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縣: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 鋪就鄉村振興“幸福小康路”

近年來,清水縣按照“大規劃引領、高標準建設、新機制管養、一體化運營”的思路,立足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四好”目標,深入實施交通先行戰略,積極推進農村公路建設與城鄉一體化深度融合,聚力打贏交通脫貧攻堅戰,全縣農村公路總里程達1362公里,鄉鎮、建制村通暢率、通客車率均達100%,提前完成交通扶貧目標任務,自然村通暢率達88.9%,產業路覆蓋率達85%,農村公路列養率達100%,優良中等路比例達90%,“四好農村路”建設取得了良好成效,廣大群眾的生活滿意度、獲得感逐年上升,“四通八達奔小康”的夢想正在加快實現。2018年9月,被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命名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被省交通運輸廳授予“四好農村路”全省示範縣稱號。

堅持黨政主導,鋪就脫貧攻堅“快車道”

清水地處陝甘交界、隴坂西麓,長期以來,“開門就是山,十里羊腸道,背磨、肩挑、乘車難”是清水人民出行狀況的生動描述。山大溝深,出行不便,不僅困擾著廣大群眾的生產生活,交通“瓶頸”的制約和影響,嚴重束縛著清水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黨的十八大以來,清水縣按照“黨政主導、行業指導、部門協同、群眾參與”的思路,把“四好農村路”建設作為加快發展、決戰貧困、決勝小康的首要任務,制定《關於加快公路建設的實施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全縣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清水縣全面推行農村公路路長制實施方案》,建立農村公路公共財政保障、項目建設管理、建管養運協調發展和分級管護系列工作機制,從財政投入、土地供應、公益性崗位落實等方面出臺扶持政策,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統籌推進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協調發展,切實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群眾利益,真正讓群眾享受農村公路發展成果。

建設“四好農村路” 助推脫貧攻堅戰 | 清水縣: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 鋪就鄉村振興“幸福小康路”

△ 張清路至米灣通暢工程

服務重大戰略,構建經濟發展“新引擎”

堅持把服務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略和城鄉一體化作為“四好農村路”建設的價值體現,在抓好建設和養護管理的基礎上,不斷優化客運體系,不斷提升運力水平,形成了“路通車通、物暢其流”的良好局面。全域配置城鄉客運,按照“政府搭臺、企業融資、縣企共建、行業監管、自主經營”的原則,以“股份制”方式合作建設一級客運汽車站;優化農村客運網絡,分別投放城市、城鄉公交46輛、10輛,政府每年每輛分別補助6.5萬元和3.5萬元,確保公交“開得通、留得住、可持續”;創新熱線帶弱線、干支道搭配、公交線路延伸客運新模式,鄉鎮、建制村通班車率均達100%,群眾到縣城和鄉鎮的時間平均縮短了25%和30%,縣城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和客運服務水平滿意度均達100%,實現城鄉客運一體化。

全面拓展服務功能,充分發揮農村公路助推經濟發展的先導作用,主要產業公路覆蓋率達85%,帶動建成以核桃為主的乾鮮果種植60餘萬畝,畜禽飼養量達479.07萬頭(匹只),年均種植蔬菜11萬畝、中藥材5萬畝,實現了景區景點道路全覆蓋,年旅遊接待人數達178.91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5.676億元,促進了林果、畜牧、蔬菜、文化旅遊等富民產業的擴面增效,2018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04元、增長8.8%,農村公路成為群眾脫貧的幸福小康路,實現服務發展一體化。

建設“四好農村路” 助推脫貧攻堅戰 | 清水縣: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 鋪就鄉村振興“幸福小康路”

△ 山門至薛家公路

推行全民參與,暢通群眾出行“最後一公里”

在“四好農村路”建設上,清水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健全農村公路“五級聯動”養護長效機制(縣農村公路養護站統籌指導、鄉鎮農村公路管理所落實推進、公益性崗位人員巡查管護、養護班長常態監督、村養管小組應急聯動),制定《清水縣鞏固“四好農村路”建設成果進一步推進建管養運工作實施方案》《清水縣鄉鎮農村公路管理所規範化建設管理實施方案》,全面開展農村公路管理所規範化建設,夯實農村公路持續發展基礎;採取“群眾參與、分段承包、定額包乾、政府購買服務”的養護模式,設立農村公路養護公益性崗位150名、村級服務性崗位道路養護員268名,分別按照每人每月860元、1000元核定報酬,讓廣大農民群眾在參與中直接受益。

同時,嚴格落實“七公開”制度,接受全社會的監督檢查;聘請項目沿線村民代表擔任農村公路項目義務質量監督員,參與農村公路建設和養護維修工程質量監督;大力宣傳農村公路管護公約和通村公路管護“三字經”,明確每月5日、15日、25日為農村公路集中養護日,積極引導、支持群眾參與“四好農村路”建設,採取群眾參與、分段承包、定額包乾、政府購買服務的養護方式,實現了“全員養護”和養護常態化,農村公路列養率達100%,優良中等路比例達90%;始終把農村公路建設與生態文化旅遊建設、美麗鄉村建設、“溝域”經濟發展相結合,按照“政府主導、交通規劃、林業投資、全民參與”的原則,累計栽植行道樹1900多公里,建成公路景觀節點133處,實施公路美化工程440公里,實現縣域公路綠化全覆蓋,形成了幹線公路“一路多景”、農村公路“一村一景”的公路綠化和美麗鄉村示範帶,使群眾真正成為了“四好農村路”參與者、受益者和擁護者。


建設“四好農村路” 助推脫貧攻堅戰 | 清水縣: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 鋪就鄉村振興“幸福小康路”

△ 農村公路養護

創新管理模式,織牢群眾安全“保障網”

推行農村公路路政管理“四級分工”負責制(縣級路政員執法監督、鄉鎮路政管理員指導落實、村級路政協管員包村監管、公益性崗位養護人員常態巡查),拓展工作思路,創新管理模式,率先建設鄉鎮區域性交通綜合服務中心,在全省首創農村公路管理區域化,建成4個集鄉鎮汽車站、養護管理基地、救災物資儲備中心、路(運)政執法基地、郵政物流站點、農村公路綜合服務驛站等多位一體的鄉鎮區域性交通綜合服務中心,實現了“多站合一、資源共享”,既有效發揮了資金最大效益,又直接推動了管理養護工作,形成了以點帶面、多點連片、連片成網、功能完善的養護管理網絡。

創新實施農村公路“路長制”管理模式,率先推行農村公路“路長制”,按照“黨政領導、屬地管理、多方參與”的原則,建立縣鄉村三級“雙路長”工作機制,為每條農村公路配備了“管家”,在“路長制”管理體系下,成立了農村公路路長制協調推進領導小組、路長制辦公室,形成了“路長”、“副路長”、職能部門、管養責任單位共同負責的良好局面,公路完好率達98.6%。開展了為期三年的農村公路路域環境衛生整治行動,農村公路沿線視野內無垃圾、違法行為管控有效、非公路標誌標牌設置規範、公路技術狀況良好的治理目標初見成效,實現了依法治路規範化、常態化。

建設“四好農村路” 助推脫貧攻堅戰 | 清水縣: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 鋪就鄉村振興“幸福小康路”

△ 土門高廟梁至賈川農村公路

補齊交通短板,實現體系發展“新跨越”

針對農村公路建設技術標準低、砂化程度高、路面破損嚴重等“暢返不暢”短板問題,清水縣以保證群眾通暢出行為前提,以人民群眾滿不滿意作為衡量標準,有針對性地確定“暢返不暢”改造技術方案,建立鄉鎮和建制村“暢返不暢”整治項目庫,對所有“暢返不暢”整治路段制定了詳細處治方案、年度建設計劃,做到“一路一方案”,保障了67條289.8公里“暢返不暢”路段整治按時限按要求高質量完成。

針對農村公路災後恢復重建資金籌措難的問題,清水縣堅決克服“等、靠、要”思想,打破依靠國家、省建設資金的“慣性思維”,積極探索農村公路災毀保險工作,將縣道3條68.907公里、鄉道9條101.962公里、村道172條814.6公里(建制村),橋樑54座1871.72延米與社會保險公司簽定合同進行投保,保險金額達56.14萬元,進一步健全農村公路防災抗災體系。

建設“四好農村路” 助推脫貧攻堅戰 | 清水縣: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 鋪就鄉村振興“幸福小康路”

△ 觀音殿至旺興農村公路

“四好農村路”改變了農村面貌,促進了農民增收,助推了脫貧攻堅,也為黨在農村凝聚了民心。在今後的工作中,清水縣將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忘初心、繼續前行,攻堅克難、砥礪奮進,全面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鋪就鄉村振興“幸福小康路”,為決勝全面小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努力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