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 攀枝花曾经有一座郭沫若题名的俱乐部

攀枝花三线建设初期,出于各类动员大会、表彰大会以及文艺表演的需要,修建起来了一些大工棚,其实就是简易的席棚子,大的能容纳上千人。

在这众多大工棚里,最出名的莫过于十九冶公司的大工棚了。

1965年,十九冶公司在烂泥田修建简易大工棚用作会议场所,也作为放映演出场所,这也是攀枝花市最早的工矿俱乐部。

1966年4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到攀枝花视察。郭沫若视察攀枝花时曾挥毫题名这个大工棚为“革命大工棚”。从此,这个大工棚名声大振。

纪录片《岁月山河攀枝花》也提到了这个大工棚,据说在当时文化活动极少的情况下,在革命大工棚看演出,则成了一项重要文化活动。

每当听说有演出,都早早的拿着小板凳去占位子,当演出开始,看着台下那人山人海的场面,台上表演的演员也激动得一生难忘。

听到大工棚的故事,想象着大工棚当时的情形,但一直很遗憾没能在影像中或照片上一睹大工棚真容。

你可能不知道 攀枝花曾经有一座郭沫若题名的俱乐部

虽然也实地去大花地原十九冶四公司附近探寻,结果只听说现在民乐社区的那个广场——建设者广场,曾经是大工棚所在地,但这里完全没有留下一点点当年的痕迹。这个遗憾就一直在心里,久久化不去。

直到有一天很意外的发现了一张网上收罗到的照片,一张原来十九冶技校内燃机班的毕业留影,背景居然是我一直想见的“革命大工棚”,这把我激动坏了。这种意外寻到宝贝的感觉真的太美妙。

这一张照片带来的惊喜,真的无法言表!

你可能不知道 攀枝花曾经有一座郭沫若题名的俱乐部

人生就是这般,你踏破铁鞋无觅处,那知这般意外就得到了。

今天在此与大家分享,也看看传说中的“革命大工棚”,这个曾经郭沫若题名的攀枝花最早的工矿俱乐部。

当然,如果你有大工棚的故事,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