国家一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不宜发展大规模种养殖业,但是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青山绿水、生态平衡的自然环境,适合小户散养牛、羊、鸡、蜜蜂等。在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陈卓林和父亲一起在家门口建起了自然生态农场。“目前种养的有土鸡、鸭、鹅、黑山羊、黄牛、淡水鱼、大枣、蜜蜂、油茶树等,品质和口感都非常的好!”陈卓林介绍道。

山货有了,如何让山货走出大山?陈卓林决定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微信平台开发了一个农村电商平台,经过在朋友圈转载传播,成功地将自家农场里的山货打进了长沙市区。解决了自家山货的销路问题后,陈卓林还决定免费帮乡亲们销售土特产,到目前为止他已经累计帮乡亲们销售出去了价值5万元的土特产。

奔富路:产业扶贫鼓腰包

“搬出去后,靠啥来生活?”周开秋曾质疑过。如今,他的账本给出了答案:“每年养殖蜜蜂180箱子,可以产2000斤蜂蜜,每斤50元,一年就是10万元;养羊25只,每只800元,一年就是2万元;就近打工10个月,每月3000元,一年就是3万元……”

鼓了腰包的还有村民王汉昌,王汉昌从山上搬下来之前,在一家木制扶手厂里打零工,每年收入只有1万多元。如今的他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鸡倌”,在村里合作社的帮扶下,他每年养鸡13000多只,加上就近打工的收入,每年接近10万元。

既要挪“穷窝”,还要能致富。为了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 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枫林湖村牵头成立了种养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按“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运行,带领村里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业,目前已发展成集养殖、培育、销售、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实现易地搬迁与发展产业、就业相结合。

湖南浏阳淳口镇:山里人家挪“穷窝” 搬来幸福新生活

易地搬迁户养殖的蜜蜂

目前,枫林湖村易地搬迁的25户93名贫困群众已全部脱贫,人均收入也从2017年的2000多元提高到现在的8000多元。“淳口镇将聚焦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为贫困群众拓展多种多样的脱贫致富渠道,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脱贫致富一个不能落下。”淳口镇党委书记殷志民介绍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