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質量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

  12月5日,全省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現場會在溫嶺召開。省委書記車俊、省長袁家軍分別作出批示,副省長彭佳學、陳奕君出席會議。會議指出,要把實施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作為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和省委十四屆六次全會精神的重要抓手,進一步推進農村生態環境整治修復,推動鄉村空間佈局、產業結構、村莊形態的轉型升級,促進綜合整治成果共建共享,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各項舉措落地,爭當省域治理現代化排頭兵。

  車俊在批示中指出,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是加強國土空間治理、增加耕地數量、提升耕地質量的重要措施,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千萬工程”、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的重要內容。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和省委十四屆六次全會精神,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強的責任擔當、更大的工作力度,高標準、高質量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為加快“兩個高水平”建設、推進省域治理現代化作出新的貢獻。

  袁家軍在批示中強調,實施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是深化“千萬工程”、拓展發展新空間的重要途徑。自去年啟動實施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三年行動計劃以來,農村生態、生產、生活空間佈局不斷優化,較好實現了保護資源、釋放空間、激活資產多贏發展。下一步,全省各地、自然資源等部門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和省委十四屆六次全會精神,聚焦高質量競爭力現代化和“詩畫”浙江大花園建設要求,以多規合一思路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創新土地制度供給和要素保障,深化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整治,統籌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城鄉融合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為我省“兩個高水平”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2018年,省委、省政府作出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重大決策,並啟動實施第一批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項目150個。目前,全省已新增集中連片耕地超過2000處,建成高標準農田10萬畝,開展各類生態系統整治修復19萬畝,農民新增土地租金收入超過1.5億元,在促進鄉村空間重構、產業重整、環境重生等取得明顯成效。根據我省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三年行動計劃,到2020年,全省將實施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項目500個以上,覆蓋300個鄉鎮、2000個行政村。

  會議強調,各地要把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引向深入,探索一條盤存量、保耕地、護生態、促發展的新路子。一是要加強村莊規劃編制實施,促進空間科學合理佈局、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二是要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實行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制度,落實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餘指標和補充耕地指標調劑政策。三是要推進農村生態環境整治修復,積極開展生態型土地整治項目建設,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四是要完善農民群眾權益保障,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壯大和農民收入增加。五是要加強項目監管和績效評價。

  會議通報了2018年度市級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結果。台州市、金華市、中國農業銀行浙江分行、杭州市餘杭區、紹興市柯橋區、常山縣作交流發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